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5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分析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多中心、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30842例患者,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主要内容为既往史、过敏史、不良反应史等。结果共发生不良反应92例,发生率为0.3%,属于偶见不良反应,与其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为既往病史肿瘤、不良反应史皮疹、西医诊断胃炎、中医辨证中风病,保护因素为合并用药为中药。结论与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为既往罹患肿瘤疾病、曾患有皮疹不良史、现患有胃炎等,而与中药联合应用时能对其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Ⅲ~Ⅳ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病的中医诊疗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及糖尿病肾病科收治的明确诊断为DKD Ⅲ~Ⅳ期的患者49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及中医证候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法、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性别、年龄、合并病、肝肾功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DKD Ⅲ~Ⅳ期的患者多表现为本虚标实的证候,本证以气阴两虚和脾肾气虚证患者最多,标证以血瘀证及痰瘀证最为常见。各中医证候均存在其特征性的影响因素。尿微量白蛋白(mALB)升高、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体质量指数(BMI)升高及糖化血清蛋白(GSP)升高是DKD患者常见的影响因素,且影响因素间相互影响、互为关联。结论:Ⅲ~Ⅳ期DKD证候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BMI、mALB等指标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不同证候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各证候影响因素间亦存在一定关联,可以为DKD的临床辨证及诊疗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中医上市后经典名方虽然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但缺乏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支撑,影响其走出国门。设计良好的基于前瞻性队列的登记研究可更加真实地反映上市后经典名方在现实医疗环境下治疗与结局的因果效应关系。本文以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例,从控制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角度,在临床设计、统计学考量和质量控制3个方面对基于前瞻性队列的登记研究设计要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基于医药信息管理系统(HIS)电子医疗数据,分析真实世界中肾恶性肿瘤患者的中西药联合使用特征,探求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为临床实践提供优化治疗方案。方法:提取全国37家三甲医院7 095例肾恶性肿瘤患者的电子医疗数据,对患者临床用药信息采用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免疫调节药与抗生素药2类西药药理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达40.9%;电解质平衡调节剂和抗生素支持度39.4%;氨溴索注射液与胰岛素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12.8%;中药益气扶正剂与清热解毒剂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11.147%;感冒清热颗粒与复方苦参注射液2个药联合使用频率最高,支持度1.706%。结论:肾恶性肿瘤患者联合用药多作为术后或副瘤综合征以及转移灶引起的对症处理,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肾癌的靶向制剂及免疫治疗药物临床使用率低,仅细胞因子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临床联合使用频率11.2%以上,中医清热解毒剂和益气扶正剂相结合的方法使用较多,关键药物有参芪扶正注射液、贞芪扶正颗粒以及复方苦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铝暴露下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初步揭示三七总皂苷拮抗铝神经毒性,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机制及靶点.方法 采用细胞插入器培养单层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alb/c,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铝暴露24 h后,通过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透过率的变化,观察三七总皂苷对铝暴露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三七总皂苷能够提高TEER值,降低HRP透过率.其中,以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有效改善铝对血脑屏障功能性的损伤,这一作用可能是其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由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脑卒中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已成为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的主要诱因,疾病负担较重。开展脑卒中流行病学,尤其是脑卒中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有助于识别区域群体较高的脑卒中风险,实现早期预防脑卒中。现分别从中西医角度系统回顾脑卒中高危人群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7.
传统针灸理论认为得气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与疗效密切相关。结合在Pubmed上检索到的英文文献,笔者对国外学者研究针刺得气的概况进行了归纳总结。目前,国外学者主要从得气的定性定量,得气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以及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得气的脑中枢效应等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一些学者制定出了能将得气区分和量化的量表,同时就心理因素、以往经验、文化背景对得气的影响做了研究。其次,得气与针刺临床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尚存在争议。再次,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得气后的脑部血氧合水平依赖信号的转变,部分研究报道得气时大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等处呈现负激活现象,岛叶和体感区皮层呈现正激活现象,并且发现效应脑区同内在的脑功能网络区域有联系。随着各种量表和fMRI技术的使用,对得气的评估更加客观,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8.
温热类中药材“形、色、嗅、味”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热类中药材的“形、色、嗅、味”等形态学特征.方法:选取114味温热药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形状方面,以圆柱体最多,25例,占21.9%;片状12例,占10.5%;圆球状11例,占9.6%;卵状和块状各9例,分别占7.9%;椭圆形8例,占7.0%;其余形状分布较为分散.在颜色方面,以红色最多,45例,占39.5%;黄色29例,占25.4%;黑色16例,占14.1%;绿色15例,占13.2%;白色9例,占8.9%.在气味方面,以香气为主,62例(包含微香),占54.4%;气微28例,占24.6%;无臭13例,占11.4%;特异7例,占6.1%;微腥4例,占3.5%.味道以辛(包括微辛)最多,36例,占31.6%;苦(包含微苦)35例,占30.7%;甘(包含微甘)19例,占16.6%;咸(包含微咸)5例,占4.5%;酸(包含微酸)4例,占3.5%;淡11例,占9.6%;涩3例,占2.6%;麻1例,占0.9%.在质地方面,硬(包括较硬,坚实)占39.4%;脆占24.6%;体轻占12.3%;体重占3.5%;松占2.6%;韧占5.3%.结论:温热中药的形态学特征具有一定规律,以圆柱形、红色、气香、味辛、质地坚硬者为多,适合进一步挖掘整理.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治疗COPD的相关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结合人工降噪,分析西药、中成药治疗COPD的用药规律。结果茶碱、沙丁胺醇、氨溴索、头孢哌酮、地塞米松等西药为治疗COPD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中成药为治疗COPD文献中出现的高频药物。结论利用文本挖掘方法,从文献报告频数方面呈现了西药、中成药治疗COPD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70.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肥胖和高脂血症处方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肥胖和高脂血症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中医药治疗"肥胖"和"高脂血症"的文献,建立Access数据库,运用SQL对数据进行处理,Cytoscape 2.7软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中医药治疗肥胖和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结果:治疗肥胖的常用药物为丹参、山楂、泽泻、黄芪、大黄、茯苓、白术、半夏;其治疗的核心药物是黄芪、白术、大黄。治疗高脂血症的最常用药物为丹参、山楂、泽泻、黄芪、大黄、何首乌;其治疗的核心药物是丹参和山楂。结论:中医治疗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处方虽有相同之处,但是其治疗的核心却大不相同。文本挖掘分析技术在中医临床用药规律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