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91.
目的:观察扶阳灸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化疗的同时,分别予以不同的辅助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指导,无外治法干预;一周治疗2次,治疗6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组使用“扶阳灸”法辅助治疗联合个性化护理进行心理、睡眠、运动干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躯体、情感、认知、总体生活质量条目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患者在躯体、认知、情感三个维度的疲乏评分及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反应、白血球下降、血小板减少和全身乏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P<0.05)明显降低。结论:扶阳灸联合个性化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疲乏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血清T淋巴细胞水平,减小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FibroTouch(FT)技术联合血清无创肝纤维化模型(NIT)对肝豆状核变性(WD)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及肝豆扶木汤对WD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回顾性收集WD肝纤维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肝豆扶木汤进行治疗。统计肝硬度值(LSM)、肝脏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血小板(PLT)及NIT模型评分,分析LSM及NIT模型的曲线下面积,计算约登指数(YI)。结果:两组治疗后肝脏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LSM值、NIT模型指标、ALT、AST、PLT、HA、LN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P<0.05);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高于单项诊断。结论:FT技术与血清NIT联合提高了WD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肝豆扶木汤具有逆转WD肝纤维化进程作用。  相似文献   
93.
神经递质是由神经末梢释放的一种特殊活性物质,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的特异性受体,完成信息传递。针灸能够明显影响海马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受体表达,在保护神经细胞,参与镇痛及心血管功能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性病过治综合征进行了临床探讨分析;将此病分为肝郁脾虚、痰浊内阻,心肾阴虚、湿热浊蕴,心胆气怯、心神不宁,心肝火旺、灼伤阴精,脾肾阳虚、浊湿内泛等辨证论治,必要时结合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为满意,并总结叙述了多年来临床论治备要体会等。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佐剂关节炎(AA)大鼠肺功能、肺组织Notch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AA大鼠肺功能降低的机制。 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向模型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致 炎,复制成AA模型。致炎30 d后,观察两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肺功能、肺病理形态学及肺组织Notch受 体/配体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肺功能参数0.3 s内平均呼气流量 (FEV0.3/FVC)、肺泡炎程度、肺组织Notch3和Notch4及Jagged2的表达升高(P<0.05或P<0.01);50%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 量(FEF50)、75%肺活量的最大呼气流量(FEF75)、用力最大呼气流量(PEF)降低,肺组织Notch1,Jagged1,Delta1的表达 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大鼠肺功能参数FEV0.3/FVC与Notch4呈正相关,FEV0.3/FVC,FEF25,FEF50分别与足跖 肿胀度,Notch3,Delta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AA大鼠在发生足跖肿胀、关节炎症同时出现肺功 能降低,且肺功能参数与Notch受体/配体呈相关性,提示致炎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局部,激活Notch信号通路, 通过级联放大效应协同参与肺组织损伤,导致肺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密西根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注射可以显著减少DPN患者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对湿热下注型肛窦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湿热下注型肛窦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以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对照组予以庆大霉素和奥硝唑保留灌肠,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和疼痛、坠胀、瘙痒、充血水肿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症状总积分和坠胀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涂剂灌肠治疗肛窦炎较庆大霉素联合奥硝唑灌肠法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艾草可燃性特征的转录组学基础。方法 采摘新鲜艾草后分别提取叶、根、茎组织的总RNA并建立3个组织的cDNA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后的原始读段进行过滤得到高质量读段,使用Trinity软件对高质量读段进行de novo组装得到功能基因,再对功能基因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注释和表达量的计算。结果 艾草高通量测序获得99 807个功能基因,与KEGG数据库比对后得到萜类和纤维素合成的代谢通路,发现参与萜类物质合成的相关基因有116个,编码16种关键酶;参与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有119个,编码5种关键酶。在萜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中,叶、根、茎组织中都仅存在1个MVD基因和2个CMS基因,并且这3种关键酶基因均在叶中的表达水平最高。结论 艾草中存在许多参与萜类和纤维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但其最关键的限速酶在艾叶中的表达量比根、茎高,这可能是艾叶作为灸材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通腑养髓方治疗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采用通腑养髓方及西医常规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统一肝豆状核变性评分量表(united Wil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WDRS)对患者肝脏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精神症状进行评分,根据治疗前后Goldstein分级变化判定疗效,根据总胆汁酸、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水平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UWDRS Ⅰ部分、Ⅲ部分总分及UWDRS总分、标准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基于Goldstein 分级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汁酸复常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量表评分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腑养髓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改善肝脏功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应用临床数据挖掘技术及关联规则分析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痛风性关节炎对患者免疫、炎症及氧化指标的影响,为优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搜集并整理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所录入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患者的资料。采用SPSS22.0、SPSS Modeler 14.2软件和Aprior模块分析中药配伍、芙蓉膏治疗效果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 (1)芙蓉膏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小于中药组患者。(2)治疗后内治组患者的免疫指标补体C3(C3);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P);尿酸(UA)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外合治组患者免疫指标补体C3、补体C4(C4)、免疫球蛋白A(Ig A);炎症指标血沉(ESR)、hs-CRP、α1-AGP;UA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内治组与内外合治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差值t检验分析,内外合治组患者ESR、hs-CRP、α1-AGP、UA相对于内治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所用中药多集中在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四类,提取每类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中药共20味;(4)在关联规则设定最小置信度为70%,最小支持度为20%。经Aprior模块分析,发现芙蓉膏与健脾利湿药配伍UA、C3、C4、Ig G、免疫球蛋白M(Ig M)下降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上升关联,与活血药配伍与Ig A下降关联,与祛风除湿药配伍与α1-AGP下降关联,与清热解毒药配伍与ESR、CRP下降相关联。结论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可改善活动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