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衰老引发的多病失能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均产生深远影响的核心原因。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增强预防观念,推进健康老龄化,积极防止老龄人口多病失能问题的出现。将未老先防、已老防衰、已衰防病、已病防失智失能有机结合,通过采取主动抗衰老措施来延缓甚或阻止老龄人口身体功能的减退,以实现老龄人口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得病后能够很快康复的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从根本上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养老、居家照护等社会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22.
脉络学说主要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以胸痹心痛、中风、心悸、心积、心水、心痹、脱疽等为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现代心脑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重大疾病。基于"不通"这一"脉络—血管系统病"的病变实质,提出"络以通为用"的治疗总则,首次提出调营卫气血治疗脉络病变的用药规律,按功能将"脉络—血管系统病"常用药物分为流气畅络药、化瘀通络药、祛痰通络药、祛风通络药、荣养脉络药、解毒通络药。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中药连花清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且存在咳嗽症状的18岁以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或加服连花清咳颗粒(1袋/次,3次/d)治疗14 d。主要评价指标为咳嗽症状消失率。结果:57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对照组25例,观察组32例。观察组咳嗽症状消失率为90. 6%(29/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 0%(16/25)(P0. 05),观察组的咳嗽治疗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 05),咳嗽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的咳痰症状消失率为94. 7%(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 1%(8/14)(P0. 05),且观察组的咳痰治疗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 05),咳痰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的CT好转率为96. 9%(31/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 0%(18/25)(P0. 05)。经过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氧合指数有不同程度升高,观察组的氧合指数升高率(52. 7%)明显高于对照组(23. 9%)(P0. 05)。观察组发热、乏力、咽干、咽痛症状消失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示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花清咳有较好的改善趋势。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连花清咳可以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促进咳嗽、咳痰症状改善,缩短咳嗽、咳痰症状持续时间,减轻肺部病变,改善呼吸功能,对发热、乏力、咽干、咽痛症状也显示出良好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24.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表现,肝脂肪变、肝炎症及肝细胞气球样变是NAFLD的必要条件。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系统地研究传统中药津力达(JLD)颗粒能否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C57BL/6J小鼠肝细胞焦亡及游离脂肪酸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HepG2细胞模型焦亡,从而改善NAFLD。方法动物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喂养C57BL/6J建立脂肪肝模型,按分组分别灌胃给与JLD颗粒或羟甲纤维素钠(CMC-Na)20周。生化分析方法检测小鼠血清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HE和油红染色检测肝细胞脂滴及炎细胞浸润,Western印迹法检测焦亡相关蛋白NLRP3,胱天蛋白酶1,P20和IL~(-1)β的表达,并通过实时PCR(q RT-PCR)检测胱天蛋白酶1,IL~(-1)8和Il-1β的基因表达水平。细胞实验使用HepG2细胞,给与或不给予JLD,然后暴露于游离脂肪酸(FFA)中共孵育18 h,MTS检测HepG2肝癌细胞生存活性,检测细胞各组甘油三酯(TG)和GOT含量,尼罗红染色观察HepG2细胞脂滴,Western印迹法技术检测细胞焦亡通路相关信号分子NLRP3,胱天蛋白酶1、IL~(-1)8和IL~(-1)β蛋白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TG,GOT,GPT,LDL-C和NEFA含量明显增加(P<0.01);HE和油红染色显示脂滴增多;炎症小体NLRP3、焦亡通路依赖蛋白胱天蛋白酶1和p2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胱天蛋白酶1,IL~(-1)8和IL~(-1)β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5)。给予JLD后明显降低TG,LDL-C和NEFA的含量,减少细胞内的脂滴堆积,抑制焦亡通路蛋白和基因的表达(P<0.0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FFA组相比,JLD促进FFA损伤HepG2肝癌细胞18 h后细胞增殖,降低TG、GOT的含量(P<0.01),脂滴明显减少,下调焦亡蛋白NLRP3,胱天蛋白酶1,P20和IL~(-1)β的表达(P<0.01)。结论 JLD具有治疗NAFLD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焦亡通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介导的,从而为JLD的临床应用治疗NAFLD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5.
基于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络病理论提出脑之气络与脉络相偕而行,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唇齿相依”,为脑主神明功能的重要基础;提出络气虚滞/郁滞、脉络瘀阻、神识失用为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机,有别于现代医学重点关注神经元的研究策略;提出从神经元保护——清除β-淀粉样蛋白、磷酸化tau蛋白等病理产物和脑微血管保护——脑微血管结构与功能保护、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增加脑血流2个方面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必要性。在“络以通为用”治疗原则指导下研制的通络代表药物通心络胶囊具有微血管保护优势,可发挥血管保护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证实其可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认知障碍相关疾病,可为从神经-血管保护全面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26.
气与气络学说的研究是中医学术研究的焦点和难点,也是中医药学术向现代整体医学体系发展的突破口。《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乃保持整体系统思维指导作用,"形而下者谓之器"乃借鉴现代科学技术格物致知。将"形而上"的哲学整体系统思维与"形而下"的医学格物致知相结合,形成中医学以"气—阴阳—五行"为主导思想,以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为思维特色。"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有机结合不仅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是气络学说传承创新研究必须遵循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7.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目前西医主要以营养心肌细胞,减轻心脏负荷为主,效果不佳。中医药在该病诊治上取得了一定疗效。脉络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脉络—血管系统病"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研究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及辨证用药的系统理论。从中医脉络学说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机制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大意义。依据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因素及病理变化,提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是该病的基本病机,依据中医学"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理论,提出"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该病治疗原则,阐述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分型与用药,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8.
中医医案作为中医诊疗经验及学术观点的载体,历来是中医传承研究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个人领悟式”方法在分析医案时难以避免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因此,寻找一种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医案中隐藏信息的医案研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在医案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深入。现通过对目前医案研究领域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软件及平台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每种方法在医案研究中的适用领域进行简要评述,以期为医案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参考,为传承医案中蕴含的诊疗经验及发展中医药事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9.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一系列复杂病理过程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改变,心脏纤维化(MF)形成后持续进展,导致心功能逐渐降低,预后不良。近年来中草药来源的活性成分因其结构稳定、药效确切逐步受到广泛关注,或许将为新药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候选化合物。研究中药单体的作用和机制有利于寻找AMI后MF的有效治疗药物。目前已有多项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种中药单体均对AMI后MF的发生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抑作用且机制不同。根据中医理论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纤维化病机演变规律的认识,治疗药物可选取益气类、活血通络类、温阳类等,而对应的中药单体种类繁多、药效和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对于中药单体治疗AMI后MF的实验研究逐步广泛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果,日后仍需更多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30.
<正>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最近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全球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据统计~([2])2011年全世界每3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即每天超过2 15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可见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点站,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