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93篇
  1篇
中国医学   12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刘艳杰  王倩  姜民  李红艳  邹敏杰  白钢 《中草药》2012,43(11):2120-2126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谱效-构效结合的高效天然化合物活性筛选体系,并采用该体系筛选大黄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方法 根据酪氨酸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原理,以大黄为例依次经过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分别检测各极性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针对活性组分通过UPLC-Q/TOF鉴定活性成分,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评价构效关系,进一步筛选抑制剂分子,并结合酶学检测验证药效成分.结果 通过建立的谱效-构效结合筛选体系获得大黄中大黄素、藜芦酚-4'-O-β-D-葡萄糖苷等9种具有间二羟基苯酚、邻三羟基苯酚结构的化合物可能具有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结论 大黄中大黄素和藜芦酚衍生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谱效-构效相结合的筛选模式为天然化合物活性筛选提供了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草乌原药材、不同程度水炮制品种提取物进行分析,观察草乌炮制过程中主要毒性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草乌原药材、不同程度水炮制品种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 ①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红外谱图得知1717 cm-1、1727 cm-1和1711 cm-1是C=O伸缩振动峰,是双酯型生物碱的特征峰;②所有的水泡样品虽吸收峰有一定变化,但仍存在双酯型生物碱吸收峰,说明水解不完全;③水煮草乌炮制法,在水煮样品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吸收峰发生位移.结论 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与水泡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3.
清开灵注射液是在传统古方安宫牛黄丸基础上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为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智不清等治疗。现代研究表明,清开灵注射液具有解热抗炎、保护脑组织、保肝降酶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治疗。通过对多年来已发表的关于清开灵注射液临床研究文献和不良反应报道的搜集整理,对清开灵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和拓展清开灵注射液的研究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4.
目的:基于免疫应激大鼠模型,研究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属性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补骨脂3.6 g/kg组、脂多糖模型对照组、补骨脂3.6 g/kg+脂多糖模型组。药物组灌胃相应药物,造模大鼠在灌胃2 h后尾静脉注射2 mg/kg的脂多糖,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10 h时麻醉取血,取大鼠肝脏。通过生化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肝脏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α(IL-1α)、IL-1β、IL-4、IL-5、IL-6、IL-10、IL-18、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等多项指标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IgM及补体C3、C4等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中免疫细胞数量及能量代谢相关指标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LKB1)、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CREB分子调节转录共激活剂1(TORC1)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可明显升高血清IL-1α、IL-1β、IL-6、IL-18含量(P<0.05或P<0.01),升高全血CD4^(+)/CD3^(+)比例、CD4^(+)CD25+/CD3^(+)比例、CD4^(+)/CD8^(+)比值(P<0.05或P<0.01),升高肝脏CD3^(+)、CD8^(+)、AMPK、TORC1蛋白阳性表达(P<0.05或P<0.01);降低血清C4含量、全血淋巴细胞总数、全血CD8^(+)/CD3^(+)比例,肝脏CD4^(+)/CD8^(+)比值(P<0.01),肝脏LKB1的蛋白阳性表达(P<0.01);与脂多糖致免疫应激大鼠模型比较,补骨脂3.6 g/kg+脂多糖模型组血清ALT、AST活力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肝脏切片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血清IL-1α、IL-1β、IL-18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补体C4含量明显降低(P<0.05);全血CD8^(+)/CD3^(+)比例明显降低,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CD3^(+)、CD8^(+)、TORC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研究结果证实了补骨脂特异质肝损伤的属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免疫应激与能量代谢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制定芪葛降糖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HPLC法对芪葛降糖胶囊中的葛根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芪葛降糖胶囊中葛根素的含量在0.2781~5.562μg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5%。结论建立了芪葛降糖胶囊制剂质量标准。该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便,可以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6.
<正>雷公藤多苷(TG)是从卫矛科植物雷公藤根中提取的有效组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作用〔1〕。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治疗风湿免疫疾病方面,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2〕、肾小球肾炎〔3〕、糖尿病肾病〔4〕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较好疗效〔5〕。随着TG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毒副作用也逐渐暴露出来,且诱发肝损伤的发生率极高〔6〕。为了保证TG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本文对TG所致肝毒及其减毒的研究  相似文献   
67.
目的:考察3种F127/SWCNTs载体系统的稳定性及对小肠P-糖蛋白(P-gp)药泵的抑制作用。方法:将F127/SWCNTs稀释至不同浓度后于4℃放置15 d,检测CNTs含量、粒径、Zeta电位等参数的变化;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进行肠吸收试验,以P-gp特异性底物罗丹明123(R-123)大鼠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考察指标,评价F127/SWCNTs对R-123肠吸收的影响。结果:储存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均表明其中F127/SWCNT-COOH与F127/SWCNT-OH在15 d内4℃放置稳定性良好,无明显沉淀析出,粒径和含量稳定。3种F127/SWCNTs均可在不同程度增加R-123在回肠段的吸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F127/SWCNTs可能通过抑制P-gp药泵作用改善P-gp底物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药物特异性口服应用创造独特机会。  相似文献   
68.
张丛丛  李亚  李素云  毛静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0):3761-3767
背景 人体呼吸道和胃肠消化道具有相似的黏膜结构,黏膜屏障构成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当呼吸道感染后刺激黏膜产生局部免疫应答,通过迁移和归巢影响到肠道,导致黏膜局部抗感染能力减弱,诱发黏膜屏障损伤,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病变。 目的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药经典脏腑理论,观察补肺健脾方对COPD稳定期模型大鼠肺组织炎性因子表达水平,肺、结肠组织肺肠相关活性肽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选取SPF级SD大鼠50只,采用乱数表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氨茶碱组和益生菌组,每组10只。1~8周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鼻腔滴注脂多糖(LPS)制作COPD模型(对照组除外)。各组自第9周起灌胃给药,12周结束后取材。在光镜下观察肺、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肺、结肠组织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水平。 结果 对照组大鼠肺、结肠组织结构基本完整;模型组大鼠气管周围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支气管管壁增厚,气管变窄,补肺健脾组改善肺组织病理效果最为显著;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出现损伤,表现为大量上皮细胞脱落,隐窝形态大小不一,补肺健脾组改善结肠组织病理效果良好。五组大鼠肺组织TNF-α、IL-10、SP、VI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NF-α=70.640、FIL-10=8.444、FSP=108.700、FVIP=4.665,P<0.05);五组大鼠BALF中SIg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70,P<0.05);五组大鼠结肠组织SP、VI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SP=136.600,FVIP=13.980,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NF-α、SP表达水平与结肠组织SP、VIP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肺组织IL-10、VIP及BALF中SIg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肺健脾组大鼠肺组织TNF-α、SP表达水平与结肠组织SP、VIP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肺组织IL-10、VIP及BALF中SIg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 结论 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肺肠相关活性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补肺健脾组疗效优于其他药物治疗组。补肺健脾方可以减轻肺组织炎性反应,改善肺肠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与调节SIgA、SP和VIP的表达水平、增强局部黏膜免疫和黏膜屏障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清炒法炮制过程中粉葛主要化学成分与工艺、物性及颜色的动态变化,以及其相关性。方法:测定不同炮制阶段粉葛样品的物性参数(氧化值、膨胀度、堆密度、pH值),利用影像设备、Photoshop软件等获取炮制品图片的颜色变化值,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苯酚-硫酸显色法测定粉葛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运用双波长法测定粉葛中总淀粉含量,最后对参数进行配对样本t检查、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随着炮制程度的加强,粉葛中总淀粉含量降低,水溶性多糖的含量先增高再降低,两者呈负相关。粉葛中可溶性多糖的含量与氧化性、红-绿色轴值呈明显正相关性,与膨胀度成明显负相关,淀粉含量与堆密度呈明显负相关。主要化学成分与部分物性参数及色度值线性回归显著。结论:粉葛在清炒法炮制过程中,参数间可能存在转化。部分颜色变化和物性参数数据可以作为评价炮制程度及合格与否的标准,弥补传统人为判断造成炮制品质量无法统一的不足,从而规范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通络祛痛膏挥发油成分,并进行透皮试验,考察挥发油不同成分的透皮能力,以指导产品质量控制。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通络祛痛膏及其单味药材挥发油,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试验,GC-MS联用技术获得总离子流图,各色谱峰相应的质谱图经过NIST 17.L标准谱库检索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在成品中共鉴定出49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42%,42种成分可归属于处方原药材;透皮接受液中共鉴定出9种有效成分,D-(+)-樟脑(17.41%)、薄荷脑(6.28%)、龙脑(9.75%)、异龙脑(3.36%)、丁香酚(36.5%)、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3.14%)、水芹烯(0.17%)、金合欢烯(0.05%)及桂皮醛(0.65%)是通络挥发油的主要透皮成分。结论:通络祛痛膏挥发油成分复杂多样,但在透皮吸收后的成分明显减少,通过透皮吸收透过率定性分析其透皮效果,其中,桂皮醛的透过率最高,D-(+)-樟脑的累积透过量最高;该研究运用GC-MS技术全面分析了通络祛痛膏中挥发性成分及透皮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为通络祛痛膏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