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目的:探讨4种中医肝病证候情绪特征及与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对203例肝气郁结证、肝火上炎证、肝气虚证、肝阳上亢证患者及90例健康人对照进行情绪测量.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5-HTT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在4种中医证型中的分布频率,并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4种中医肝证患者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测值积分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Beck焦虑量表测值肝火上炎证显著高于肝气郁结证和肝气虚证(P<0.01);Beck抑郁量表测值肝气郁结证和肝气虚证显著高于肝阳上亢证组(P<0.01,P<0.05).肝火上炎证、肝阳上亢证患者5-HTTLPR SS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5,P<0.05);肝火上炎证患者S等位基因频率亦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结论:5-HTTLPR多态性SS型个体可能是肝火上炎证和肝阳上亢证的易感人群,且该人群具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特征.  相似文献   
82.
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N-oxide,TMAO)是一种新发现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因子。肠道菌群利用食物中的胆碱和左旋肉碱转化为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三甲胺在肝酶中氧化为TMAO, 降低TMA可以刺激巨噬细胞逆向转运胆固醇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TMAO生成素单加氧酶3(flavin-containing monooxygenase 3,FMO3)是胆固醇代谢和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工具,降低FMO3可以减缓胆囊分泌胆汁,延缓肠道对胆 固醇的吸收,并限制合成氧化型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血液中TMAO可上调巨噬细胞内的清道夫受体,促使巨噬细胞 内胆固醇累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进而促进血管斑块的形成并通过MAPK和细胞核因子κB通路促进血管炎性反应。 TMAO集中作用于影响胆固醇代谢、胰岛素抵抗、促进血小板高聚集、增加血栓形成、促进血管炎症反应及直接导 致动脉斑块形成等方面。降低TMAO水平可以潜在的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 率。TMA/FMO3/ TMAO通路是调节脂质代谢和炎症的主要通路。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与健康信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采用弗明汉脑卒中风险评估表(FSP)及健康信念量表(CHBMS)对某社区高血压患者77例进行调查。结果:53.25%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10年发病风险处于中危至高危水平,其中高危占20.78%。最主要危险因素是收缩压,其次是年龄因素。患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与健康信念不存在相关性。结论: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是有效控制血压,尤其要关注男性患者,应加强FSP高危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风险教育。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对广州两所三甲医院的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223例进行调查。结果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的HPLPⅡ均分为(2.43±0.35)分,运动锻炼及先兆观察维度得分最低。Barthel指数、脑卒中病程、文化程度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的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存在功能缺陷、脑卒中病程短、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的健康行为尤应引起关注;建议加强延续护理、争取老年患者亲属的支持、及早并坚持康复运动,优化老年健康教育策略,以提高老年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85.
护士领导力对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患者脑卒中前后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改变,探讨卒中病房目前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改进策略。方法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采用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I)对64例门诊复诊的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了HPLPI中的“自我实现”外,患者卒中后的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水平都高于卒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卒中前98.4%患者从不“注意留意脑卒中发作的先兆”,卒中后降为3.1%;卒中后总体健康知识标准分仅(67.14±17.18)分,42.19%患者不能常规按时服药,35.94%不能常规按量服药。结论卒中病房目前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水平有一定成效但不够理想。要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升护士领导力是关键。  相似文献   
86.
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小骨窗开颅基底节血肿清除加侧脑室外引流术和骨瓣开颅基底节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89例,其中7 h以内手术者58例,7 h以上31例.结果:术后28 d时总病死率16.9%(15/89);发病7 h以内行手术者病死率10.4%(6/58),低于超过7 h手术者病死率29.0%(9/31)(P<0.05);65例患者经6个月随访,恢复优良率为56.92%,其中7 h以内行手术者优良率68.3%(28/41),优于超过7 h手术者37.5%(9/24)(P<0.05).结论:超早期手术可降低病死率及改善远期预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案需个体化,尽可能清除脑内血肿及脑室内积血,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87.
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价帕金森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特点. 方法 对14例符合PD诊断标准的患者及14名健康者行静息态脑fMRI,选双侧壳核为感兴趣区,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用随机效应两样本t检验.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前额叶中内侧、双侧尾状核头部、左侧脑岛、左侧梭状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减低;双侧小脑半球、双侧舌回、双侧颞中回、右中央前回、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右侧扣带回后部、左侧额中回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结论 PD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异常的脑功能连接网络.  相似文献   
88.
背景与目的:脑磁图作为术前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便于外科医生在手术前了解皮层功能状态及重要功能区的位置,从而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也可为神经内科医生提供皮层功能损伤的客观指标。本研究通过脑磁图(MEG)研究颅内占位患者的体感诱发磁场(SEF)的皮质反应波M80的潜伏期、波幅及位置,观察其变化规律。方法:选用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颅内占位患者3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15~64岁。病变主要位于左侧者20例,右侧者13例。采用148信道MEG系统传感器在屏蔽室内采集患者脑磁信号。结果:全部33例健侧食指刺激者,均在对侧皮层引出了M80反应波,并得到其在相应皮层的位置;而患侧食指刺激有32例在对侧皮层引出了M80反应波,1例未引出。健侧小指刺激的30例,全部在对侧皮层引出了相应的体感M80反应波,并得到其在相应皮层的位置;而患侧小指刺激有28例记录到M80反应波,并得到其在相应皮层的位置,3例未引出。食指、小指分别刺激,两侧M80峰(患侧与健侧比较)潜伏期,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健侧比较,患侧M80波幅(食指、小指分别刺激)明显降低,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05)。33例行MEG检查的颅内占位病变患者中,有24例神经系统查体中未发现肢体有感觉障碍。其M80峰潜伏期,患侧与健侧(食指、小指分别刺激)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患侧波幅明显降低,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05)。结论:气夹指端刺激对侧皮层体感诱发反应M80峰波波幅可作为皮层功能损伤的一个客观、早期的指标。SEF与MRI融和生成的磁源成像,不但可以准确地确定功能区和中央沟的位置,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央沟的位置和病变部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2岁,主因“右侧肢体乏力11月余,伴右侧偏身舞蹈样运动5月余”,于2018年10月23日收入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17年11月18日突发右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清、呕吐,至外院就诊,查头颅CT提示脑桥出血,住院予对症治疗,具体诊疗经过不详,病情稳定后出院,遗留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后经康复锻炼,脑出血后遗症状改善,患者言语转清,可独立行走。2018年5月患者开始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活动,表现为舞蹈样运动,右上肢明显,后逐渐加重。10月开始出现头颈部不自主运动,活动时症状明显。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吸烟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全国20家卒中防治基地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卒中住院的患者共10 711例,排除吸烟及戒烟年限不详者76例,最终纳入10 635例患者。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病变。记录患者脑血管病基本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及年限、是否戒烟及年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卒中家族史)。根据患者吸烟年限不同,分为5个组:无吸烟(7 088例)、吸烟时间≤10年(293例)、11~20年(770例)、21~30年(1 185例)、30年(1 299例)组进行趋势卡方检验。再根据吸烟者中戒烟年限不同,分为4个组:无戒烟组(2 756例)、戒烟时间1~10年(587例)、11~20年(153例)、20年(51例)进行趋势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吸烟年限及吸烟者不同戒烟年限对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影响。结果 (1)吸烟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40.4%(1 433/3 547)]显著高于无吸烟患者[29.4%(2 085/7 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850,P0.01),并且吸烟者脑梗死发生率[91.6%(3 250/3 547)]显著高于无吸烟者[85.0%(6 027/7 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28,P0.01)。吸烟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03;95%CI:1.456~1.765;P0.01);随着吸烟年限的增长,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逐渐升高(趋势χ~2=115.437,P0.01);≥20年烟龄患者是否戒烟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趋势χ~2=1.043,P=0.307)。结论吸烟是影响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患病风险随着吸烟年限的增加而上升。而长期吸烟者即使戒烟亦不能减轻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