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8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99篇
综合类   296篇
预防医学   67篇
药学   1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0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71.
72.
目的 通过骨软化症的误诊原因分析,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水平,使其能够被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分析9例骨软化症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转归等.结果 9例患者均被误诊为严重骨质疏松症,其中3例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2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被误诊为无菌性股骨头坏死,1例误诊为肿瘤骨转移.在明确诊断为骨软化症之前,治疗效果不佳.确诊后,按骨软化症采取相应治疗,病情显著改善.结论 骨软化症在临床上非常容易与以骨痛、身体活动受限、脆性骨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质疏松症相混淆而误诊为骨质疏松症及其他疾病.临床对于以骨痛、脆性骨折、骨骼畸形、活动受限和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就诊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可以鉴别诊断,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外伤后近指间关节伸直僵硬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8月至2012年6月,对26例(31指)保守治疗无效的近指间关节伸直僵硬,采取手术松解.术后早期在镇痛药物辅助下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26例(31指)获得3~ 12个月的随访,平均8个月.术后关节屈曲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屈度失能角度(F)明显减小,失能值降低,未发现肌腱滑脱及关节不稳者.结论 对于各种外伤后非骨性因素导致的近指间关节伸直僵硬,手指背侧松解结合术后镇痛药物和系统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组织瓣移植,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对21例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行一期清创,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组织瓣移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均无骨髓炎发生,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改善创面软组织条件,结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是治疗胫腓骨严重开放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 MRS 与 DWI 序列在颈髓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5例颈髓损伤患者的 MRI 平扫图像进行分析,根据 T2 WI 上脊髓信号有无改变,分为 A 组———不完全损伤组(T2 WI 信号无异常)63例和 B 组———完全损伤组(T2 WI 高信号)32例,C 组———对照组50例,进行 MRS 及 DWI 检查,分别测量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乳酸(Lac)波峰面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 NAA/Cho、NAA/Cr、Cho/Cr、Lac/Cho 值及 ADC 值。结果在 MRS 序列上,B 组较A 组中 NAA/Cho、NAA/Cr 显著减低(P <0.05);B 组与 C 组比 NAA/Cho、NAA/Cr 值降低,Lac/Cho 值升高(P <0.05);A 组与 C组比仅 Lac/Cho 值升高(P <0.05)。在 DWI 上,A 组 ADC 值为(0.79±0.17)×10-3 mm2/s,低于 C 组(0.93±0.15)×10-3 mm2/s (P =0.026);B 组 ADC 值为(1.21±0.20)×10-3 mm2/s,明显高于 C 组(P =0.017);A 组与 B 组比较,前者 ADC 值低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43)。结论MRS 可以无创定量测定创区颈髓相关代谢介质的变化,从代谢及分子水平反映颈髓损伤的不同程度;DWI 对颈髓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WI 及 MRS 联合成像对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外侧锁定结合内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陈旧性AO-C2、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2-06—2014-12采用外侧锁定钢板结合内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14例股骨远端陈旧性C2、3型骨折。术后采用Merchan评定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获随访平均17.5(12~24)个月,无骨不愈、钢板断裂及膝关节畸形发生。末次随访疗效按膝关节功能Merchan评分评定:优3例,良9例,可2例。结论外侧锁定解剖钢板结合内侧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陈旧性C2、3型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7.
张智  毕军花  蔡小利  李刚  朱明海 《海南医学》2016,(11):1805-1808
目的:观察“S”形截骨术在肢体延长中的应用疗效及常见并发症。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行肢体延长术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取“S”形截骨术,对照组采取横行截骨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延长长度、延长幅度、牵伸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轴线偏移、疤痕挛缩、延迟愈合、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针道感染)。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延长长度与延长幅度分别为(7.8±1.3) cm、(21.8±3.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2±1.6) cm、(22.1±4.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牵拉时间为(111.4±20.1)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0.2±2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及骨愈合指数分别为(158.3±30.4) d、(347.5±46.1) d、(46.6±5.1) d/cm,均低于对照组(179.1±38.8) d、(379.4±43.9) d、(59.8±20.1) d/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40),低于对照组的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形截骨术进行肢体延长在取得满意肢体延长幅度基础上还可缩短牵拉时间、加快骨愈合速度,骨愈合指数低、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诱导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填充组和填充+TFDR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长段骨缺损模型,模型组骨缺损处仅克氏针固定,填充组及填充+TFDR组骨缺损处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并用克氏针固定;填充+TFDR组ig给予TFDR (67.5 mg/kg),模型组及填充组ig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6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切取骨水泥周围包绕的白色膜状物,模型组切取对应阶段的瘢痕组织,Elisa定量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诱导膜中BMP-2、VEGF表达变化。结果 填充组BMP-2、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填充+TFDR组BMP-2、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填充组和模型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相同趋势。结论 TFDR促进Masquelet技术诱导膜中BMP-2和VEGF表达。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桥接外固定系统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与关节感染诊疗中心采用桥接外固定系统治疗的27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彻底清创后采用桥接组合外固定系统联合抗生素人工骨填充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骨愈合时间,外固定佩戴时间,钉道感染发生率,末次随访根据慢性骨髓炎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31个月,平均(27.97±1.68)个月;骨愈合时间8~12个月,平均(9.74±1.16)个月;外固定佩戴时间12~15个月,平均(13.61±0.94)个月;钉道感染发生率14.8%(4/27)。3例患者出现骨折不愈合,行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后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髓炎均未复发,痊愈18例,好转9例。结论 桥接外固定系统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具有损伤小、多维固定、方便佩戴、临床疗效满意的优点,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0.
李煜  唐洪涛  郑付杨 《新中医》2021,53(4):114-119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将123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内服组、外敷组及内服外敷组各41例。术后叮嘱患者常规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采用肝素进行抗凝,尿激酶进行溶栓。在此基础上,内服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组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外敷,内服外敷组同时予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与外敷。比较各组临床治疗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术后DVT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内服外敷组92.68%,明显高于内服组75.61%、外敷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内服组明显高于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服外敷组心率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内服组、外敷组(P<0.05),内服组、外敷组以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毛细管血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P<0.05),内服组、外敷组以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内服组、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组、外敷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外敷组术后DVT发生率2.44%,明显低于外敷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服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服组、外敷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方内服外敷治疗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血液回流,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减少术后DVT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