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外侧锁定结合内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陈旧性AO-C2、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2-06—2014-12采用外侧锁定钢板结合内侧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14例股骨远端陈旧性C2、3型骨折。术后采用Merchan评定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获随访平均17.5(12~24)个月,无骨不愈、钢板断裂及膝关节畸形发生。末次随访疗效按膝关节功能Merchan评分评定:优3例,良9例,可2例。结论外侧锁定解剖钢板结合内侧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陈旧性C2、3型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不同间动周期中频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运动性疲劳士兵体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名无训练史的健康男性新兵,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刺激A组、刺激B组、刺激C组,每组30名.4组均进行为期5周的强化训练(每周一至周六训练6d,周日休息1d)以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刺激A、B、C组于每天训练结束后给予经皮肝区中频脉冲电流(频率1024Hz,电流强度≤80mA)康复治疗,间动周期分别为0.5、1.0、2.0s,对照组不进行脉冲电流刺激.4组均于第1、3、5周的周日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血乳酸(LAC)含量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于同日测试各组士兵3000m跑步成绩.结果 第1周末4组FP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第3、5周末3个刺激组FP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刺激B组显著高于刺激A、C组(P<0.01),刺激A、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1、3、5周末各刺激组血清ALT、AST、LDH活性及LA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刺激B组显著低于刺激A、C组(p<0.05,P<0.01),而刺激A、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1周末4组3000m跑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第3、5周末各刺激组3000m跑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1),且刺激B组短于刺激A、C组(P<0.05,P<0.01),而刺激A、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不同间动周期中频脉冲电流可明显减轻运动性疲劳所致的肝损伤,促进体内能量生成,加速乳酸清除,提高运动耐力,具有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其中以频率1024Hz、间动周期1.0s的中频脉冲电流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1月接受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的21例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64岁;退变性滑脱6例,峡部裂性滑脱15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3例,Ⅲ度滑脱6例;均为单节段滑脱,L4滑脱9例,L5滑脱12例.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植入、椎间隙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随访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2例发生切口脑脊液漏,采取切口加压包扎、头低脚高位、脱水等治疗后得以控制,切口按期拆线.21例患者术后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后3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16~26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上述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ODI评分判定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6%及92.5%,随访期间矫正程度无丢失,螺钉无松动,融合成功19例,成功率为90.5%.结论 采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除并钢丝引导缝合治疗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除并钢丝引导缝合治疗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囊肿33例,其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20~55 (36.23±2.30)岁;病程3~14 (4.60±0.83)个月;术前MRI检查均诊断明确。关节镜下按囊肿具体部位分前角14例,体部18例,后角1例。所有囊肿为单发,其中3例为多房。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GLASOW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 (7.5±1.2)个月。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切口均甲级愈合,无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MRI示半月板撕裂部及囊肿缺损区已愈合,囊肿无复发。伤口愈合时间8~12(9.6±1.6)周,恢复日常生活及运动。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91.32±3.36)分,与术前(61.12±4.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1,P0.01)。根据GLASOW评分,优31例,良2例。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清除并钢丝引导缝合治疗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囊肿,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半月板,并同时行半月板损伤修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外-内-外法缝合治疗半月板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66例(69膝)半月板撕裂患者,均依据症状、专科检查、膝关节MRI及关节镜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在膝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撕裂部位新鲜化,然后在腰穿针辅助细钢丝引导下采用外-内-外法缝合半月板的撕裂部位。使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l Committee,IKDC)膝主观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膝关节MRI检查评估半月板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3.20±3.51)个月,术前症状均消失,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半月板再撕裂等并发症发生。MRI检查显示66膝半月板撕裂部完全愈合,愈合时间为4~14周,平均(7.83±1.25)周;3膝半月板撕裂部显示Ⅲ级信号,但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明显高于术前,VAS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前正中联合内后纵行入路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陈旧性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采用膝前正中联合内后侧纵行手术入路、重建锁定钢板固定后内侧骨块及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内前侧骨块治疗15例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1~61岁,平均49.2岁;左侧8例,右侧7例。均为SchatzkerⅣ型。受伤至手术时间21~65 d,平均26.5 d。术前主要症状体征为膝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及活动受限,X线及CT检查确定骨折类型。通过X线片比较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及后倾角等形态学变化,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例发生切口并发症,经处理愈合;1例继发创伤性关节炎。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6.6个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及关节面塌陷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6.07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及后倾角,术后即刻分别为(86.81±1.67)°、(168.00±3.29)°及(10.20±1.47)°,末次随访分别为(86.47±1.67)°、(168.53±3.03)°及(10.54±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膝关节评分:疼痛26.33±3.86,功能20.00±1.79,活动度16.00±1.55,肌力8.67±0.94,屈曲畸形8.53±1.67,稳定性9.33±0.94,总分88.86±8.92;优10例,良4例,中1例。结论:膝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陈旧性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复位固定可靠及便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性疲劳是机体内多种生理生化变化的综合反应,可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疲劳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恢复,逐渐积累,会导致“过劳”,出现过度训练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使机体发生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器质性病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致力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提出多种假说解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出预防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本文主要从运动性疲劳的发病机制、模型建立及消除等方面加以阐述,综述运动性疲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可吸收缝线锚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8月采用可吸收缝线锚钉内固定治疗的34例跟骨骨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11~30岁,平均19岁;单足20例,双足14例;炎症水肿型32例,骨骺撕脱型2例。根据X线片结合临床症状,均诊断为跟骨骨骺炎。术中均凿除硬化骨,以锚钉附线编织跟腱附丽部并将其固定于骨面;对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进行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对手术时间、锚钉置入位置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9个月。单侧平均手术时间为40.5min,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及异物反应。术后疗效评价优29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7.1%。结论采用可吸收缝线锚钉治疗跟骨骨骺炎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术后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