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2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36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99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5篇
  4篇
中国医学   167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症"是疾病诊断和证候判断的依据.对疾病、证候的诊断性评价及结局评价都离不开对"症"的考察.分析"症"及其分类在辨证论治、临床评价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提高对疾病临床评价指标遴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建立包括"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2.
83.
该研究通过对已发表的治疗便秘中成药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以期为未来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及用药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概况性综述的方法,对三大药物目录中治疗便秘的中成药进行检索,获得待评价的中成药,然后基于8个中英文数据库对相关中成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索,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整合分析,结合可视化图表对结果进行展示。本研究共纳入34种中成药,118篇研究,按功效将中成药分为消积通便、泻火通便、行气通便、润肠通便4大类,涉及125味中药。便秘研究的关注度整体呈升高趋势,关注度最高的是麻仁丸(颗粒、软胶囊),发文量达42篇,随后依次是芪蓉润肠口服液21篇,便通片(胶囊)19篇,苁蓉通便口服液10篇,有17种中成药没有相应的临床研究;研究设计类型共8种,除当归龙荟丸仅有1篇病例系列研究外,各个药物均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干预类型中中成药对比西药的干预方式最多,关注度最高的结局指标是有效率、安全性评价和主证症状或评分,缺乏统一的核心结局指标集,不良反应和经济学研究较少,仅11.86%的研究获得了资金资助。临床上中成药治疗便秘的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相关研究数量呈升高趋势,然而仍然还有一部分中成药缺乏相应的临床研究证据,已发表的研究在设计上存在设计不严谨,疗效评价标准不一,缺乏证据综合的研究、资金资助较少等问题。希望未来在该领域加大投入,提高对研究相对空白的药物及药物较少的便秘证型的关注度,积极开展系统综述等证据综合类研究,同时应规范研究设计,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为中成药治疗便秘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的病机规律。方法:以2501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数据为基础,运用隐结构模型的方法加以研究。结果:得出隐结构模型关于2型糖尿病“症-证-病机”相互关系及病机规律。结论:隐结构模型是一种非线性的方法,这对于研究非线性、复杂性的中医证候无疑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手段。  相似文献   
85.
缺血性脑损伤通常导致神经元死亡或功能障碍,从而引发脑功能障碍.细胞死亡或功能障碍往往伴随或源自特定基因表达的变化.因此,确定参与缺血性脑损伤过程及损伤后细胞修复及塑型过程的基因,对损伤机制及基于该损伤机制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前沿生物技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理学和生物技术的观念和效率[1].其应用高密度的显微阵列进行大批量的基因筛选,只有巨大的功能信息处理能力,近年来在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中得以应用,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86.
中药改善地方性氟骨症患者症状和能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改善地方性氟骨症患者症状和能力的疗效.方法 对根据地方性氟中毒诊断标准确诊的30例氟骨症患者,给予以马钱子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口服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自身症状和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30例中显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以马钱子为主的中药治疗地方性氟骨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7.
中医症状中的感觉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症状没有公认的界定标准。本文基于人体感受器提出了比中医症状更基础的概念-感觉症状。一个完整的感觉症状由观察者、观察工具、观察对象、观察角度和观察结果5个基本要素组成。通过制定感觉症状的确认方法,发现在51186条历代医案中出现频次大于10的感觉症状有1195个。可望有利于中医症状的内涵界定和中医、西医学在症状体征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8.
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在中医诊断、预防、治疗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医疗目的,可以取得不同的干预效应。但由于未经系统和规范的整理和研究,缺乏现代科学认可的客观证据,影响了一些具有很好疗效的特色技术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和对外交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体现出中医诊疗技术本身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特点,必须对各种中医诊疗技术进行科学的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系统梳理现有文献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病-证-治-方-药”知识框架和概念逻辑关系,构建中医药治疗DPN的知识图谱,促进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方法 以中国知网中有关中医药治疗DPN的文献为主要数据来源,通过人工标引构建中医相关概念和实体,并建立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Python 3.7处理形成结构化数据,并基于Neo4j 3.5.34图数据库构建知识图谱。结果 该知识图谱在模式层定义了方剂、中药、证型等12种节点标签,以及包含、对应、选择、组成这4种关系类型,形成了具备中医诊疗逻辑的知识图谱,可支持中医药治疗DPN证候要素、证候类型、治法等节点及各节点之间关系的查询与发现。结论 该研究基于文献数据探索性构建了中医药治疗DPN的知识图谱,汇聚了中医药治疗DPN的多种方式,包括内治法及外治法等,并从证素分析、证型组成至治法选择形成了辨证分型治疗DPN的全链条知识结构,可为文献数据服务于临床、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可为中医文献知识可视化、中医药知识服务智能化、中医标准化和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近10年来针灸学术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学术发展的梳理,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反映针灸学科在针灸基础、临床、器材、教学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展示针灸学术发展的科技进步成果和亮点,分析针灸学术发展进程中的瓶颈与困难.结果表明,目前针灸研究主要存在针灸理论研究规模小、投入少,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经穴-脏腑相关性有待系统深入研究,穴位主治作用的临床研究设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应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整体思维方法等固有规律,探索和发现针灸学术发展的新规律,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全面推进针灸学术事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