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 分析40~60岁肢体骨肉瘤病人的临床治疗疗效,总结预后相关因素并探讨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5年10月国内7家骨肉瘤治疗中心收治的确诊为肢体骨肉瘤的62例病人的资料,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范围限定在40~60岁,平均年龄为50.4岁;收集病人一般情况、发病部位、术前穿刺、化疗情况、手术方式、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以上述因素为变量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测算生存率,研究这些因素与3年、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62例肢体骨肉瘤病人中发病于膝关节周围者50例,约占80.6%。62例病人均得到随访,随访12~1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3个月;3年和5年总生存率为80.6%、56.5%;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为41.9%、32.3%;5年总生存率:术前化疗组与未化疗组分别为51.5%、62.1%;术后化疗组与未化疗组分别为52.1%、71.4%;术前术后均化疗组与均未化疗组为51.6%,61.3%;保肢手术组和截肢手术组分别为57.1%、53.8%。术后无复发转移、单纯复发、肺转移、多发转移的病人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8.6%、50.0%、73.3%。结论 40~60岁肢体骨肉瘤病人,膝关节周围发病率高于年轻病人,且预后较差,其预后与术前穿刺明确诊断、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其临床治疗应当建立在充分切除肿瘤的基础之上,严格遵照Enneking外科分期,降低肿瘤的复发转移率,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肩袖损伤临床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肩袖具有独特的生物力学特征,它是肩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肩关节的立体结构,同时对肩关节的活动起到决定作用,对维持肩关节的力学平衡至关重要。因此,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对肩关节的功能恢复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高悠水 《中国骨伤》2023,36(3):279-283
美国骨科医师协会发布了最新的《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基于循证的临床诊疗指南》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重要的准则,与2014年治疗指南相比,新指南在编制规则和内容上均有较大变动。应用水泥型股骨柄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使用髓内钉固定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采用氨甲环酸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是过去7年中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重要进步。在掌握老年髋部骨折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还应紧密结合患者的个体化特点,权衡好早期手术和手术安全性。解读《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基于循证的临床诊疗指南》有助于骨科医师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治疗的进展,掌握诊疗要点,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椎间盘切除术(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后路PECD治疗的31例CSR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上肢及颈部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神经系统功能,记录颈椎曲度及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变化。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1~76(57.9±8.6)min,术中出血量12~30(19.7±4.0)mL,住院时间3~6(3.6±0.6)d,术后随访(33.9±8.1)个月。术中均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上肢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曲度、手术节段ROM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PECD治疗CSR安全、有效,术中对关节突部分骨质的切除不会影响术后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的稳定性,并评价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三种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加载700 N应力后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微创锁定接骨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自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共收治26例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43.3±8.2)岁(21 ~ 61岁)。所有患者择期行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摄片,测量Böhler角及Gissane角,同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 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内植物的最大应力值均低于其屈服强度,三种固定方式的骨块最大移位值均位于载距突。临床研究中2例患者失随访,其余24例患者获平均14.5个月(12 ~ 18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外,余未见软组织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摄片明确骨折端愈合。术后末次随访时摄片Böhler角从术前10.9°±5.3°增加至术后末次随访时31.3°±2.3°(P<0.05),而Gissane角从术前108.3°±24.2°改善至术后末次随访时113.3°±5.5°(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8.9±6.6)分(76 ~ 100分),VAS平均(1.0±0.9)分(0 ~ 3分)。除1例患者复查CT见关节面复位欠佳外,余患者未见骨不连、畸形愈合、固定失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固定稳定性可靠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髁间凹成形术对于股骨髁间凹容积改变的影响情况,明确髁间凹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随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21年4月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患者,随机纳入200名符合入组标准患者(男性100名,女性100名)为ACL损伤组,其中根据是否进行髁间凹成形术分为成形组和非成形组,200名非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为对照组。测量术前、术后(成形组)的髁间凹容积(notch volume, NV)以及随访术前术后1年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评分,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ACL损伤组的NV为(6.25±1.40) cm3,而对照组为(7.13±1.65) 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形组NV为(5.97±1.28) cm3,未成形组为(7.06±1.43) 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NV=6.36 cm3为最佳截断值,灵敏度为0.725,特异度为0.635;成形组成形术后NV为(6.75±1.34) cm3,较术前明显增大(P<0.001),与未成形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6);成形组术后Lysholm评分与IKDC评分分别为92.34±2.92、93.56±3.08,未成形组为92.88±2.86、94.32±3.12,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73,P=0.754)。结论髁间凹成形可以明确增大髁间凹容积,减小因髁间凹狭小或髁间凹/移植物不匹配造成的ACL移植物再次损伤或断裂的风险,具有明确的效果,无明显副作用,当NV<6.36 cm3时,有指征行髁间凹成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喉罩全麻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差值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喉罩全麻的老年患者患者120例,年龄60~80岁,性别不限,BMI为18~27kg/m2,ASA Ⅰ~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 丙泊酚组(P组,2mg/kg,n=58)、低剂量瑞马唑仑组(R1组,0.2mg/kg,n=57)、中等剂量瑞马唑仑组(R2组,0.3mg/kg,n=57)和高剂量瑞马唑仑组(R3组,0.4mg/kg,n=58)。所有患者诱导时用瑞芬太尼0.5μg/kg/min进行镇痛。术中镇静深度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并维持在40~60。主要结局是从麻醉诱导开始到喉罩置入后3min内低血压(MAP<65mmHg)的发生率。次要结果包括从开始输注瑞马唑仑到意识消失的时间(loss of consciousness, LOC)及诱导开始后5min内BIS、MAP和心率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期间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55%)相比,R1组(26%)和R2组(32%)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R3组(49%)与P组(55%)低血压发生率相似(P>0.05);与P组相比,R1、R2和R3组诱导后LOC均显著延长(P<0.05);R1和R2组在诱导后5min内BIS值、MAP和心率都显著高于P组和R3组(P<0.05)。R1组补救镇静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2)。4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似。结论0.2mg/kg或0.3mg/kg瑞马唑仑可安全有效的用于老年患者喉罩麻醉的诱导,而0.3mg/kg瑞马唑仑可维持更稳定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BACTEC Plus/F瓶在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的患者关节液和组织中细菌培养的优越性。方法58例临床诊断为人工关节感染的患者,手术中抽取关节液和切取假体周围软组织,进行细菌常规培养和BACTEC Plus/F瓶增殖培养。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58例病理检查均证实有炎症反应,支持临床诊断。组织匀浆检出率:BACTEC Plus/F培养为79.3%,常规培养为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关节液细菌检出率:BACTEC Plus/F为74.1%,常规培养为4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污染率两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BACTEC Plus/F瓶人工关节假体感染的患者培养细菌检出率更高,应该在人工关节感染患者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稳定系统治疗多发伤合并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处理多发伤以及遵循损伤控制骨科的基础上,应用微创稳定系统(LISS)治疗多发伤合并胫骨骨折31例。结果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4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共发生并发症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膈下脓肿1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小腿皮肤坏死1例,经相关治疗后均获痊愈。结论应用LISS钢板治疗多发伤合并胫骨骨折符合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可靠。可减少多发伤引起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脊源性胸痛     
陶泉  罗从风  龙层花 《中国康复》2007,22(2):133-135
胸部疼痛或不适的原因涉及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资料表明约1/2胸痛是非心源性所致,且骨骼肌因素是非心源胸痛的重要原因。美国Parker手法治疗研究会阐明颈胸椎错位可以引起心脏病。国内段俊峰等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发现脊椎关节错位可引发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作为非心源性胸痛,李起鸿等报道颈椎骨赘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后根引起胸痛,其临床统计结果指出,我国颈源性心脏病发病率甚高,占颈椎病的13%,且有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