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51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肝脏祖细胞有双向分化潜能,在肝细胞严重受损和分裂增生受抑制时可向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分化.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肝脏祖细胞的表型特征和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发展很快,对于生命现象的一些普遍规律如遗传信息、核酸、蛋白质、酶、代谢控制等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人们对于生命现象的普遍规律及物质基础的认识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展。中医对于人体的生长、衰亡以及疾病的变化过程都认为与脏腑经络的相互协调和相对平衡有关,它是通过阴阳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来调节的。“气血”的概念与对于整体具有广泛调节、控制的物质有关,它的生成和变化过程与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应有  相似文献   
53.
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其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广泛。从免疫抑制剂角度出发,对冬虫夏草及其人工制剂在器官移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应、虫草中具有免疫抑制效应成分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中药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纹状体注射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凉血通瘀方组。凉血通瘀方组给予凉血通瘀煎剂灌胃,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脑出血后24、48、72和120 h观察大鼠脑水肿情况,明胶酶谱法检测脑血肿周围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活性,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凉血通瘀方组大鼠脑水肿程度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仅在72 h其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凉血通瘀方组的MMP-9酶原水平及活性均显著降低,其mRNA水平亦在脑出血后48、72、120 h低于模型组(P〈0.01),而TIMP-1 mRNA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可能通过上调TIMP-1表达来抑制MMP-9水平,从而减轻脑出血大鼠脑水肿。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盐(salvianolicacidB,SA—B)对转化生长因子βl(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HSC)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灌流酶消化及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正常大鼠HSC,将TGF—β1和SA—B直接添加于原代HSC的无血清培养液中。蛋白印记法检测HSC内磷酸化和总ERK,以及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MEK、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Ra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和工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SA—B可抑制正常原代HSC及TGFp1刺激的HSC内ERK上游激酶MEK的磷酸化;而对正常原代HSC及TGF—β1刺激的HSC内MEK上游激酶Raf-1的磷酸化无明显抑制。SA—B对TGF-β1刺激的HSC内α—SM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A—B与ERK阻断剂联用,几乎接近完全阻断α-SMA的表达。SA—B对正常培养的HSC和经TGF—β1刺激的HSCI型胶原蛋白的合成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SA—B抑制TGF—β1刺激的HSC内ERK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环节在于抑制了MEK的磷酸化。SA—B通过抑制TGF-β1的ERK信号转导通路,减少了因HSC活化导致的α—SMA表达和工型胶原蛋白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信号转导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两部分。在体内实验中,37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5只)、模型组(18只)和扶正化瘀方组(14只)。模型组和扶正化瘀组大鼠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灌胃治疗4周后,采用盐酸水解法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肝组织中TGF-β1、TGF-β1Ⅰ型受体(TGF-β1 type Ⅰ receptor,TβR-Ⅰ)、Smad2、Smad3及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采用培养4d的原代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分为对照组、TGF-β1组、10%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组及TβR-Ⅰ胞内激酶抑制剂(SB-431542)组。后3组用2.5ng/mLTGF-β1刺激24h后,对照组及TGF-β1组加10%正常大鼠血清,10%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组加10%服用扶正化瘀方的大鼠血清,SB-431542组加10%正常大鼠血清及10μmol/LSB-431542。共孵育24h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SC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Smad3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分析HSC中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内实验发现,扶正化瘀方可明显降低纤维化肝组织中异常升高的Hyp含量及TGF-β1、TβR-Ⅰ、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体外研究发现,正常HSC中α-SMA、TβR-Ⅰ表达较低,TGF-β1刺激可显著上调其表达;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共孵育后,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HSC中α-SMA的表达;正常HSCSmad3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表达较低,TGF-β1可显著刺激Smad3向细胞核转移,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3核转位。结论:扶正化瘀方可下调纤维化大鼠肝脏及HSC中的TGF-β1/Smad病理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当药和水飞蓟提取混合物对大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liverdisease,NAFLD)基础上由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h)诱导的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Cl_4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CCl_4组、当药和水飞蓟混合物组(提取物组)、甘草酸二铵组。正常组和CCl_4组喂食普通饲料,其余大鼠均给予高脂饲料,提取物组和甘草酸二铵组大鼠同时分别采用当药和水飞蓟混合物或甘草酸二铵干预。8周后,除正常组和高脂饮食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小剂量CCl_4,注射48h后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andeosin,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mineaminotrasferas,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肝组织匀浆中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protein-2,UCP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肝组织HE染色显示,小剂量CCl_4未导致正常饮食大鼠肝脏出现病理学异常改变,高脂饮食组出现肝小叶大面积肝细胞脂肪变性,高脂饮食加CCl_4组脂肪变性加重,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提取物组、甘草酸二铵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性和炎性浸润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CCl_4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肝组织TAG、MDA、GSH水平和UCP2表达无明显改变;各指标除GSH外在高脂饮食组较正常组及cck组略有升高;高脂饮食加0孔组血清ALT、AST水平较高脂饮食组显著升高,肝组织TAG、MDA含量和UCP2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GSH含量明显下降;而提取物组和甘草酸二铵组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 结论:NAFLD大鼠肝组织对小剂量CCl_4损伤敏感性显著增加,肝组织中氧化因素上调,抗氧化应激因素下调是其重要机制。当药和水飞蓟混合物可逆向调节这些氧化应激因素的改变,从而显著改善NAFLD大鼠肝组织对CCl。损伤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58.
栀子水提液对小鼠的肝毒性及健脾保肝方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栀子对小鼠肝脏的毒性及健脾保肝方预防作用。方泼:①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的栀子水提液每天灌胃c57bl雄性小鼠,2周后逐批处死,观察肝脏病理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②制作小鼠高剂量栀子肝损伤模型,同时以健脾保肝方配伍高剂量栀子的水提液灌胃,并与同期正常和单用健脾保肝方的小鼠对照,观察肝脏病理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①高剂量的栀子水提液(相当于临床成人剂量36g)应用6周,对肝细胞的损伤很明显,而中、低剂量的栀子则没有明显影响;高剂量组在第4周时ALT与第6周时AST活性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P〈0.01)。②高剂量栀子水提液造成小鼠明显的肝细胞水样变和ALT、AST、TBiL等生化指标异常(P〈0.05),而健脾保肝方配伍高剂量栀子的水提液造成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较轻,ALT、AST活性及TBiL含量较高剂量组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剂量栀子水提液可以导致正常小鼠的肝损伤;健脾保肝方尚不足以对抗高剂量栀子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59.
中医食疗学的形成涉及到天文、地理、环境、饮食、医药、哲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古代食疗学的文献大都分散在各个学科的著作中,给现代检索和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笔者从事古代典籍检索研究多年,现就古代食疗文献的检索技能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60.
793例脂肪肝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方法:采用以病统证,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建立基于EPidata3.1软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脂肪肝证候表观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证候数据进行二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脾虚、脾虚湿阻、轻证湿热内蕴、血瘀、重证湿热内蕴、痰湿内阻是脂肪肝的基本证型。脂肪肝以单个证型和2~4个基本证型组合形式多见,病机较为简单时,脾虚湿阻型最为常见,病机较复杂时,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108例(13.6%)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型,46例(5.8%)患者表现为证候不可分类型,其余患者被聚为脾虚痰瘀互结(91例,11.5%)、肝肾阴虚(147例,18.5%)、脾虚痰湿中阻(254例,32.0%)、脾虚湿热内蕴(81例,10.2%)和肝郁脾虚湿阻(66例,8.3%)等5种证型。 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脂肪肝的证候分布规律,值得深入研究;本病病位在脾,与肝、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病基本病机,痰、湿、瘀、热、肝郁为本病主要病理要素;肝肾阴虚是本病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