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辅以初步生物学验证探讨乌梅含漱液治疗尿毒症口干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从乌梅含漱液中筛选出124 个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s、OMIM、Disgenet、TTD、 DrugBank 等数据库检索尿毒症口干症的疾病靶点预测。采用Cytoscape 3.8.0 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治疗尿 毒症口干症潜在靶点”网络,将活性成分与预测疾病靶点的二者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借助R 3.6.3 软件的 ggplot2 包及clusterProfiler 将关键靶点进行GO 和KEGG 富集分析。最后以硫酸阿托品诱导5/6 肾切除大鼠制备 尿毒症口干症大鼠模型为研究材料,采用低、高不同剂量乌梅含漱液干预,从大鼠唾液分泌、唾液腺病理组织 学以及关键靶标蛋白表达等多种指标,进行多个层面的验证性实验,验证前期计算机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计算机模拟实验预测结果表明,124 个活性药效分子作用于46 个关键靶点,其中核心靶点为EGFR、 ESR1、TP53、MCM2、NTRK1、XPO1、FN1、CDK2、CUL3、APP,分子对接结果发现活性成分与ESR1、 CDK2 结合性能良好。靶标主要作用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受体活性及生物化学过程调控等多种生物 过程,参与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及其他等20 条信号通路。生物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经乌 梅含漱液的干预后,明显增加了尿毒症口干症大鼠的平均唾液流量,减轻了颌下腺组织受损程度,且增加了分 子对接筛选的靶标ESR1 蛋白的表达量。结论乌梅含漱液的药效分子可能作用于ESR1 核心靶标,通过调节 PI3K/Akt 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药效,为进一步开展乌梅含漱液治疗尿毒症口干症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灯盏花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以及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查找与灯盏花制剂相关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2月,对合格系统评价中包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并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4项RCT,包括8803名患者,涉及12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方面,当疗程小于15 d时,不同的灯盏花制剂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疗程大于20 d时,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疗效优于灯盏细辛注射液[RR=1.16,95%CI(1.02,1.33),P<0.05],其余不同的灯盏花制剂之间互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由高到低排序为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生脉胶囊、灯盏细辛注射液。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灯盏生脉胶囊组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变化值大于灯盏细辛注射液组[MD=1.95,95%CI(0.31,1.60),P<0.05],其余不同的灯盏花制剂之间互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UCRA由高到低排序为灯盏生脉胶囊、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生脉胶囊的不良事件较其他灯盏花制剂少。结论灯盏花制剂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率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而不同制剂的优势与疗程长短、结局指标差异有关。综合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灯盏生脉胶囊对于急性脑梗死的优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方法,评价芍苓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 心、回顾性、单臂、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设计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病历系统数据库10 年间有关芍苓方治 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病例信息,患者予芍苓方内服,外用润肤剂作为基础治疗,疗程为2 个月以上。以医师 对病情整体评分(PGA)、体表受累面积(BSA)、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和瘙痒视觉模拟评估 (VAS)作为疗效指标;以不良事件(AE)的发生情况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银屑病 患者共1 374 例,其中64.4%是男性,首诊PGA 为(3.3±1.0)分,PASI 为(6.3±5.6)分,BSA 为(8.6±15.1)%,瘙 痒VAS 为(4.0±2.4)分。治疗后患者PGA、PASI、BSA、瘙痒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血脂方面的医学检查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变化;不良事件分析中 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芍苓方主要用于治疗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可有效地改善和减轻 患者的皮损症状、受累面积以及瘙痒症状,且临床用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阴虚风动型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 坏死因子α(TNF-α)和辅助性T 细胞17(Th17)/调节性T 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26 例阴虚风 动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 例)和观察组(63 例)。2 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保护神 经药物等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治疗12 周。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Barthel 指数(BI)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血清炎症因子(IL-6 和TNF-α)、Th17、Treg 水平和Th17/Treg 比值变化,并评价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 全性。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60/63)高于对照组的84.13%(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2)治疗后,2 组患者自汗、舌质暗、气短乏力及肢体麻木等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 低,且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3)治疗后,2 组患者BI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NIHSS 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4)治疗后,2 组患 者血清IL-6、TNF-α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且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 (5)治疗后,2 组患者Th17 水平、Th17/Treg 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reg 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Th17/Treg 免疫平衡调节能力优于对照组(P < 0.05);(6)2 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镇肝熄 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阴虚风动型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低炎症因子水平,恢复 Th17/Treg 细胞平衡,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对糖耐量异常大鼠氧化和非酶糖基化的影响。方法: 以D-半乳糖为诱导剂,采用剂量递增全程腹腔注射法建立糖耐量异常动物模型。以二氢杨梅素为受试物,二甲双胍降糖药为阳性对照,实验8周后,测定各实验组大鼠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Hb)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二氢杨梅素组餐后2 h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GSH-Px活性明显增高(P<0.05),血清MDA含量及AGEs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组大鼠血清GHb含量和SOD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二氢杨梅素可通过提高机体GSH-Px抗氧化酶活性及抑制非酶糖基化作用,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和胰岛素抗性,促进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利用,从而明显改善大鼠糖耐量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FangNet平台,对全国名中医刘茂才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有效病案的处方资料进行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的统计, 并通过分析处方药物的权重等级、药物共现性与互斥性、药物-症状关联规则以及药物聚类,总结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 遗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105首处方,涉及95味中药。处方用药以性温、味甘、入肝经的药物为主。挖掘得到17味主 药,分别为黄芪、天麻、山茱萸、党参、杜仲、牛膝、川芎、远志、姜黄、石菖蒲、麦冬、白术、丹参、茯苓、钩藤、法 半夏、女贞子。药物共现性分析结果得到牛膝-杜仲等12对药对,药物-症状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天麻-头晕等9组药物-症状 关联组合,聚类分析得到4个药物组合。分析结果提示刘茂才教授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用药温和,以扶正补虚的药物为主,常 以黄芪、党参大补元气,山茱萸、牛膝、杜仲等补益肝肾,同时兼顾痰瘀同治,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老年人绝对数量的增长以及老龄化加速,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然成为我国需要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对续断防治OP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川续断皂苷Ⅵ具有较好的防治OP的功效,可以通过多个细胞层面及生物学通路干预骨代谢,从而发挥治疗OP的作用。笔者从续断皂苷Ⅵ对BMSCs、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相关生物学信号通路的影响来综述续断皂苷Ⅵ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概况,以期为续断皂苷Ⅵ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析针灸推拿联合功能性训练和单纯功能性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5-2020年发表的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RCT,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Ebsco 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onMe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粘连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0年7月该院63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 = 32)和观察组(n = 31)。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及肠粘连发生率。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炎症因子与术后粘连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6.7±8.3)和(82.6±9.4)min、(22.5±2.3)和(35.6±4.3)h、(13.2±5.7)和(19.1±6.8)h],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7.6±0.3)和(9.2±0.5)分](P < 0.05)。术后2 d,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明显低于对照组[(11.3±3.6)和(26.7±6.5)mg/L,(5.5±1.3)和(6.4±2.5)μg/L](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5%和25.0%,P < 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9%和28.1%,P < 0.05)。术后CRP和PCT水平与肠粘连发生率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和肠粘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