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近年来,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技术提升、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及术后止血药的应用,其总失血量不断减少,术后引流量也逐渐减少,术后快速康复理论应运而生,引流管放置也再次成为骨科医生所热议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医生认为可以常规取消放置引流,引流似乎已可有可无。目的:旨在复习既往文献,对全膝关节置换后引流放置的相关问题归纳总结,提供围术期引流管理的相关经验。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ofScience、EMBASE、OVID等外文数据库,以"引流,膝关节置换术"及"totalknee arthroplasty,drainage"为检索词,检索自建库始至2020年2月为止所有与主题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全膝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围术期各方面需综合考虑的要素。结果与结论:①引流管的放置问题关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最终结果,与术后出血、血肿、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②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推荐常规放置引流,但不意味着不需要管理,其实际上对临床医护在围术期各方面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术前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止血带使用、术中及术后药物使用、物理疗法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毒化痞膏联合疏肝降脂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治疗的95例NAFLD伴胁痛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采用解毒化痞膏治疗分为解毒化痞膏组63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2组均给予西药治疗及常规护理,常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降脂片治疗,解毒化痞膏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痞膏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胁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肪肝严重程度[受控衰减参数(CAP)]、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解毒化痞膏组VA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2组CAP值及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解毒化痞膏组CAP值及TC、TG...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躯干、四肢起红斑、脓疱1周。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双前臂开始出现散在红斑、脓疱,无痒痛等不适,遂至外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病毒性皮疹",给予盐酸泛昔洛韦片口服、炉甘石洗剂外搽等治疗,疗效欠佳,红斑、脓疱泛发至全身。遂至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门诊以"角层下脓疱病?IgA天疱疮?"收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Ⅰ-AIP)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I-AIP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结果 16例I-AIP中,14例IgG4水平升高;胰腺弥漫型受累9例,呈"腊肠状"改变,其中6例可见"胶囊征";局灶型受累7例。CT平扫呈均匀等或低密度,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呈轻度扩散受限,病灶内未见坏死、囊变、钙化征象,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显示主胰管弥漫性扩张6例,局限性扩张3例,伴肝内外胆管扩张8例。7例出现腹腔内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腹膜后纤维化。结论Ⅰ-AIP的影像表现多样,呈"腊肠状"改变、"胶囊征"、胰胆管受累及胰外器官受累等特征。结合血清学IgG4升高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背景 运动有利于改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预后,但运动在CKD患者的普及程度仍较低。目的 探索CKD患者进行运动的意愿、动机、促进与障碍等行为改变因素,为未来的运动干预提供基础。方法 于2019年3-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从PEAKING队列中选取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不同规律运动情况的CKD患者(n=10)进行半结构式定性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CKD的认识,日常活动安排,对运动与疾病关系的认识,进行规律运动的促进与阻碍因素等。最后利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访谈资料分析归纳,按照国际公认的定性研究报告标准(COREQ)进行报告。结果 促进CKD患者运动的因素包括:意识到运动可能有益于身心理健康(启动因素);体验到运动带来的益处、自律(坚持运动的内在因素);来自家庭、运动专业人员及社会水平的支持(保持运动的外部因素)。阻碍CKD患者运动的因素有:年老、心肺肾等相关合并症及疲劳感(身体状况因素);担心骨骼及肾脏损伤(运动相关损伤潜在风险的担忧);时间、地方、设施和陪伴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条件)。结论 在CKD患者中开展运动干预,需要增加运动获益宣传、增强自我效能及增加外部支持等促进因素,注意预防运动相关损伤和创造锻炼条件以减少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阴虚风动型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 坏死因子α(TNF-α)和辅助性T 细胞17(Th17)/调节性T 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26 例阴虚风 动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 例)和观察组(63 例)。2 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及保护神 经药物等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治疗12 周。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Barthel 指数(BI)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血清炎症因子(IL-6 和TNF-α)、Th17、Treg 水平和Th17/Treg 比值变化,并评价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 全性。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60/63)高于对照组的84.13%(53/63),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2)治疗后,2 组患者自汗、舌质暗、气短乏力及肢体麻木等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 低,且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3)治疗后,2 组患者BI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 NIHSS 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BI 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4)治疗后,2 组患 者血清IL-6、TNF-α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且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5); (5)治疗后,2 组患者Th17 水平、Th17/Treg 比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reg 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Th17/Treg 免疫平衡调节能力优于对照组(P < 0.05);(6)2 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镇肝熄 风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阴虚风动型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低炎症因子水平,恢复 Th17/Treg 细胞平衡,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四妙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湿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关键通路, 探讨该方“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并结合文献筛 选四妙丸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Drugbank 等数据库收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湿 疹的疾病相关靶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四妙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湿疹的共同靶点。 通过Cytoscape 3.7.1 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共同靶点”网络;运用STRING 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蛋白 互作(PPI)网络。通过Metascape 和DAVID 数据库对共同靶点分别进行GO 功能富集分析和KEEG 通路富集分 析。结果共筛选出四妙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湿疹的共同靶点46 个,对应四妙丸中的45 种活性成分。四妙 丸主要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油酸、3β-乙酰氧基苍术酮等活性成分,对TNF、IL6、IL1B、 CCL2、CXCL8 等关键基因进行调控,实现对类风湿关节炎和湿疹的异病同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细胞黏 附、白细胞迁移、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有关,并通过TNF 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Toll 样受体信 号通路等相关通路实现。结论四妙丸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种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湿疹 的作用,与其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翻译、修订形成汉化版全膝关节置换评估分析系统(“NKSS 2.0评估分析系统”),并评价其效度和信度。方法:将英文版NKSS通过规范的翻译、回译、预测等程序,修订为汉化版(NKSS 2.0评估分析系统)。根据对19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测量结果,分析量表的可行性、效度和信度。结果:NKSS 2.0评估分析系统内部一致性各领域Cronbach α系数范围为0.708—0.856;重测信度较佳,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91(95%CI 0.85—0.94);建构效度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0.69;P<0.05)、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r=-0.77;P<0.05)、SF-36健康调查简表的生理功能(PF)(r=0.73;P<0.05),体痛(BP)(r=0.62;P<0.05)和一般健康(GH)(r=0.52;P<0.05)等维度相比具有中度到强的相关性。结论:修订的汉化版NKSS 2.0评估分析系统有好的效度和信度,适合我国TKA人群生存质量评估,为进一步开...  相似文献   
9.
由于在成份、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与麻醉药物相互作用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中草药在手术麻醉期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神经、出血、肝肾毒性等多方面不良事件,从而增加围手术期患者的风险性和死亡率。因此,中草药在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正日益受到麻醉医生的关注,本文就中草药的不良反应及围手术期服用中草药的潜在危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年人绝对数量的增长以及老龄化加速,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然成为我国需要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对续断防治OP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川续断皂苷Ⅵ具有较好的防治OP的功效,可以通过多个细胞层面及生物学通路干预骨代谢,从而发挥治疗OP的作用。笔者从续断皂苷Ⅵ对BMSCs、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相关生物学信号通路的影响来综述续断皂苷Ⅵ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概况,以期为续断皂苷Ⅵ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