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大黄附子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道微皱褶细胞(M细胞)变化的影响,为大黄附子汤临床防治SAP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选取40只健康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黄附子汤对照组、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其中SAP组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分别以3.5 g/kg剂量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空白对照组和大黄附子汤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等渗盐水;于造模后12、24、36 h,空白对照组和SAP组给予等渗盐水0.2 mL,大黄附子汤对照组和治疗组给予大黄附子汤0.2 mL灌肠,均于造模完成48 h后处死取材,使用ELISA检测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含量,取回肠及胰腺组织行HE染色、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细胞特异性蛋白GP2并评分。 结果(1)一般情况:对照组腹腔注射后小鼠一般情况好,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进水,四肢活动自如,行动未受影响;SAP组小鼠腹腔注射后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呼吸急促,拱背收腹,饮水减少。(2)SAP组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SAP组进行对比,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血清淀粉酶、内毒素、IL-1β及TNF-α水平出现显著下降(P<0.05)。(3)HE染色:SAP组胰腺及回肠组织坏死严重,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大黄附子汤治疗组胰腺及回肠组织轻度坏死,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浸润。(4)免疫组化染色:SAP组与对照组相比GP2表达降低(P<0.05);相较于SAP组,大黄附子汤治疗组G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 结论大黄附子汤治疗可改善作为肠道免疫应答起始的M细胞数量与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应答,减轻肠免疫屏障损伤,减少内毒素入血,改善SAP症状。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院校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主阵地,课程思政是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渠道。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深度融合,发掘不同专业课之中包含的文化基因和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范式,将这些变成思政教育的载体,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巨大潜力,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探索的过程。因此,要求专业课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教学方法、强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评价,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通过对中医“思”“意”的古今释义及“脾主思、脾藏意”的理论分析,探讨了“思伤脾,脾失藏意”的致病作用,认为脾主情感之思,脾为意之宅也,脾运健旺,水谷精微充足,则脾主思藏意的功能发挥正常;若思虑纷纭,脾之精气不足,则不能养意而致痴呆、不寐、情志疾病等。提出以“思伤脾,脾失藏意”作为契入点开展对中医神经系统疾病及情志疾病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医综合诊断与杂病论课程依托中医药创新工程技术中心,利用中医综合诊断系统,结合书本中对脉象的描述,让学生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了解各个脉象的特点,感受不同脉诊的波形,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与“行”的结合。要充分发挥中医院校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培养一名“德才兼备”的中医人才,不仅仅是拥有优秀的专业素养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在课堂中优秀的专业知识教学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二者共同的作用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探索出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大黄附子汤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早期肠动力障碍的机制。 方法将27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和大黄附子汤治疗组(DHFZT),每组9只。SAP组和DHZFT组采用腹腔注射20% L-精氨酸溶液复制SAP小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渗盐水。DHFZT组分别于造模后12、24、36 h以0.2 mL大黄附子汤灌肠,对照组和SAP组分别以0.2 mL等渗盐水灌肠。造模后48 h,每组取3只小鼠测定小肠推进率,其余小鼠麻醉后取血、取材。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血钙、内毒素、TNF-α和IL-6含量。HE染色观察胰腺和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回肠nNOS、ChAT、VIP、SP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的抑制性神经元nNOS和VIP数量显著增加,兴奋性神经元ChAT和SP数量显著下降,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对应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AP组相比,DHFZT组的抑制性神经元nNOS和VIP数量显著下降,而兴奋性神经元ChAT和SP数量显著增加,小肠推进率显著增加,对应血清淀粉酶、内毒素、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血钙含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SAP小鼠早期发生肠动力障碍的机制可能存在肠神经系统的重塑,表现在抑制性神经元数量增加、兴奋性神经元数量减少,肠动力受抑制;大黄附子汤能够逆转肠神经系统的重塑,从而促进SAP小鼠肠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二陈汤治疗肥胖的分子机制,并采用ZDF自发性肥胖模型大鼠对关键信号通路进行验证。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二陈汤的活性成分;STITCH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OMIM及DisGeNet数据库收集肥胖治疗靶标。将病药重合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得到靶点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网页级别算法筛选其中的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重合靶点进行KEGG及GO富集分析。最后采用ZDF大鼠白色脂肪组织对关键通路进行验证。结果:二陈汤包含135种活性成分和203个潜在靶点,其中106个与肥胖相关,TP53、MAPK8、AKT1、IL-6、MAPK1等8个靶点在PPI网络中起到关键调控作用。动物试验表明,1.52、4.57、13.71 g/kg二陈汤均可显著减轻ZDF大鼠的体质量,4.57、13.71 g/kg二陈汤可显著降低腹围,4.57 g/kg二陈汤可显著降低TG、TC以及FSI水平,1.52、4.57 g/kg二陈汤显著降低HOMA-IR指数(P<0.05或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57 g/kg二陈汤可上调白色脂肪组织PI3K蛋白及升高p-AKT/AKT的比值,降低p-JNK/JNK比值(P<0.05或P<0.01)。结论:二陈汤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参与脂质转运、缓解脂肪组织炎症及胰岛素抵抗等途径发挥治疗肥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及ATP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阴虚组和滋补脾阴方药组,采用经典复合因素造模法(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结合耗伤阴液法)建立脾阴虚大鼠模型,使用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及ATP合酶活性变化及滋补脾阴方药的干预作用。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脾阴虚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均上升(P<0.01),ATP合酶活性增加(P<0.001);与脾阴虚组相比,滋补脾阴方药组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均下降(P<0.01),ATP合酶活性减低(P<0.001)。结论 滋补脾阴方药能够改善脾阴虚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及ATP合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阴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定模型评价方法。方法 SPF级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简称D组)10只和病证结合模型组(简称M组)40只,同窝m/m小鼠10只为正常组(简称C组)。第1~4周为阴虚证造模阶段:M组每日灌服伤阴药,余组灌服等体积超纯水。阴虚证造模结束后,将M组随机分为糖尿病阴虚证组(简称DY组)、六味地黄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简称为DY-L、DY-M、DY-H组),每组10只。第5~8周为六味地黄汤干预阶段:DY-L、DY-M、DY-H组每日增加灌服相应剂量六味地黄汤(0.1 mL/10 g),余组灌服等体积超纯水。每周检测小鼠空腹血糖、体温、水量及唾液流率、皮肤含水量、粪便含水量、24 h尿量、体质量、食量和拉力;第8周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胰岛素耐量实验(ITT)及旷场实验。结果 阴虚证造模4周后,与C组比较,D组与M组空腹血糖升高,D组OGTT及ITT实验曲线下面积(AUC)增高(P<0.05,P<0.01);与D组比较,M组小鼠四肢爪心温度、心前区温度及肛温、水量增加,唾液流率、四肢及背部皮肤含水量、粪便含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绞股蓝皂苷(GPs)通过Bcl2L12介导的凋亡通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GPs组(高脂喂养12周),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每组各8只。GPs组灌胃GPs 2.973 g/kg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脂水平;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脏脂质沉积情况;q-RT PCR、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L12-Caspase-7/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小鼠血清中TG、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1);肝脏组织出现病理改变及脂质沉积现象;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细胞色素C(Cyt C)、胱天蛋白酶(Caspase)-9、Caspase-7、Caspase-3 mRNA水平升高,Bcl2样蛋白12(Bcl2L12)m RNA水平降低(P<0.01);Apaf-1、Cyt C、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7、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Bcl2L...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小体活化对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化瘀祛痰方组,8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对照。造模结束次日各组开始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等容积生理盐水,辛伐他汀组采用辛伐他汀混悬液2.275 mg/(kg·d),化瘀祛痰方组采用化瘀祛痰方,生药量为20 g/(kg·d),每日1次,连续给药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血脂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和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线粒体DNA(mtDN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18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细胞肿胀,排列紊乱,出现大量脂肪空泡,脂质沉积明显;p-AMPK、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降低,NLRP3蛋白表达升高(P<0.05); mtDNA相对表达量减少(P<0.01);IL-1β、IL-18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化瘀祛痰方组TG、TC、LDL-C水平降低(P<0.01);肝细胞结构有所恢复,少见脂肪空泡,脂质沉积现象改善明显;两组p-AMPK、SIRT1、PGC-1α、Tfam蛋白表达升高,NLRP3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mtDNA相对表达量增加(P<0.01);两组血清IL-1β、IL-18水平降低(P<0.01)。4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祛痰方可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抑制炎症小体激活和炎性反应,改善肝脏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