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般资料 308例中,男188例,女120例,年龄15~85岁,病程5天~10年,一般为2~3年。上肢瘙痒者40例,下肢瘙痒者69例,腹部及阴部瘙痒者43例,局限在颈、耳根、肘窝、窝、尾骨、骶部者74例。冬春季发病193例,夏秋季发病115例。临床随机分为两组,每月单日来诊者为治疗组(共208例),双日来诊者为对照组(共100例)。治疗组用肤尔舒止痒酊(郑州致和制药厂出品,主要成分为苦参、蛇床子、威灵仙、冰片及丙二醇、丙三醇、氮酮等),对照组用皮炎宁酊(呼和浩特中药厂生产)外搽患处,每日2~3次,用药10天,停药3天后复诊,判定疗效。疗效标准 痊愈为瘙痒完全消…  相似文献   
2.
张步鑫 《中医研究》2011,24(1):52-53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学中具有渊源的历史,尤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更是极大地丰富了活血化瘀法的内容,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后世内、外、妇、儿各科均有莫大启迪。近年来,活血化瘀法及药物在皮肤病临床中的应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广东汉族斑秃及其中医证型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斑秃及其中医证型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广东汉族51例斑秃患者的HLA-DRB1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并对斑秃中医证型与HLA-DRB1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HLA-DR7、HLA-DR9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36,P=0.004)。DR12(DRB1*12)血热风燥型基因频率较其它斑秃中医证型显著升高(P=0.01)。结论:广东汉族斑秃与HLA-DRB1相关联,斑秃中医证型可能有其一定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泡洗联合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用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36例,采用0.05%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外涂患处,2次/d,中药组35例,采用燥湿润肤中药水煎后泡洗患处,30min/次,2次/d,治疗组41例,中药组泡洗后联合西药组治疗,疗程均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12%高于西药组61.11%和中药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率治疗组20.00%和中药组11.11%%均低于西药组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角化性湿疹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冬季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NB-UVB治疗仪(波长310nm~315nm)全身照射,初始剂量0.3J/cm2,照射距离20cm,每次递加0.1J/cm2,累积最大剂量为2.9J/cm2,连续治疗2w~3w,隔日1次。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7例(23.3%),显效16例(53.3%),有效3例(10%),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76.7%。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冬季型银屑病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快捷,安全性好,可作为冬季型银屑病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刘爱民教授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刘爱民教授门诊治愈的130个湿疹医案(包含方剂298首)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数及药物组合、药物性味归经、药物的关联度等用药规律。结果: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刘爱民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1)药物以温性和寒性为主,二者频数比为1.28∶1;(2)药物以苦、辛、甘味药为主,占比达98.6%,且三种药味之比接近1∶1∶1;(3)药物归经以肺、脾、胃和膀胱经为主;(4)处方药味数多为12味左右,药方精炼。使用频数为90以上的药物有:黄柏、白鲜皮、防风、苍术、薏苡仁、陈皮、柴胡、甘草、麻黄、黄芪、茯苓、赤小豆、桂枝等。常用药物组合:(1)黄柏、白鲜皮;(2)黄柏、薏苡仁;(3)黄柏、苍术;(4)白鲜皮、苍术;(5)黄柏、防风等。常用药对:茯苓-当归,厚朴-干姜,茯苓-白扁豆,炒白术-麻黄,苍术-甘草等。核心药物组合有:牡蛎-柴胡-黄芪,黄芩-川牛膝-蜈蚣,炙甘草-甘草-薏苡仁,荆芥-茯苓-防风,白芍-黄柏-生姜等。新处方有:(1)牡蛎,柴胡,黄芪,砂仁,白扁豆;(2)黄芩,川牛膝,蜈蚣,山药,鸡内金;(3)...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者女,13岁.因手足部起红斑瘙痒3年,伴指趾甲进行性萎缩、脱甲2年来我科就诊.3年前患儿双手指背侧同时出现红斑,干裂脱屑,并有明显瘙痒.很快右足跟部亦出现相同皮疹.2年前出现指、趾甲纵沟、纵嵴萎缩,并引起脱甲.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香莲栓和咪康唑栓联合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抗菌增效作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优势。【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香莲栓和咪康唑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咪康唑栓治疗,共用药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经1个疗程治疗后,试验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88.57%,优于对照组的23.33%、60.00%(均P<0.01)。(2)治疗后,2组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试验组在改善证候积分方面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3)安全性方面:试验组中有1例诉使用后自觉外阴瘙痒加重,检查发现外阴阴道潮红,无肿,无水疱,无其他不适,嘱继续用药后患者症状消失,不考虑为过敏反应;对照组无1例出现过敏等不适表现。【结论】香莲栓和咪康唑栓联合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汗疱疹是一种好发于掌跖和指趾的湿疹样季节发作性疾病。西医常用抗组胺、钙剂及激素治疗,较难控制复发。我们自1991年5月~1992年10月采用参苓白术片口服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5~42岁;病程7天~3年;单纯手指发病者8例,指掌同病者35例,手足同病者5例。全部病例均经皮损处皮屑镜检,未发现真菌菌丝及孢子。治疗方法参苓白术片(天津乐仁堂制药厂,批号:900546)每服6片,每日3次,15天后判定疗效。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结果  相似文献   
10.
慢性荨麻疹中医辨证要点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抗组胺、激素等药物多可暂时控制症状,但停药则易于复发,常可多年甚至数十年不愈。笔者自2004年8月以来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本病,目前已有近30例患者完全停药而不再发作,取得了较好疗效,积累了一定经验,尤其在中医辨证的要点、技巧、用药等方面略有心得,特捉笔成文,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