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皮病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综观临床文献,本病治疗中有倡导温阳化瘀,有主张健脾益气,有强调补肺散寒,亦有突出化痰通络,不一而足。但从肺论治的研究颇少。从中医学理论出发,溯源求本,本病病位在肺;其病变机理,肺气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治疗法则,当补肺清瘀,标本兼治。基于"肺主皮毛"理论的补肺清瘀法治疗早中期的硬皮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
19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发病形式及患者就诊时的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10年来1 958例SLE住院患者的病历,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1 958份病例中,临床特征以关节痛(炎)最多(53.8%),其次为面部红斑(48.3%)、发热(36.1%)、肾损害症状(24.5%)。②男女发病比例为1.0︰15.0,男性以皮疹最多见,占59.0%,高于女性47.6%,其次为发热(47.5%),高于女性(35.3%),关节痛(炎)(45.9%低于女性(54.3%),男性肾损害(36.9%),高于女性(23.7%)。③不同年龄患病率:≤20岁(19.2%),>40岁(18.8%),20~40岁(62.0%)。④从出现症状到住院:发热13.8个月,肾损害症状19.5个月,关节痛(炎)36.9个月,面部红斑37.2个月。结论关节痛(炎)、面部红斑、发热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就诊的主因。中青年女性发病率高,男性皮疹、发热、肾损害发生率高,而女性关节痛(炎)发生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活动性发热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住院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热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及治疗情况间的关系.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62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活动性发热患者729例,非发热患者1033例,通过对照研究,发热组入院年龄、是否初治、光敏感、浆膜炎、神经精神系统累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血清肌酐、补体C3、抗双链DNA (dsDNA)抗体、抗Sm抗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既往治疗与非发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异常[比值比(OR)=1.396,95%可信区间(CI)1.114~1.711,P=0.004]、CRP (OR=1.005,95%CI 1.002~1.009,P=0.002)、ALT( OR=1.003,95%CI 1.001 ~1.005,P=0.005)、血清肌酐(OR=0.997,95%CI 0.995~0.999,P=0.007)、血红蛋白(OR=0.986,95%CI0.981~0.992,P=0.000)、入院年龄(OR=0.984,95%CI 0.974~0.993,P=0.001)及环磷酰胺应用比例(OR=0.557,95%CI 0.382~0.813,P=0.002)与SLE 患者发热相关.结论 发热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血白细胞下降、CRP升高、肝功能异常、贫血、入院年龄轻为SLE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危险因素,而肾累及、环磷酰胺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常新  钱先 《陕西中医》2010,31(8):994-997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对患者疲劳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积分、损伤指数积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积分。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疲劳指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疲劳指数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项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QOL自评分改善(P<0.01)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扶正固本,标本兼顾的功效;可缓解临床症状及疲劳,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3岁,因间歇发热1年余,腹胀腹痛2 d于2011年7月5日收住入院。患者2010年6月因间歇发热,收入我科,当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明确,予激素、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及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后口服甲泼尼松逐渐减量,从6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津润燥方对免疫诱导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外周血CD4+CD25+ Foxp3T细胞(Treg细胞)及Th17细胞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腺体受累的改善状况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雄性BABL/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酸羟氯喹组,生津润燥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CD4+CD25+ 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水平,并测定模型鼠唾液、泪液分泌量;治疗的末期,观察下颌腺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第1周到第4周小鼠唾液和泪液流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津润燥方各剂量组第2、3、4周小鼠唾液流量和泪流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h17淋巴细胞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津润燥方各剂量组分别可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Th17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小鼠Treg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生津润燥方可抑制模型组小鼠颌下腺间质的淋巴细胞浸润。  结论:生津润燥方通过调节干燥综合征小鼠淋巴细胞的应答作用,从而能改善SS小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2岁.2002年因"反复口腔溃疡、眼炎、阴茎溃疡、双下肢结节性红斑及皮肤针刺反应阳性",根据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国际分类诊断标准~([1])确诊为BD,予泼尼松、甲氨蝶呤等口服,患者因病情无明显改善遂自行停药,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因左眼葡萄膜炎及视网膜脱落,视力进行性下降至2004年左眼失明.2009年1月,患者出现左下肢乏力,行走欠利,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及腰椎CT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2006年-2009年干燥综合征中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现状,并加以分析,认为目前干燥综合征中医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有如下不足之处:诊断标准不统一;缺少分型或分型不统一;缺少安慰剂对照设计的试验;没有统一的标准化疗效判断指标,可重复性差。  相似文献   
9.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与疗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症状与中、西药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413例确诊为活动期RA的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9例和西药治疗组20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方案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的18项常见症状.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 ACR20)进行判断.数据分析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检验.结果:中药治疗组中,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和夜尿增多症状与治疗12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疼痛和关节压痛症状与疗效呈正相关,夜尿增多则呈负相关;关节压痛、发热和小便黄浊症状与治疗24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发热与疗效呈正相关,小便黄浊则呈负相关.西药治疗组中,关节压痛、口渴和眩晕症状与治疗12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口渴与疗效呈正相关,眩晕则呈负相关;关节压痛、肢体困重症状与治疗24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与疗效呈正相关,肢体困重则呈负相关.将回归分析结果中显示的相关性症状列入治疗的适应证,分析后的结果表明:中、西药治疗组的疗效均有所提高.结论:中、西药治疗RA的疗效与一些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症状对疗效影响的研究,将症状纳入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