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皮病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综观临床文献,本病治疗中有倡导温阳化瘀,有主张健脾益气,有强调补肺散寒,亦有突出化痰通络,不一而足。但从肺论治的研究颇少。从中医学理论出发,溯源求本,本病病位在肺;其病变机理,肺气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治疗法则,当补肺清瘀,标本兼治。基于"肺主皮毛"理论的补肺清瘀法治疗早中期的硬皮病,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活动性发热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住院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热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及治疗情况间的关系.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62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活动性发热患者729例,非发热患者1033例,通过对照研究,发热组入院年龄、是否初治、光敏感、浆膜炎、神经精神系统累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血清肌酐、补体C3、抗双链DNA (dsDNA)抗体、抗Sm抗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既往治疗与非发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异常[比值比(OR)=1.396,95%可信区间(CI)1.114~1.711,P=0.004]、CRP (OR=1.005,95%CI 1.002~1.009,P=0.002)、ALT( OR=1.003,95%CI 1.001 ~1.005,P=0.005)、血清肌酐(OR=0.997,95%CI 0.995~0.999,P=0.007)、血红蛋白(OR=0.986,95%CI0.981~0.992,P=0.000)、入院年龄(OR=0.984,95%CI 0.974~0.993,P=0.001)及环磷酰胺应用比例(OR=0.557,95%CI 0.382~0.813,P=0.002)与SLE 患者发热相关.结论 发热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血白细胞下降、CRP升高、肝功能异常、贫血、入院年龄轻为SLE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危险因素,而肾累及、环磷酰胺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侵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在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1,2〕,好发于育龄女性,占病人的90%~95%,但也见于儿童和老人〔3〕。其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变化多样,以周期性静止  相似文献   
4.
时洁  钱先 《江苏中医药》2016,48(1):42-44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的自身免疫疾病,其临床上常合并焦虑症状,两者常相互联系,在病因上以阴血亏虚为主因,而病理性质虚实错杂,以肝脾阴虚为主,运用中医理论分别就干燥综合征与焦虑症的关系以及阴血亏虚导致两病的机理进行阐述。治疗上可以运用津血同源理论,通过酸甘柔润,生津养血之法,使脾健运,阴得复,津血生化有源,减轻患者的干燥症状及焦虑情绪,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院温病小组自拟协定方并随证加味治疗肠伤寒4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基本方:生地榆、黄芩、制军、白头翁、丹皮、虎杖。 2.辨证运用:湿重于热者加藿朴夏苓汤;热重于湿者加王氏连朴饮;湿热并重者加苍术白虎汤。 3.服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病重者加服一剂。  相似文献   
6.
常新  钱先 《陕西中医》2010,31(8):994-997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对患者疲劳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辨证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积分、损伤指数积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积分。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疲劳指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疲劳指数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项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QOL自评分改善(P<0.01)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扶正固本,标本兼顾的功效;可缓解临床症状及疲劳,可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郭云柯  钱先  孙凌云  张缪佳 《广东医学》2012,33(17):2595-2597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 956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在感染部位、病情活动度、合并狼疮性肾炎、血液系统损害、血沉、C3及C4水平、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运用等方面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本组SLE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10.79%,病原体多为细菌,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不活动组,轻、中、高度活动组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合并狼疮性肾炎、血液系统损害的比例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沉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而C3及C4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感染率与合并运用1种免疫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运用1种免疫抑制剂组感染率低于合并运用2种免疫抑制剂组(P<0.05),但合并运用2种免疫抑制剂组感染率与合并运用3种免疫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感染发生率高,有狼疮性肾炎及血液系统损害者更易发生感染,但疾病的活动度、补体水平与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关系,免疫抑制剂的运用对感染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方法对近年来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药物研究、动物模型研究方面对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进行总结。结果中医药治疗具有其独特的防治方法及肯定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19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发病形式及患者就诊时的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江苏省10年来1 958例SLE住院患者的病历,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1 958份病例中,临床特征以关节痛(炎)最多(53.8%),其次为面部红斑(48.3%)、发热(36.1%)、肾损害症状(24.5%)。②男女发病比例为1.0︰15.0,男性以皮疹最多见,占59.0%,高于女性47.6%,其次为发热(47.5%),高于女性(35.3%),关节痛(炎)(45.9%低于女性(54.3%),男性肾损害(36.9%),高于女性(23.7%)。③不同年龄患病率:≤20岁(19.2%),>40岁(18.8%),20~40岁(62.0%)。④从出现症状到住院:发热13.8个月,肾损害症状19.5个月,关节痛(炎)36.9个月,面部红斑37.2个月。结论关节痛(炎)、面部红斑、发热是SL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就诊的主因。中青年女性发病率高,男性皮疹、发热、肾损害发生率高,而女性关节痛(炎)发生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津血源颗粒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大鼠唾液腺中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析SS大鼠唾液腺AQP5表达特点。结果:正常组细胞膜上存在较多AQP5蛋白;佐剂组细胞膜上有表达,但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模型组腺泡萎缩,残存腺泡顶膜表达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津血源颗粒组大部分细胞膜有AQP5蛋白表达,较模型组表达数量明显增多,且分布均匀。结论:津血源颗粒可明显增强SS模型鼠唾液腺中AQP5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