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1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67篇
综合类   319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405篇
肿瘤学   1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介绍“超声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整合研究。医院数学化仪器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使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本文针对“高血压进程与心脏形态变化的关系”这一主题,重组计算机内的积累病例数据,在建立数据仓库和实现数据挖掘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川芎嗪对腹膜透析效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空白及实验对照设计,将36只雄性SD大鼠平均分为单纯腹透组、多巴胺对照组、川芎嗪常规浓度组及川芎嗪高浓度组4组,观察不同剂量川芎嗪加入腹透液对大鼠尿素氮清除率(CBUN)、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D/P值、肌酐D/P值、排液量均显著高于单纯腹透组(p值均小于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大于0.0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卧床的院内感染患者的营养指标进行探讨,寻找出上臂围和小腿围对其营养不良的诊断截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能自主活动的院内感染患者的基本资料、身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数据,使用 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院内感染患者中体质指数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较弱。不同性别、年龄的上臂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小腿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的小腿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臂围对营养不良的诊断界值为23.4 cm,小腿围对营养不良的诊断界值为30.65 cm(18~60岁)和28.75cm(>60岁)。结论:身体测量指标中上臂围和小腿围可以很好的反映院内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不能获得身高体重的院内感染患者,可以测量其上臂围和小腿围来进行营养评估,为进一步的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对经银环蛇毒处理后的离体膈肌肌条张力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膈肌制成实验用膈肌肌条,连接并固定于高精度张力换能器,通过桥式放大器由8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经银环蛇毒处理后的膈肌给予生理盐水、不同浓度(1、3、10μmol/ L)新斯的明,在不同时间段(5、10、15、30、60 min)张力大小。结果:10 min 后,1和3μmol/ L 浓度新斯的明组较对照组的肌力均有所恢复,但仅10μmol/ L 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 min 时,3μmol/ L 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μmol/ L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新斯的明浓度增加,肌力恢复程度增加,且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斯的明能增加经银环蛇毒处理后的大鼠膈肌肌条的张力,且疗效与剂量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1979~2013年35年间的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 PsA)研究文献,探讨PsA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个数据库对1979~2013年的中医药期刊所报道的PsA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涉及到的中医证候信息,对文献中出现的PsA证候进行名称规范并归类,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证候、证素、舌脉的频次、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84篇,符合要求者26篇。共出现10种舌质、15种舌苔、22种脉象。经规范证候名称后,获得共计39种中医证型,进一步对相近证候进行归并,最终得到14种证型,最常见的前5位证型为风湿热痹、风热血燥、热毒炽盛、风寒湿痹、肝肾亏虚。将上述证型按病性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到PsA相关病性证素有14种,对其进行二次归并后得到9种证素,居于前6位的为热、痰湿、风、燥、虚、血瘀。【结论】 PsA的证候类型繁多,证素分布中除寒、热外,亦与痰湿、风、燥、血瘀相关,提示寒、热、痰湿、风、燥、血瘀在PsA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至12周。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 Barthel指数(MBI)及生存质量评分(SS-QOL)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 MBI及SS-QOL评分的基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12周时,2组患者的FMA、 MBI及SS-QOL评分也均较基线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用效果持续,其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熟地寄生壮骨方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软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必理通片组(剂量为0.270 g/kg),壮骨关节丸组(剂量为1.08 g/kg),熟地寄生壮骨方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7.450、13.725、6.863 g/kg);采用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法复制右膝骨关节炎模型,测量给药前后各组大鼠膝骨关节厚度,观察各组对右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影响;取右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制成组织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Mankin软骨组织学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膝骨关节肿胀度显著增大(P<0.01), Mankin评分值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熟地寄生壮骨方各剂量组大鼠膝骨关节肿胀度显著减小(P<0.05或P<0.01), Mankin评分值均显著降低(P<0.01),膝关节软骨病理变化均减轻。【结论】熟地寄生壮骨方能改善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形态,达到改善软骨退变、保护软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气机升降针法治疗肝郁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气机升降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PSG)、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临床疗效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睡眠总时间、深睡眠时间及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时间均有所延长,睡眠潜伏期缩短,觉醒次数减少(P<0.05)。治疗组睡眠总时间、深睡眠时间以及REM睡眠时间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气机升降针法治疗肝郁型失眠与常规针法比较疗效更为显著,其操作简便,方法新颖。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拉曼光谱技术,探讨肉苁蓉苯乙醇苷对Fenton’s试剂诱导人精子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建立氧化损伤精子模型,给予肉苁蓉苯乙醇苷(剂量分别为0.1、0.01、0.001μg/mL)保护处理后,采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检测分析精子核部DNA的变化情况。【结果】 Fenton’s试剂致使人精子细胞核拉曼光谱的强度和峰位移发生显著变化,给予肉苁蓉苯乙醇苷保护处理后,这种变化被抑制,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肉苁蓉苯乙醇苷对氧化损伤人精子DNA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实时心肌造影技术(RT-MCE)和斑点追踪技术(STI),研究不同顿抑状态心肌的收缩功能和微循环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从影像可视化角度探讨顿抑心肌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制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分为短顿抑组(阻断15 min)、长顿抑组(阻断45 min)和假手术组(不阻断),分别于阻断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10、30、60、90、120 min进行MCE和STI检查.实验结束后,心肌标本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再灌注即刻,长顿抑组和短顿抑组缺血心肌的径向应变和A·β均低于基础状态及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长顿抑组和短顿抑组缺血心肌A·β值较再灌注即刻时增高;至再灌注后30 min,径向应变峰值进一步降低,再灌注60、90、120 min,径向应变峰值有所恢复.再灌注120 min时缺血心肌A·β值和径向应变峰值仍低于基础状态和假手术组.缺血心肌血流量(Y)与径向应变(X)呈线性关系,可拟合直线方程,其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为Y=0.443+49.64X,r=0.80,R2=0.64,P=0.031(长顿抑组);Y=-2.184+65.88X,r=0.78,R2 =0.60,P=0.039(短顿抑组).结论:STI能够反映心肌微循环血流情况.STI结合MCE能反映顿抑心肌生物学特征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