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斌 《四川中医》2020,38(2):113-116
目的:观察清利活血解毒汤联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利活血解毒汤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UA)、血沉(ESR)、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活动评分,关节疼痛缓解、红肿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前两组ESR、CRP、WBC计数、SUA、TNF-α、IL-6水平及关节疼痛、肿胀、功能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缓解、红肿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利活血解毒汤联合洛索洛芬钠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缓解关节症状,且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25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椎间孔型17例,椎间孔外型8例。分别采用经椎板间扩大开窗入路,经峡部外缘入路两种术式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5年,平均随访1年2个月。采用M 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5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96%。结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常累及相应节段的上位神经根,临床体征与影像学不符时应高度怀疑本症,运用CT薄层扫描和MR I检查可以确诊。保守治疗均不佳,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突出部位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启远  罗小丽  冯敬  梁文杰  范斌  陈良  冯志  赖显金 《四川医学》2009,30(10):1572-1574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07年8月颈椎前路手术236例。其中颈椎病11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56例,颈椎外伤67例,颈椎结核3例。采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术178例,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术56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手术相关并发症25例,发生率为10.6%。其中喉上神经损伤2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脊髓损伤加重1例,脑脊液瘘3例,颈部血肿2例,植骨融合、内固定相关并发症3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8例,应激性溃疡1例。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路解剖,严格规范化操作以及良好的术后管理,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陈良  刘阳 《四川医学》2011,32(3):320-32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生长因子(NG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SCI后10minBMSCs移植入损伤区,应用west-ern blot观察BM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NGF和BDN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各时间点上NGF、BDNF蛋白在BMSCs移植组较对照组表达明显增强。NGF表达水平在3d达高峰后开始下降,BDNF3d达高峰后到14d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脊髓损伤后BMSCs移植可上调脊髓损伤区NGF、BDNF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53岁,平均37.2岁。11例为新鲜骨折脱位,1例为陈旧性骨折脱位,均为寰枢椎前脱位。依据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ⅡC型3例,ⅢA型1例。所有病例行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术后分别采用JOA评分和ADI测量对神经功能和寰枢椎脱位复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3个月。JOA评分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3.2±1.3、13.5±1.4、14.3±1.5,较术前的8.3±1.4明显改善(P0.05)。术后X线及CT示寰枢椎前脱位均复位满意,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ADI分别为(2.2±0.4)、(2.4±0.6)、(2.3±0.5)mm,均较术前的(5.8±1.2)mm明显改善(P0.05)。内固定螺钉及线缆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寰枢椎后间隙植骨均融合。结论: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导致腰椎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01-2010-01收治38例腰椎手术失败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经椎板间开窗或原椎板间扩大开窗切除椎间盘16例,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10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盘切除7例,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5例.结...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17例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融合并前路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重视对伤椎的保护及预防迟发性神经损伤,加强病情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及激素冲击治疗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系统评估神经功能,做好体位、呼吸道、切口引管、髂骨取骨区的观察与护理,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本组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9级,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密切相关。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和定量CT等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了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测量方法,结合骨折预测工具(如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可提高对高危人群骨折风险的识别。该文总结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及诊治、影像学检测方式和骨折风险预测工具的进展,以早期识别高危人群的骨折风险,缩小日益扩大的治疗差距。  相似文献   
9.
谭兵  范斌  杨启远  冯敬  雷超  冯伟  罗潇  李英博 《中国骨伤》2021,34(8):710-71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单侧椎弓根外途径精准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a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a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实施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68例,男20例,女48例,年龄为56~90(73.5±8.0)岁,双节段40例,3节段28例,共168个椎体,均采用DSA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外途径精准穿刺行PVP或PKP。椎体分布:T_1-T_629椎,T_6-T_(12)89椎,L_1-L_550椎。术中观察穿刺针针尖达到椎体中线的比率,术后记录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率,测量骨折椎体前缘和椎体中间高度,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对疼痛和腰椎功能进行评定。结果:68例椎体骨折均穿刺成功,术中透视穿刺针尖均达到椎体中线,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良好,左右对称分布。手术时间为35~60(41.6±3.2) min,无穿刺并发症。骨水泥每椎注射量3~5(3.6±0.5) ml。骨水泥渗漏8例,渗漏率11.76%。68例患者随访时间12~27(14.3±3.5)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改善(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间高度明显恢复(P0.05)。结论:DSA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外途径精准穿刺行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功能,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改良经椎弓根入路与传统经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单节段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采用改良经椎弓根入路PKP治疗,30例)和B组(采用传统经椎弓根入路PKP治疗,30例)。记录两组术后冠状位、矢状位骨水泥分布率,骨水泥渗漏率,术后1年伤椎、邻椎再骨折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冠状位骨水泥分布率A组明显高于B组(P 0. 05),矢状位骨水泥分布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1年邻椎、伤椎再骨折发生率A组均明显低于B组(P 0. 05)。结论 与传统经椎弓根入路相比,改良经椎弓根入路PK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使骨水泥在椎体内均匀分布,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和伤椎、邻椎再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