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8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473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手术切除巨大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脑内出血、脑肿胀。1978年Spetzler医师将其命名为正常灌注压突破(normal perfusion pressure breakthrough,NPPB)。文献报道NPPB发生率为1%~10%,手术治疗巨大AVMs的术后并发症令人不满,致残率和病死率高达50%。本研究采用手术中栓塞加切除联合治疗巨大脑AVMs,研究手术前、后局部脑皮质血流的变化,栓塞后逐步阻断动脉与静脉的短路,有助于将AVMs与正常脑组织分离,预防手术中和手术后再出血以及NPPB的发生。因此,手术中栓塞加切除联合治疗巨大脑AVMs是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大鼠分化期神经干细胞(differentiated neural stem cell,DNSC)对过氧化氢(H2O2)氧化耐受(oxidative tolerance,OT)的差异。方法取SD胎鼠培养DNSC,用浓度为0.05mmol/L、0.10mmol/L、0.25mmol/L,0.50mmol/L和1.0mmol/L的H2O2进行损伤干预,观察2,4,8,12和24h后细胞损伤情况。同时观察用H2O2(0.5mmol/L)损伤2h后,DNSC用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PI)染色的结果。观察热休克蛋白(Hsp)、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情况。用透射电镜(TEM)检测DNSC损伤前后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当H2O2浓度达到0.25mmol/L时,DNSC开始死亡。给予0.5mmol/LH2O2损伤2h后,位于神经球周边的DNSC死亡并脱落,存活的细胞位于神经球中心。近中心区域Hsp70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目明显上升,而Hsp27、CAT和SOD无明显阳性表达。TEM检测结果显示,存活细胞均为比较原始的细胞;距离中心越远,细胞分化程度越高,中心区域细胞具有原始细胞特点。结论随着DNSC的发育,其抗H2O2损伤的能力下降。相对原始的DNSC抗H2O2的OT能力要高于分化较好的DNSC。经H2O2损伤后存活的DNSC仍然具有增殖和细胞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83.
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Xie J  Ma Z  Luo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6):407-409
目的:探讨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1990-2000年11年间收治的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30例,其中手术27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30例患者以病灶反复出血所致癫痫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MRI显示为以混杂信号或高信号为主,T1像特别是T2像瘤周可见环状低信号影,手术患儿预后良好,结论:MRI是目前诊断和随访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检查手段,手术是治疗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4.
侧脑室经脉络裂手术入路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神经外科医师如何利用脑室的自然裂隙到达第三脑室、基底池等脑组织深部结构又几乎不损伤正常脑组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0例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在放大10倍的显微镜下对侧脑室脉络裂体部、三角部、颞部依照手术入路逐层进行解剖,观察。结果:脉络裂介于丘脑与穹隆之间呈倒“C”形。经脉络裂体部可到达第三脑室顶部;经脉络裂三角部可到达四叠体池;经脉络裂颞部可到达环池。本研究对经脉络裂到达上述部位的手术入路进行了显微解剖和观察。结论:经脉络裂入路处理第三脑室、颞叶内侧、环池的病变具有手术损伤小、术野暴露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5.
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性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神经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实验组100例,术前12h至术后7d,每日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03ml.对照组100例,未行任何预防性抗凝措施.两组患者于术前和术后每隔7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术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查与手术前检查无显著性差异,无术后颅内出血者;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10%),1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并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6.
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术后发生脑缺血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1例颅内动脉瘤,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分组,对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入院Hunt-Hess分级、发病Fisher分级等11个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以上因素与术后发生脑缺血并发症的相关危险性。结果术后2周不可逆性脑缺血的发生率为14.1%(41/29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复杂、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者发生脑缺血的危险系数分别为1.998、2.501和3.419(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高血压病史、术中动脉瘤处理方式、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可作为术后早期脑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7.
第74届(2006年)美洲神经外科医生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AANS)年会于 2006年4月22~27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AANS是具有专业学科和继续教育性质的神经外科医生组织,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6800名的会员,成员主要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的神经外科医生。今年,由中华医学会祁国明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赵继宗教授带队的15名中国大陆医生参加了此次年会。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颖教授作了大会发言。在会议期间,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神经外科学会的神经外科医生与中国大陆神经外科医生共同商讨了争办北京2013年世界神经外科大会等事宜。以下将本次大会有关脑血管病、肿瘤、功能康复、脊柱脊髓和颅脑外伤等相关内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8.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由于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已公认为一种严重的外科手术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检塞两种类别的一组疾病。据文献资料显示,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DVT的发病率为19%~50%,PE的发病率为1.5%~5%。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因为认识和重视不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十分严重,从而导致诊  相似文献   
89.
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指征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程呈进展性.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的发病率约为1.7%[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可达3%~4%.  相似文献   
90.
回顾性分析 1 6例瘤壁有钙化的颅内动脉瘤病例的影像学、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 ,分析颅内血管钙化与颅内动脉瘤病理发生机制的关系。 1 6例瘤壁有钙化的颅内动脉瘤的位置 :后交通动脉 3例 ,大脑中动脉 2例 ,前交通动脉 2例 ,椎动脉 5例 ,基底动脉 4例。其中 1 4例动脉瘤直径 >1 .5cm ,9例 >2 .5cm。所有病人的血钙、磷酸盐、血糖、肾功能正常 ;6例病人血脂增高。 1 6例患者均施行动脉瘤夹闭术 ,其中 8例术中切除动脉瘤 ,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