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目的 分析胆囊鳞癌和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114例胆囊鳞癌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胆囊鳞癌和腺鳞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应用C-指数、ROC曲线以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T分期、TNM分期、切缘性质、血管侵犯、联合肝切除、淋巴结清扫是胆囊鳞癌和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只有T分期、联合肝切除是鳞癌和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此时赤池信息测量准则(AIC)值最小(720.66),并据此建立胆囊鳞癌和腺鳞癌Nomogram预测模型。该模型C-指数为0.614(95%Ci 0.585~0.643)。1年、2年、3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5、0.598、0.592。校准曲线图可见实际观测值与预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T分期、联合肝切除是胆囊鳞癌和腺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的Nomogram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醛酮还原酶1-A1(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至少2 cm)中的AKR1A1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二者AKR1A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组织的A1KR1A1高表达率为59.2%(29/49),高于癌旁组织(25.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8、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9个月,P=0.012);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2个月,P=0.02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浸润深度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OR)为0.174,95%置信区间(CI):0.041~0.741,P=0.018;OR为0.083,95% CI:0.011~0.618,P=0.015]。结论 AKR1A1参与肝门部胆管癌的进展和转移,有望成为预测胆管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潜在生物学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 了解北极特殊环境对科考队员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参加我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科考队员(131人)在出行前、北极考察期间、考察结束后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并记录队员的入睡时间点、晨起时间点、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结果 共发放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88名队员中男77名、女11名,年龄为22~50(48.1±17.9)岁,包括船员18人、科考队员70人.考察期间队员的中位晨起时间点比出行前早180 min,入睡时间长于出行前及考察结束3个月后[(45.23±25.84)min vs(18.45±14.34)min、(19.50±12.57)min,P均<0.01],夜晚睡眠时间短于出行前及考察结束3个月后[(6.83±2.24)h vs(8.36±1.45)h、(8.14±1.45)h,P均<0.01].根据PSQI量表评分,考察期间队员的睡眠质量下降、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效率下降、催眠药物使用增加,与出行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极地极昼及低温环境显著影响北极科学考察时科考队员的睡眠节律,导致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助眠药物使用增加,这可能影响到队员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24.
25.
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分泌蛋白,主要参与整合素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在H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OPN在生物矿化和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整合素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通过多重信号转导诱导肝癌复发和转移。OPN与其他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评估,有利于提高早期HCC诊断敏感性。OPN抑制剂可能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并有利于提高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总结了近年针对OPN的研究,对其生物学功能及其在HCC进展和诊疗中的作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我国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的诊治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 依托医渡云大数据平台,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8年3月我国13个省、直辖市地区的16家三甲医院中收治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造成医源性胆管损伤的105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胆管损伤病人占16家医院同期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的0.104%,其中男44例,女61例,年龄50.0(25~76)岁。其中损伤与修复手术在相同医院完成者34例(32.4%),在外院发生胆管损伤后转入者71例(67.6%)。胆管损伤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发热和黄疸。所有病人中治愈率为88.5%,其中20%须行多次手术治愈,死亡1例,病死率0.95%。损伤后早期(48 h内)手术效果优于48 h以后修复者。发生损伤后首次修复失败再转入的病人治疗效果最差,均再手术。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关胆管损伤须根据损伤原因、部位与程度等综合因素行个体化胆道修复治疗,一旦发生,及时诊断并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进行首次确定性修复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 于1968 年由美国学者William McCune 率先报道,如今刚好走过了半个世 纪的历程。中国ERCP 始于20 世纪70 年代,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及其附属器械的迅速发展,ERCP 逐 步成为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治手段,开创了中国胆胰疾病介入诊治的新局面。文章就中国ERCP 技术发展历程做一 回顾及展望。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或不加全脑放疗对肝细胞癌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8年7月武警部队上海肿瘤放射诊疗中心及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肿瘤放疗中心收治的肝细胞癌脑转移瘤(1~4枚)患者75例,其中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患者45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的患者30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肿瘤客观缓解率、总生存期、放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8.9%和80.0%,未见统计学差异(P=0.537);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7个月,其中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为6.2个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组为5.4个月,未见统计学差异(P=0.380);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数目(P=0.041)、病灶总体积(P=0.012)及肝内病灶的控制情况(P=0.006)是影响脑转移瘤患者总生存期的主要因素;两种治疗方式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肝细胞癌有限数目脑转移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取得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2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深入,作为其重要分支的深度学习技术也迅猛发展.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学习大量数据的深层次规律,模拟人类学习和分析能力,在医学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肝胆恶性肿瘤是目前医学界的诊治难点,也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深度学习技术有望为肝胆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新思路,其不仅有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改善病人的预后,也...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