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小儿后颅窝肿瘤较成人多见,约占小儿颅内肿瘤的40%~75%,以恶性病变居多。我院自1985年12月~1996年12月共收治共行小儿后颅窝肿瘤切除术15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的小儿颅内肿瘤的39.47%,现就其麻醉管理的有关问题分析讨论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性6冽,女性9例,年龄2-14岁。-3岁1例(6.7%),-6岁2例(13.3%),-14岁12例(80.0%入1.2临床特征:头痛及喷射性呕吐14例,有明显脱水征者吕例,强迫头位2例,肢体抽搐1例,小脑危象发作者5例,呼吸抑制2例。1.3麻醉方法:均采用全身麻醉。冬眠合剂加r-…  相似文献   
82.
王忱  刘怀萍 《广东医学》2002,23(8):872-873
目的 观察评估曲马多复合布比卡因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择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两组接受术后硬膜外镇痛,用药0.4%曲马多+0.15%布比卡因(n=30)或0.01%吗啡+0.15%布比卡因(n=30)按2ml/h持续注入。结果 曲马多组和吗啡组患者同样得到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分别有23例和25例患者达到术后完全无痛,两组患者中均无中重度疼痛出现。吗啡组30例患者中有恶心、呕吐3例,嗜睡和瘙痒各1例;而曲马多组无上述副作用。两组患者中无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结论 持续硬膜外曲马多复合布比卡因可以取得和吗啡复合布比卡因同样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而副作用明显少于吗啡,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颅脑肿瘤切除术病例 80例 ,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4 0例 ,联合组 4 0例。两组均采用气内静吸复合全麻。两组都在麻醉后术前行自体血采集 ,采血量 (5 5 0± 1 5 0 )ml。联合组于手术开始后即进行联合控制性降压 ,手术结束前缓慢回升血压并趋于术前基础压。结果 联合组在术中的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Hb ,Hct在术毕和术后 3d回升 ,结果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都没有稀释法自体输血和控制性降压并发症。结论 术前血液稀释法自体输血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和安全的。对于在自体输血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减少出血量有较好作用 ,减少或避免输同种异体血的并发症 ,对血液的保护有积极的意义 ,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4.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医德医风建设问题不仅仅是社会议论的热点,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难点,更是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是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基础。如何坚持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医院的党风廉政建设,是摆在医院党组织面前的重要任务。党委应高度重视,把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抓好党风带医风。坚持教育引导、增强医护人员遵守医德规范自觉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对血流动力学、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 4 0例 ,分别采用单纯异丙酚 (P组 ,n =2 0 )及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血药浓度 0 5 0mg/L(PK组 ,n =2 0 )全静脉麻醉 ,采用微机控制TCI I输液泵靶控输注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糖代谢情况。结果 与基础值对比 ,诱导后行气管插管 ,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波动不明显 ,CO2 气腹时有显著上升 (P <0 0 5 )。PK组可较快恢复正常 ,P组需加大丙泊酚的输注量 ,与P组比较呈显著差异 (P <0 0 5 ) ;血糖在气管插管、手术及CO2 气腹后逐渐上升 (P <0 0 5 ) ;PK组异丙酚用量减少约 4 0 % ,术后无躁动、不良回忆等并发症。结论 异丙酚复合镇痛剂量的氯胺酮 (0 5 0mg/L)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异丙酚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86.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用于脑膜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脑膜瘤切除手术患者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脑膜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血液稀释组,n=20)和Ⅱ组(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全麻气管插管,Ⅰ组术前进行等容血液稀释。比较两组患者输异体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变化。结果Ⅰ组12例患者未输异体血,8例输异体血200~400ml,Ⅱ组每例患者均需异体血输入,输血量400800ml。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可使脑膜瘤切除术患者明显减少异体输血或不输异体血。  相似文献   
87.
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群  温凤金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576-1577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胸腔镜手术病人分为2组,在(OLV )期间:A组为单肺间歇正压通气(IPPV);B组为单肺IPPV加患侧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在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min、单肺通气后60min和恢复双肺通气(TLV)后30min时,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值。结果:单肺通气后30min、单肺通气后60min后,B组肺内分流量(Qs/Qt)值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氧合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OLV时采用单肺IPPV加患侧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可以作为改善动脉氧合、降低肺内分流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96例ASAⅠ~Ⅱ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氯诺昔康组(L组,n=48)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静注氯诺昔康8mg和丹恩西酮4mg后连接镇痛泵(48mg氯诺昔康+生理盐水至100ml);曲马朵组(T组,n=48)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时静注曲马朵100mg和丹恩西酮4mg后连接镇痛泵(800mg曲马朵+生理盐水至100ml),连续量为2ml/h,自控量为0.5ml/15min。术后连续监测BP、RR、ECG、SpO2,定时观察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4h、8h、16h、20h、24h、32h和48h的VAS评分接近(P>0.05)。恶心、呕吐、多汗发生率T组明显多于L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T组高于L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手术后PCIA效果良好,镇痛效果与曲马朵接近,但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超声测量舌体积和舌纵截面积对喉镜暴露困难,以及气管插管困难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18~90岁,BMI 16~39 kg/m^2,ASAⅠ-Ⅲ级。麻醉前进行临床气道评估,并超声测量患者的舌纵截面积和舌横径,两者的乘积为超声舌体积。患者麻醉后进行喉镜暴露和气管插管,分析患者的超声舌体积、舌纵截面积和舌横径与喉镜暴露困难以及气管插管困难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合约登指数得到各指标预测喉镜暴露困难和气管插管困难的临界值,根据临界值计算出各指标预测困难气道的准确率、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7例患者,喉镜暴露困难31例(26.5%),气管插管困难13例(11.1%)。患者的超声舌体积、舌纵截面积和舌横径均与喉镜暴露困难、气管插管困难相关(P<0.05)。舌纵截面积>18.7 cm^2和舌体积>82.1 cm^3在预测喉镜暴露困难的准确率、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舌纵截面积>19.2 cm^2在预测气管插管困难的准确率和特异性明显低于舌体积>97.4 cm^3(P<0.05),但两指标在灵敏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舌纵截面积和舌体积都能较好地预测喉镜暴露困难和气管插管困难,超声舌纵截面积有望替代舌体积用于预测喉镜暴露困难。  相似文献   
90.
我科疼痛门诊于1992年1月~1997年7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肩周炎51例,疗效较好,且远期疗效也较巩固,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1例,其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28~76岁,病程6天~19年。对照组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30~74岁,病程17天~18年。1.2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1例均采用肩胛上神经注射2%利多卡因4ml、注射用水2.4ml、VitB120.4mg、康宁克通-A30mg混合液,明显疼痛部位注射2%利多卡因1ml、注射用水0.6ml、VitB120.1mg、康宁克通-A10mg,注药10分钟后行手法粘连松解剥离术,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