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80-2285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在高浓度地塞米松刺激下,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探讨PEDF对成骨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C3T3-E1细胞分为六组,分别为对照组、高浓度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 10-6mol/L)组,PEDF干预地塞米松组,PEDF干预地塞米松组又按照PEDF的浓度分为3组(2、10、50 nmol/L)及成骨诱导培养组。采用Transwell小室及划痕实验于48 h后观察细胞的迁移情况。于14 d时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进行细胞化学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PARγ-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高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抑制,细胞分化能力减弱,胞浆中出现脂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脂肪细胞标志蛋白PPARγ-2表达增高,成骨细胞标志蛋白Runx2表达减少。而PEDF干预后可明显逆转高浓度地塞米松抑制细胞迁移及分化的作用。[结论]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抑制成骨细胞的迁移及成骨分化能力,促进成骨细胞转分化为脂肪细胞,而PEDF可以有效地逆转这一过程,起到保护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转流术对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大鼠骨骼肌组织中E3泛素连接酶—mitsugumin53(MG53)蛋白及其mRNA,以及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胃转流术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GK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手术组、糖尿病假手术组及糖尿病对照组,每组8只,若大鼠死亡,则重新制备模型补充;另外以8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Westem blot技术检测4组大鼠术后第8周时骨骼肌组织中MG53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技术检测4组大鼠术后第8周时骨骼肌组织中IRS-1 mRNA和MG5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糖尿病假手术组及糖尿病对照组大鼠的MG5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手术组(P<0.05),但糖尿病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比较、糖尿病假手术组和糖尿病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手术组、糖尿病假手术组及糖尿病对照组大鼠的IRS-1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低(P<0.05),但糖尿病手术组、糖尿病假手术组及糖尿病对照组大鼠的IRS-1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转流术降低了非肥胖型T2DM大鼠骨骼肌组织中IRS-1蛋白的E3泛素连接酶—MG53蛋白的表达水平,减少了IRS-1蛋白的泛素化降解,这可能是骨骼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IRS-1蛋白表达上调的主要机制之一,从而改善了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降低了血糖。  相似文献   
13.
高胜国  梁勇  周瑞  张亚飞  李志超  徐为 《安徽医药》2019,23(12):2476-2479
目的探讨改良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 257例(312条病肢)采用 1 470 nm环激光改良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一步评价手术的短期疗效。结果 257例 312条病肢手术顺利,手术时间(71.26±23.82)min,范围为 60~210 min。术后有 86条病肢出现并发症,且部分病肢出现 2种及以上的并发症,术后区域性皮下淤血、淤斑 18例 24条(7.7%,24/312)皮下条索状硬结伴疼痛 50例 56条(17.9%,56/312)下肢感觉异常 22例 24条(7.7%,24/312)血栓性浅静脉炎 12例 12条(3,.8%,12/ 312)切口感染 5例8条(2.6%,8/312)术后出现,皮肤灼伤 Ⅰ°5例5条(1.6%,5/312);术后3,d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 2例(0.8%,2/ 257)。以,上病人经积极治疗后均明显好,转,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257例 312条病肢术后疗效满意,曲张静脉消失,下肢酸胀沉重感明显改善。术后随访 3~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改良激光静脉腔内闭合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β(ERβ)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P2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组织中ERα、ERβ、CyclinD1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Rα、ERβ、CyclinD1和P2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47.69%、32.31%、76.92%、49.2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90.00%、46.67%、43.33%、66.67%)和正常子宫内膜(73.33%、63.33%、13.33%、96.67%)三组间的阳性表达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α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ERβ和P2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最高。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在Ⅲ-Ⅳ期、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ERβ在Ⅲ-Ⅳ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Ⅰ-Ⅱ期病人(P<0.05);CyclinD1在低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1/2的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P<0.05);而P21在Ⅰ-Ⅱ期、高中分化以及肌层浸润深度<1/2的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结论 ERα和ERβ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形成及进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可能发挥促进癌症形成及进展的作用,P21在子宫内膜癌中则可能发挥抑制癌症形成及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醒后及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各种发病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康复科入院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病人223例,将病人按照发病时的状态分为醒后脑卒中27例及非醒后脑卒中196例。采集病人一般情况、入院情况、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数据,并完成入院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使用SPSS 1 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醒后与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年龄≥65岁(17例比73例)、体质量指数≥24 kg/m2(19例比81例)、高血压(6例比135例)、脑血管淀粉样变性(8例比12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吸烟、饮酒、房颤、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病、脑血管病史、冠心病、脑血管畸形、服用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和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非完全一致。相对于醒后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疾病更容易诱发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而相对于非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年龄(≥65岁)及超重(体质量指数≥24 kg/m2)因素与醒后出血性脑卒中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徐曼秋  苏贞  甄玲玲  费素娟 《安徽医药》2019,23(9):1715-1720
目的 探讨藏红花素预处理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G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离并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去除动脉夹恢复血流1 h的方法制备GI-R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胃缺血再灌注组(GI-R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藏红花素预处理组(crocin组)、藏红花素预处理联合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crocin+LY组)。记录各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并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测算大鼠胃黏膜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Bcl-2,Bax,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制备大鼠GI-R损伤模型。与GI-R组相比,crocin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细胞凋亡率降低;胃黏膜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强;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强,且Bcl-2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表达减弱(P<0.05)。而LY294002可减弱crocin的以上作用(P<0.05)。结论 crocin对抗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lbumin to fibrinogen ratio,AFR)及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prealbumin ratio,FPR)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预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8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FR和FPR的最佳分界值,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AFR和FP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运用log-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FR,FP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均较好(P<0.05)。术前AFR和FPR均与年龄、大体类型、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无明显关联(P>0.05)。低FPR水平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高于高FPR水平患者(P<0.05);高AFR水平患者的OS明显高于低AFR水平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放化疗、AFR、FPR、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OS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放化疗、pAlb、FPR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FP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成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必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是相对少见的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的0.5%~1.0%~([1,2]),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和皮质出血及Todd瘫痪的则更为罕见。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 Med等数据库,多数文献报道仅0.5%~0.8%CVST患者合并SAH~([3,4]),也有文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目的 探讨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靶器管损害程度及中心动脉压(CBP)对靶器管损害的影响。方法 纳入徐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收住入院的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将样本分为正常体重高血压组(BMI<24Kg/m2)、超重高血压组(24 Kg/m2≤BMI<28 Kg/m2)、肥胖高血压组(BMI≥28 Kg/m2)。比较三组患者靶器管损害的差异及其与中心动脉压、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1)与正常体重高血压组、超重高血压组比较,肥胖高血压组BMI、腰围、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尿微量白蛋白(mALB)较高(P<0.05)。(2)高血压患者c-fPWV与中心动脉脉压差(CPP)呈正相关(r=0.580,P=0.001);LVMI与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呈正相关(r=0.279,P=0.004);mALB与CSBP呈正相关(r=0.333,P=0.001)。结论 体重增加可进一步加重高血压患者靶器管损害,中心动脉压较24小时动态血压对高血压患者靶器管损害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