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构建,2016年8月,国家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第三方影像中心行业政策正式落地。2017年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新增10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包括独立影像中心在内的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迎来了发展黄金期。预计在2023年,我国独立影像中心市场规模可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基于双参数MRI的深度学习自动分割与机器学习分类模型,探索其在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409例前列腺患者MRI检查资料,在DWI、ADC和T2WI中应用VB-Net模型分别进行病灶自动分割和腺体自动分割,生成感兴趣区(ROI),病灶自动分割时将分割阈值设置为不同数值分别重复进行。分别提取病灶ROI和腺体ROI中的纹理特征,进行Lasso特征选择,建立、训练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病灶分割中分割阈值分别为0.9、0.5、0.1时,假阴性率分别为0.462、0.273、0.182,假阳性率分别为0.134、0.419、0.661;当分割阈值设为0.5,病灶自动分割后进行纹理分析和机器学习分类,3种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76~0.792;腺体分割后进行纹理分析和机器学习分类,3种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827~0.855。结论 采用基于前列腺bp-MRI的VB-Net模型对CSPC病灶具有一定的自动分割、分类能力,结合进一步的机器学习能较好地诊断CSPC;VB-Net模型对腺体自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出SPECT/CT一体机中SPECT和CT图像配准精度的测试方法。方法 试验模体由立方体构形的8个点源构成,点源由放射性同位素和碘对比剂制备,在SPECT和CT上均可清晰成像,模体构形和尺寸可代表典型的临床应用条件。首先选用具有临床代表性的实验条件和参数,对模体分别行SPECT和CT成像。对图像分别进行分析,得到点源空间坐标,计算配准精度;以点源最大值像素点为中心,得到3个坐标方向的一维分布,分别计算分布重心作为对应方向的坐标值。结果 本文提出的方法在GE和Philips的主流SPECT/CT产品上进行验证,点源都可在SPECT和CT图像中完整成像,测试和分析方法的精度达0.1 mm以上。结论 该实验方法可为SPECT/CT产品性能评估和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1.5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对舌鳞状细胞癌及舌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舌部粘膜鳞状细胞癌23例及经临床介入硬化治疗证实的舌静脉畸形13例。所有病例均行1.5T MRI检查,除常规颌面部MRI平扫及增强外,所有患者均接受SWI扫描。记录并分析病变在常规MRI序列及SWI序列上的信号特征,并比较两者在病灶内部结构显示的差异。对于病理证实的舌癌患者,依据临床分期分成早期、中晚期组,记录病灶内磁敏感区域(ITSS)的数量并对其按照0~3分进行评分,比较ITSS评分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SWI可清晰显示舌鳞状细胞癌及静脉畸形,且其对疾病内部静脉结构及血液降解产物等微观结构的检出明显优于常规MRI序列,其中舌静脉畸形的ITSS检出率明显高于舌鳞状细胞癌(P<0.05);在舌癌病理分期方面,早期组舌癌的ITSS检出率为5/12,ITSS评分分别为0分7例、1分4例、2分1例,3分0例;中晚期组中,ITSS检查率为11/11,ITSS评分为0分0例、1分7例、2分3例、3分1例;ITSS评分与舌癌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参数ITSS评分有助于病灶的性质判定及舌癌的病理分期评估,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uCT960+宽体探测器CT单心动周期在心律不齐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对接受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的63例心律不齐患者和63例窦性心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五分法评估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比较两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主动脉根部CT值、有效辐射剂量(ED)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律波动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要,两组患者的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冠脉各段CT值、SNR、CNR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律不齐组有效辐射剂量为窦性心律组的150%。结论 uCT960+宽体探测器CT对心律不齐患者行CCTA与窦性心律患者图像质量无差异,且辐射剂量保持在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头颅MRI和CT的多模态影像,开发海马结构自动勾画技术,为头颅放疗过程中海马体的保护提供高效、准确的自动勾画方法。方法:收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从2020年1月~12月就诊的40例脑转移癌患者的定位头颅CT及MRI影像,分别在CT图像、CT-MRI配准图像的两个数据集上训练3D U-Net、3D U-Net Cascade、3D BUC-Net 3个深度学习模型,计算3个模型自动分割的左右海马体与对应的人工标注之间的Dice相似系数(DSC)和95%豪斯多夫距离(95 HD),以及两者的体积作为模型的分割准确性的评估,并且以对同一大小patch图像的自动分割耗时作为模型效率的评估。结果:引入MRI图像信息对左右海马的自动分割精度有明显的提升;模型3D BUC-Net在CT-MRI数据集上对左右海马体的自动分割都取得最好分割结果(DSC:0.900±0.017,0.882±0.026;95HD:0.792±0.084,0.823±0.093),而且该模型的分割效率更高。结论:模型3D BUC-Net能在多模态影像上实现高效、准确的海马区的自动勾画,为头颅放疗过程中海马区的保护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率75次/min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行320排CT冠脉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的可行性,并评价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共有94例心率75次/min的疑似冠心病患者,采用联影320排CT以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单个心动周期扫描行CCTA。根据患者呼吸方式分为2组:屏气组47例,自由呼吸组47例。测量各组患者主动脉的信噪比(SNR),左主干(LM)近段和中段、前降支(LAD)近段、回旋支(LCX)近段、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及中段的对比噪声比(CNR),主动脉、LM和RCA的CT值及主动脉的标准值。由2名放射科医生以5分法对94例患者进行冠脉18分段图像质量进行双盲评价,分数≥3分符合诊断标准。结果:2组患者的CNR、SNR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屏气组和自由呼吸组冠脉节段评分5分者分别占68.8%、67.4%,4分者分别占18.0%、20.3%,3分者分别占10.2%、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由呼吸组辐射剂量少于屏气组(P0.01)。结论:对于心率75次/min的患者,采用自由呼吸与标准屏气进行320排宽体CT进行CCTA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说明对于该类患者,自由呼吸CCTA是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8.
从架构、服务内容等方面阐述安徽省影像云远程医疗平台信息化建设,介绍平台应用情况,指出该平台能够实现全省所有影像数据互联互通、报告互认,有助于提升医学影像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政府医疗体制改革、医院节省影像检查成本和医患开展远程医疗需求的角度论述了安徽省医用电子胶片应用的重要意义,从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系统发展、医生阅片习惯、受检者观念、医院发展需求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分析医用电子胶片应用的可行性,并结合安徽省影像云医用电子胶片的架构和建设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存储与传输频率、出台相关行业标准与法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数据质量项目,实现深圳市区域门急诊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规范化和采集的信息化。方法采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方法对门急诊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数据源头、采集流程进行规范化研究。结果规范了23项门急诊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统计算法、运算脚本,经过测试与校验,从而制定与发布了标准文件《医疗卫生统计指标数据规范》,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了全市公立医院指标数据采集的信息化、运算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同一化。结论深圳市区域门急诊重点医疗卫生统计指标数据规范的研究与实现,保证了医院端与中心平台端统计结果的一致性,提升了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