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6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西双版纳州三种甲状腺激素水平登革热病例的临床特征,为医疗卫生部门制定登革热诊疗方案和控制登革热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和2015年西双版纳州的三种甲状腺激素水平感染登革热住院病例进行病例的症状、体征和相关生化指标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激素降低的登革热病例肌肉酸痛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但凝血功能异常、GGT升高、C4升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甲状腺激素增多登革热病例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心肌酶谱升高概率高于降低组,但白细胞减少概率低于后者。结论 2013年和2015年西双版纳州暴发登革疫情中甲状腺激素降低的登革热病例肾损伤发生率高,甲状腺激素升高登革热病例重症化倾向较甲状腺激素降低组明显。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中国成年双生子人群的冠心病遗传-生活方式交互作用。方法:利用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募集的研究对象,构建单变量交互作用模型,通过分析生活方式对冠心病遗传效应的效应修饰作用,探索冠心病的遗传-生活方式交互作用。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 477对≥25岁的同性别双生子,含39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66对双生子均患冠心病。调...  相似文献   
93.
94.
赵江  万蓉  万青青  李娟娟 《卫生研究》2012,41(4):572-575
目的分析2006-2009年云南省贫困农村地区0~6岁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4个贫困县农村地区4873名0~6岁儿童,通过询问调查、血红蛋白检测和膳食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采用Z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计算营养不良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2006-2009年云南贫困农村地区6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15.2%,生长迟缓率为11.5%,消瘦率为7.1%。排除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后显示,儿童出生以后6个月喂养方式为母乳喂养的比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更不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儿童添加谷类、蛋类、水果、锌补充剂辅食不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儿童添加钙补充剂辅食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较早对2~5岁儿童添加动物肝脏、血辅食比较晚添加更不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结论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儿童出生后6个月内的喂养方式、2岁以下婴幼儿近一个月内辅食添加、2~5岁儿童辅食添加月龄、2~5岁儿童过去一年内食物添加及频率等。  相似文献   
95.
自愿咨询检测人群艾滋病新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技术(BED-CEIA)在云南省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中开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新发感染检测,了解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0年云南省VCT人群样本,对血清学检测新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BED-CEIA检测,结合人口学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研究样本共计4 882人,检出HIV-1抗体阳性1 500例(含既往感染231例),检出率为30.7%(1 500/4 882),其中,男性853例,检出率为27.5%,女性647例,检出率为36.3%;判为新发感染者145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61例;新发感染者年龄为17 ~ 80岁,平均为35.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中以下、女性、已婚或同居人群发生新发感染的危险性分别高于初中及以上、男性、未婚/离异/丧偶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和男性同性性行为发生新发感染的风险分别是异性性行为的2.502倍和5.551倍(OR=2.502、5.551).结论 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求检原因面临HIV新发感染危险性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吸毒或同性性行为人群HIV-1新发感染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掌握和分析云南省2018年鼠疫疫情现况,为鼠疫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对云南省104个县(市)开展鼠疫宿主、媒介、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 黄胸鼠疫源地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优势种,黄胸鼠疫源地黄胸鼠鼠体蚤以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主;褐家鼠以缓慢细蚤、人蚤和印鼠客蚤为主。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齐氏姬鼠鼠体蚤以棕形额蚤、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大绒鼠鼠体蚤以方叶栉眼蚤为主,特新蚤指名亚种为次要寄生染蚤种。对47 618只动物进行细菌学检验,检出鼠疫菌4株;对20 710组媒介进行细菌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应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验动物血清20 105份,阳性4份,应用鼠疫反相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验动物脏器23份,阳性5份。结论 云南省野鼠疫源地玉龙县和古城区发生动物鼠疫流行,流行强度猛烈,家鼠疫源地未发生鼠疫疫情,但是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全省鼠疫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老挝波乔省居民疟疾感染和疟防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完善疟疾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体抽样调查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采集血样进行血涂片染色镜检及扩增DNA疟原虫检测,并对其进行基本信息、疟疾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患疟史等的问卷调查;用Epi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测血样419份,15份疟原虫阳性,阳性率为3.6%(15/419);以间日疟原虫感染为主,占73.3%(11/15)。在419份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413份,有效应答率为98.6%。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3.5%,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的居民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率与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有关(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农民高于学生;知晓率与年龄增长和学历成正比。在5个疟疾防治知识点中"得了疟疾怎么办"知晓率最高达94.2%,"恶性疟最严重"知晓率为0,"疟疾的传播途径"、"疟疾的主要症状"及"主要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83.8%、87.2%和86%。结论老挝波乔省居民为疟疾感染高危人群,需加大"三热"病人血检力度,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居民对疟疾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有效控制疟疾传播。  相似文献   
98.
目的调查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鼠疫偶然宿主树鼩肠道中携带能裂解鼠疫菌的噬菌体的状况,并探讨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在云南省8个市/县(弥勒市、弥渡县、宜良县、梁河县、元江县、玉龙县、文山市及临沧市)捕获树鼩,采集其盲肠标本,以鼠疫菌疫苗株EV76为饲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体,电镜观察形态,并通过宿主谱检测其宿主特异性。结果本次调查在8个疫点捕获到29只树鼩,其中在2个捕获点分别捕获的2只树鼩中分离到2株鼠疫噬菌体,分离率为6.90%;初次分离到这些鼠疫噬菌体时,其噬斑在双层平板上表现为大噬斑(直径2.5~3.5 mm)及中等噬斑(直径约1.0 mm)两种,噬菌斑透亮,边缘清晰;从形态上看,此次分离出的2株噬菌体均为肌尾病毒科噬菌体。通过宿主谱测定结果可知,2株噬菌体均具有一定的宿主谱宽度。噬菌体WSS44对1株鼠疫菌疫苗株EV76、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1株福氏志贺菌2a型及1株福氏志贺菌X变种裂解结果均较好,而噬菌体MLS302对鼠疫菌疫苗株EV76及5株云南鼠疫耶尔森菌有较好的裂解结果。结论云南省鼠疫疫源地的偶然宿主树鼩中存在鼠疫噬菌体,树鼩作为鼠疫的偶然宿主,在鼠疫微生态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索Excel自动报告表格在消毒产品实验报告数据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加快试验数据处理速度并提高其准确性。方法结合实际检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自动运算处理,在表格中录入实验数据生成报告结果。结果经采用Excel自动报告表格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可按程序对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杀(抑)菌试验数据作出准确、快速报告。在报告表中自动生成各种平均值、杀灭率、对数值及误差率等数据。结论采用Excel电子表格插入运算法,能提高消毒试验报告的准确性,极大缩短运算处理过程,可以用于消毒效果评价实践。  相似文献   
100.
我国城市地区人群癌症筛查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未参加过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癌症筛查项目的城市社区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的接受意愿及对服务模式细化需求,从筛查潜在服务需求方的角度探索癌症筛查工作可持续性的影响要素。方法 基于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16个省份现场,采用方便抽样对当地40~69岁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筛查服务需求意向等。结果 最终完成合格访谈16 394份,调查对象年龄(53.8±8.0)岁,男性占44.6%。若不考虑费用等因素,4 831名(29.5%)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没有需求,常见原因包括要等身体出现异常后才行动(61.8%)、所在单位已提供类似体检(36.8%)、自己不先做风险评估而直接去做筛查(33.0%)等。10 795名(65.8%)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有需求,但对筛查机构类型选择倾向不同:43.7%希望提供筛查的机构是综合性医院,36.5%希望是肿瘤专科医院;居民对于机构级别选择也有差异:61.4%的居民希望提供筛查的机构级别越高越好,36.4%则认为机构达到一定级别即可。关于筛查流程,61.5%未接收过筛查的居民认同“先问卷评估阳性后再临床检查”的模式。结论 大多数居民对癌症筛查服务有需求且倾向筛查机构级别越高越好。应普及癌症筛查知识宣传,并合理引导居民对筛查机构类型及级别的选择期望,建议加强基层筛查能力建设,合理分流居民对筛查机构的选择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