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8篇
  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食管癌内支架术后形成再梗阻内镜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通过内镜用高频电热探头烧除网管中心内壁增生的癌组织。直至管腔再通,半月后复查,烧灼后网管内径缩小者用探条扩张。结果9例病人接受高频电烧治疗总次数58次,平均7.1次/例。每次形成再梗阻时间29d,电烧治疗间隔时间23d,5例接受探条治疗总次数13次。所有病人均因癌症晚期全身衰竭而终止治疗。结论食管支架扩张术能迅速使食管良恶性狭窄扩张再通,但部分食管癌再通后形成继发性癌性再梗阻。用高频电烧及食管探条张器可达到梗阻再通,由于癌组织生长迅速。梗阻形成时间短。需经常电烧及扩张。使食管癌晚期患者能进流食或半流食,提高部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腰椎爆裂骨折的影像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溟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7):1020-1021
目的:讨论X线、CT在诊断脊柱爆裂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X线、CT显示椎体自然形态不同程度消失,骨质密度低,并见碎骨片向椎体周围膨出。附件骨折(椎弓根间距增宽或变窄)压迫椎管,继发椎管狭窄,小关节紊乱,脱位、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结论:良好的平片对诊断腰椎爆裂骨折有一定价值,但要同压缩性骨折鉴别。平片只显示腰椎二维结构,CT能显示腰椎的三维结构,CT对爆裂骨折能作出全面证实和诊断,对小关节紊乱、脱位、间盘改变、椎管继发狭窄,脊髓是否挫伤,CT诊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甲基化硒酸(MSA)对DU145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1.25、2.50和5.00 μmol•L-1MSA对DU145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吖啶橙染色观察MSA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并计算细胞平均凋亡指数;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经1.25、2.50和5.00  μmol•L-1MSA处理48 h后,DU145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6.35%、38.10%和73.54%,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MSA浓度升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增加,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见,经1.25、2.50和5.00  μmol•L-1MSA处理后的细胞呈明显凋亡形态,并随药物剂量增加凋亡细胞数增多;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经1.25、2.50和5.00  μmol•L-1MSA处理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4%、8.71%和13.60%,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MSA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呈剂量依赖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随着MSA剂量增加,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MSA对DU145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的caspase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70例ACS患者(其中AMI35例,UAP35例)、SAP患者32例和健康成人38例的血清血小板GMP-140(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及其在血小板膜上的表达(CD62P)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法测定CD62P阳性率在AMI、UAP、SAP和正常组分别为(21.69±9.40)%、(8.41±3.02)%、(4.16±1.50)%和(3.12±1.29)%;ELISA法测定GMP-140在AMI、UAP、SAP和正常组分别(49.53±10.04)ng/ml、(24.92±7.64)ng/ml、(16.11±4.07)ng/ml和(14.96±3.82)ng/ml,ACS组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高于SAP组和健康组(P均〈0.01),AMI和UAP组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GMP-140显著升高,P-选择素水平有助于ACS的严重程度判定,CD62P阳性表达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35.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作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由于其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对心肌损伤程度的高度敏感性及较长的诊断窗口期,CTnI已被国内外临床医生及检验人员广泛接受,正逐渐取代CK—MB,成为诊断心肌损伤,特别是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标志物。CTnI特异存在于心肌细胞细胞质中,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状态下,  相似文献   
36.
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烟雾中HPV DNA检测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过程中所排放的烟雾是否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DNA)存在,这些病毒的致病性如何。[方法]收集32例尖锐湿疣患者的烟尘标本共96份,距烧灼部位1cm处、3cm处、5cm处各32份;用PCR方法检测烟尘标本中的HPV DNA,观察其阳性率;用烟尘标本涂擦30只大白鼠的阴道、外阴粘膜,对有皮损的部位做病理切片及PCR检测。[结果]用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烟尘中,有HPV DNA存在,经大白鼠感染试验证实,有一定的致病性。[结论]用CO2激光治疗的烟尘中有 HPV DNA存在;烟尘中的HPV DNA有一定的致病性;排烟设备距烧灼部位1cm以下最为安全。  相似文献   
37.
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完善制作方法。方法W istar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左心室大面积心肌梗死,同时记录心电图。术后4周处死,对心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大鼠术后出现明确的心肌梗死改变。术后成活率80%。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结论本实验可较理想地制造模型,对心衰的实验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以细菌纤维素(BC)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兔和人角膜基质细胞,种植到BC膜中,构建完成后进行兔和人角膜基质细胞-BC复合膜的生物检测,并将兔角膜细胞生物复合物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术后1、4和8周时分别活体行前节OCT、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离体后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人和兔角膜基质细胞长入BC的网架结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移植术后1周兔眼无炎症反应及新生血管,4周后植片边缘出现新生血管,表面无水肿及溃疡形成。术后8周角膜共焦显微镜显示:移植片周围基质细胞增生活跃,邻近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正常。前节OCT显示:移植后复合膜逐渐降解,4周时复合膜边界模糊,8周时密度接近正常角膜组织。离体组织学检查显示:BC复合膜与正常角膜基质相似,有炎细胞浸润和血管形成,角膜组织无坏死和溶解。结论: BC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生物支架。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20(s)-原人参二醇(PPD)对前列腺癌RM-1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前列腺癌RM-1细胞动物模型,将36只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橄榄油等体积灌胃每天1次、生理盐水等体积腹腔注射每周1次),紫杉醇(Taxol)组(20 mg/kg,腹腔注射每周1次),PPD组(20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每隔3 d测量肿瘤体积1次,给药第4周末处死动物。观察指标:动物一般状态、肿瘤体积、瘤重、抑瘤率、死亡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肿瘤组织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PD组小鼠一般状态明显好于模型组,表现为活泼好动、毛色光亮;而模型组小鼠步履蹒跚、行动迟缓、精神萎靡;肿瘤组织出现破溃、糜烂、出血。给药13 d时,PPD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21 d时PPD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Taxol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PPD组小鼠瘤质量明显降低(P<0.05),死亡率为零;与Taxol组比较,PPD组小鼠抑瘤率增高(P<0.05),死亡率降低(P<0.05)。各给药组小鼠肿瘤组织Cyclin D1基因转录、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Taxol组比较,PPD组Cyclin D1基因转录明显减弱(P<0.05),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PD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癌RM-1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yclin D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多(二磷酸腺苷-核糖)水解酶(PARG)抑制剂单宁酸(GLTN)对糖尿病
大鼠肾脏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3-氨基苯甲酰胺(3-AB)处理组(CDT组)、糖尿病GLTN低剂量(20 mg·kg-1·d-1)处理组(LDT组)和糖尿病GLTN高剂量(30 mg·kg-1·d-1)处理组(HDT组),12周后检查各组动物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及肾脏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ARP阳性信号表达。结果:与DM组比较,LDT和HDT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和尿蛋白排泄率也明显降低(P<0.01,P<0.05,P<0.01),LDT和HDT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病变程度减轻,肾组织PARP蛋白表达降低(P<0.05)。但LDT和HDT组之间上述肾功能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LTN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抑制肾组织PARP表达,改善肾脏功能和形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