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2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总结2021年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2)Delta变异株肺炎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ese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中国农村地区医务人员对肺结核报病奖励政策的了解和满意程度,为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4个省的8个县区为研究现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不同工作层面的医务人员对报病奖励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的报病奖励政策平均知晓率、正确应答率分别为85.8%和84.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知晓率(P=0.022)、不同省份医务人员(P0.001)知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对政策总体满意度为80.9%,其中实施效果、奖励额度的满意度分别为80.7%和6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地方筹资方式、医务人员的文化程度、工作层面和地区差异是影响政策满意度的因素。结论: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应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提高肺结核报病奖励额度,明确其分配方式,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掌握淡色库蚊和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淡色库蚊采用浸泡法,家蝇采用微量点滴法。结果淡色库蚊对DDVP、马拉硫磷、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10.48~18.58、0.41~1.10、9.00~14.50、11.10~35.20,都已产生了抗性,其中对菊酯类药物抗药性较高,抗性倍数最高的达到了35.20倍。家蝇对DDVP、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的LD50分别是69.02~80.50、120.17~170.33、59.78~71.96、65.91~78.48,都已产生了抗性,其中对溴氰菊酯抗药性最高,抗性倍数达到了120.17~170.33倍。结论应高度重视蚊蝇对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加强抗药性监测,合理地使用杀虫剂,预防或减缓蚊蝇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4.
目的 目的 分析2010-2013年洛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 为该市疟疾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0-2013 年洛阳市网络报告的疟疾疫情资料、 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3年洛阳市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98例, 其中恶性疟 57例, 间日疟35例, 卵型疟4例, 三日疟2例, 均为实验室确 诊病例。98例输入性病例中, 71例来自非洲国家 (72.44%), 27例来自东南亚国家 (27.55%)。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男 性, 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 从发病到就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 d; 确诊单位主要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78.57%)。结 结 论 论 洛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 需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业务培训和多部门合作, 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75.

Backgroun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s a 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 in childhood caused by an enterovirus (EV), and which is principally seen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 To promote diagnostic awarenes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s, to further standardize and strengthe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HFMD, th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have been developed.

Methods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China assembled an expert committee for a revision of the guidelines. The committee included 33 members who are specialized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FMD.

Results

Early recognition of severe cases is utmost important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FMD. The key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cases lies in the timely and accurate recognition of stages 2 and 3 of HFMD, in order to stop progression to stage 4. Clinicians should particularly pay attention to those EV-A71 cases in children aged less than 3 years, and those with disease duration less than 3 days. The following indicators should alert the clinician of possible deterioration and impending critical disease: (1) persistent hyperthermia; (2) involvement of nervous system; (3) worsening respiratory rate and rhythm; (4) circulatory dysfunction; (5) elevated peripheral WBC count; (6) elevated blood glucose and (7) elevated blood lactic acid. For treatment, most mild cases can be treated as outpatients. Patients should be isolated to avoid cross-infection. Intense treatment modalities should be given for those severe cases.

Conclusion

The guidelines can provide systematic guidance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FMD.
  相似文献   
76.
摘要:目的 了解河南省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肠道病毒感染特征,为其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3年河南省AFP病例肠道病毒感染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河南省AFP病例肠道病毒感染率为21.00%,其中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率为18.54%,脊灰病毒(疫苗株)感染率为2.46%。7-10月份肠道病毒感染病例占47.87%,5岁以下病例感染率为21.89%。病例疾病谱主要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短暂性肢体麻痹等,麻痹60天随访残留麻痹率为15.96%。结论 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感染以非脊灰肠道病毒为主,感染高峰为夏秋季,小年龄组儿童易感,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肠道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河南省腹泻儿童轮状、杯状、星状及肠道腺病毒病原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2010-2015年四个哨点医院5岁以下儿童腹泻粪便1 963份,ELISA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并进行G/P基因分型,多重RT-PCR/PCR检测B/C组轮状、杯状、星状与肠道腺病毒;对阳性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阳性样本1 234份(包括混合感染样本76份),总阳性率62.9%:轮状病毒887份(A组802份,B组18份,C组67份),阳性率45.2%;杯状病毒264份(诺如I型52份,诺如II型173份,扎如39份),阳性率13.4%;星状病毒131份,阳性率6.7%;肠道腺病毒28份,阳性率1.4%。A组轮状病毒以G9P[8]优势型别,存在秋季和春季两个较显著高峰;杯状病毒以诺如II型为主,存在一个春夏季感染高峰。阳性病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发热、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性别及城乡分布存在病原学差异。结论 河南省5岁以下儿童中存在较高的腹泻病毒感染率,以A组轮状与诺如II型病毒为主,不同类别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河南省艾滋病哨点吸毒人群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在哨点监测期(4-6月)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分析该人群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15年,河南省吸毒人群HCV感染率从2011年的3.70%上升到2015年的6.54%(趋势χ2=25.93,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高(OR=1.23,95%CI:1.13~1.35,P=0.00)、外省户籍(OR=3.45,95%CI:2.59~4.60,P=0.00)、传统毒品和混合毒品使用者(OR=1.46,95%CI:1.10~1.93,P=0.01;OR=1.82,95%CI:1.18~2.81,P=0.01)、有注射毒品史(OR=2.88, 95%CI:2.45~3.39,P=0.00)、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史(OR=1.44,95%CI:1.20~1.72,P=0.00)、来自强制戒毒所和美沙酮门诊的吸毒人员(OR=1.79,95%CI:1.28~2.50,P=0.00;OR=1.74, 95%CI:1.17~2.58,P=0.01)是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论 河南省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管,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控制HCV的传播。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2009-2011年河南省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状况与PFGE分型特征。方法 根据PulseNet公布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PFGE分型操作规程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2009-2011年分离自河南省监测哨点医院7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抗生素药敏测试与PFGE分子分型。结果 7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8类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62株为多重耐药菌株(79.5%),其中耐2~3种4株(5.1%),耐5~8种41株(52.6%),耐9~10种14株(17.9%),耐11~12种3株(3.8%);菌株对头孢类、喹诺酮类等5类抗生素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经XbaⅠ酶切与PFGE后,获得14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47株不等,相似度为66.03%~100.00%。结论 2000-2011年河南省临床分离的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耐药状况普遍比较严重,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部分带型与其对应的耐药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聚集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检测发现前配偶之间HIV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1-2014年云南、广西、四川、河南和新疆5省份新报告已婚有配偶的HIV感染者的信息,其中HIV双阳性夫妻中选择研究确定的先感染者。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发现前配偶之间HIV传播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份HIV双阳性夫妻构成变化趋势。结果 共纳入新报告病例48 931人,其中24.6%(12 051/48 931)在首次检测阳性前将HIV传给了配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4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或民工职业、注射吸毒或异性传播途径感染、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自我报告非安全性行为者检测发现前发生HIV配偶间传播的比例较高。经异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在检测发现前将HIV传给配偶的比例从2011年的28.9%(2 631/9 102)降至2014年的25.5%(3 009/11 787),传播比例缓慢降低。结论 不同特征的艾滋病感染者在检测发现前将HIV传给配偶的比例不同,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减少传播,重点是加强高危人群行为干预,促进艾滋病早检测,尽早将HIV感染者纳入随访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