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8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3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知识水平的变化。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共调查儿家长340名,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干预实施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家长对安全注射相关问题的知晓情况,除对“乙肝会传染”回答正确率较高外,达到80%左右,其余问题知晓率均低。实施干预后,干预组的儿童家长在“不安全注射会传染疾病”、“打疫苗时要求一次性注射器”及“乙肝会传染”的回答正确率较高,达到90%以上,对照组儿童家长知晓率较前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宣传动员及运用典型案例对群众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相关知识可比有效的培训,提高家长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甘肃省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患病流行情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干预措施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选取甘肃省3个调查点共4917户居民,完成4229份样本人群的调查,通过入户面对面访谈的形式,用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结果食源性疾病加权月患病率为6.57%(95%CI=5.84%~7.30%),病例就诊率为70.67%(95%CI=65.29%~76.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季度、监测点对食源性疾病患病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省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季度以及地域等因素对食源性疾病患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并探讨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时间风险特征。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2月16日甘肃省各县(区)报告的COVID-19的发病数、相应县(区)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计算各县(区)的时间风险指数频率指数(α)、持续时间频率(β)和强度指数(γ)。结果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α的Moran’s I系数为0.115,提示未来COVID-19发病频率增加概率较小。γ的Moran’s I系数为0.070,说明COVID-19确诊病例不会集中出现,疫情的发病强度较低。甘肃省COVID-19疫情的α、β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P<0.05),γ不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性(P>0.05)。α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红古区、皋兰县和榆中县)内存在高-高聚集性(P<0.05)。β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皋兰县和榆中县)内存在高-高聚集性(P<0.05)。结论结果提示兰州市大部分县(区)呈现高风险聚集性,但发病强度较低;全省在疫情期间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5-2016年我国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系统的手足口病特征,探讨建立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的可行性、优势及不足。方法 数据来源于11个国家级哨点监测点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手足口病监测数据,描述手足口病的病原特征、代表性和重症病例并发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哨点监测样本阳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4 783例手足口病病例样本,其中轻症病例3 390例,重症病例1 390例,死亡3例。肠道病毒(EV)阳性率为81.43%(3 895/4 783),轻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其他EV(52.68%,1 482/2 813),重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EV71(65.31%,706/1 081)。哨点监测显示的优势血清型与同时期现有监测血清型基本一致。其他EV所致病例中低年龄组儿童所占比例高于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χ2=130.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样本阳性率高与男性、高发月份病例、儿童医院病例、样本为粪便、及时采样有关。不同类型样本阳性率均呈现随发病-采样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粪便趋势χ2=14.47,P<0.001;咽拭子趋势χ2=31.99,P<0.001;肛拭子趋势χ2=24.26,P<0.001)。无菌性脑膜炎、非脑干脑炎、脑干脑炎为重症病例最常见的3种并发症,EV71和其他EV所致重症病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哨点监测发现性别、发病月份、接诊医院类别、标本类型、采样及时性是影响手足口病样本阳性率的5个独立影响因素。哨点监测可以收集这些影响因素以提升监测质量。设立手足口病国家级哨点监测在我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儿童腺病毒7型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样本118份,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Flu)、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呼吸道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等12种病原进行初筛检测。对HAdV核酸初筛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Hexon基因片段测序,核酸序列采用ClustalⅩ和Mega 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2月2日共报告118例感染病例,均为儿童,年龄最小的仅2个月,最大的11岁,分布在康县21个乡镇中的17个乡镇,1岁27例,1~岁37例,2~岁40例;5岁14例,其中男性67人,女性51人,男女性别比为1.31:1。临床特征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部分病例伴扁桃体发炎、腹泻等症状。实验室确诊为HAdV感染的有33例,分布在13个乡镇。118例病例咽拭子经实时荧光PCR检测,HAdV阳性33例,流感病毒H3N2阳性7例,RSV阳性6例,HAdV和RSV混合感染2例。HAdV阳性标本用Hep-2细胞分离到病毒18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复核HAdV717株,HAdV31株,毒株测序结果表明,HAdV7毒株同源性高达100%,所有毒株位于同一分支上。结论 该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疫情的主要病原是HAdV7;疫情初期为H3N2流感病毒感染,后期RSV病毒感染病例使疫情持续时间延长;当地的恶劣气候,医院门诊对发热患者未按要求进行预检分诊,输液大厅、儿科病房等通风条件差,病例拥挤是本次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阴洁尔康洗液的杀菌及毒性性能。方法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悬液定量杀菌实验及毒理实验。结果阴洁尔康洗液原液作用2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为100.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为99.98%;含体积分数25%的小牛血清对阴洁尔康洗液杀菌作用有中度影响,将该洗液置54℃恒温箱中存放14 d,有效成分的含量下降率为2.50%。阴洁尔康洗液的小鼠经口LD50〉5 000 mg/kg,属实际无毒级,该洗液原液对家兔皮肤和阴道黏膜无刺激性。结论阴洁尔康洗液对细菌繁殖体、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动物毒性实验属实际无毒级,对家兔皮肤和阴道黏膜无刺激性,储存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甘肃省第五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开展艾滋病宣传干预的效果。方法用统一的调查方法,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基线调查,项目实施后两年开展中期评估,分析各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目标人群安全套使用率、HIV抗体检测率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项目地区商业性女性性服务者(FSW)、男男性接触者(MSM)、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由2006年的15.28%,28.25%,15.81%上升到2008年的38.40%,45.75%,43.29%(P〈0.01);HIV抗体检测率分别从2006年8.07%,16.40%,0.62%提高到2008年的46.38%,44.25%,9.05%(P〈0.01);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从2006年的63.85%,27.33%,3.37%提高到65.28%,36.00%,12.09%。结论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项目地区大众人群及目标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目标人群HIV抗体检测率和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均得到显著提高,推动了甘肃省项目地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但是仍有部分目标人群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不能主动寻求HIV抗体检测、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因此,应该加强对这三类目标人群的行为干预,研究行为的决定因素,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开展内容更为广泛、针对性更强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切实提高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凡  杨俊克  陈生邦  冯宇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261-1262
目的分析甘肃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甘肃省的疟疾防控策略和落实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1年疟疾防治工作报表,分析2000~2011年甘肃疟疾发病、人群血检和抗体阳性率、疟疾知识知晓率和人员培训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2000~2011年全省发生疟疾病例163例,其中111例为输入病例,占整个病例数的68.10%,2004年、2011年疟疾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47%、0%。2011年学生和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7%、0.33%、疟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6.46%、39.38%。结论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防治,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和提高医务人员疟疾诊治水平,做到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是我省在疟疾防治工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分析了兰州市“双向转诊”问题的客观存在,其原因主要在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政府对社区服务机构的补偿长期不足;各级各类医院转诊积极性有限;许多社臣卫生服务站是由卫生诊所转型而来,而其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信任;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纳入医保定点机构,患者在社区报销比较困难;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导致上转容易,下转难;双向转诊无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标准;双向转诊的相关机制缺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