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31.
目的了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1989-2018年不同乡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的时空分布特征。方法以1989-2018年德宏州辖区所有乡镇(50个)历年报告的本地HIV/AIDS为对象,对30年间各年度报告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2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1989-2018年德宏州50个乡镇报告的本地HIV/AIDS共15752例,至2003年病例的空间分布已经覆盖100%的乡镇;2004年报告HIV/AIDS共2252例,为30年中报告最多的1年;2010年下降至813例,2014年下降至456例,2015年下降至393例,2018年下降至297例。2018年底累计存活8848例,历年的现存活比直线上升,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结论德宏州HIV/AIDS疫情存在时空上的聚集性,以靠近中缅边境乡镇疫情出现最早也最严重;近5年德宏州疫情总体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纵向观察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血小板动态变化情况,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血小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分层分析。结果 基线招募761例HIV感染者,随访次数≥ 1次的HIV感染者608例,随访率为80.0%(608/761),6、12和24个月的随访HIV感染者分别为374、555和233例。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偏高(>300×109/L)的比例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在无明显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女性的基线及各次随访的平均血小板计数均高于男性(P<0.05);有肝纤维化的HIV感染者中,基线平均血小板计数女性仍高于男性(P<0.05),但各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5.90,95%CI:1.09~10.70,P=0.016)、基线血小板计数(β=0.82,95%CI:0.79~0.86,P<0.001)和随访时间(β=1.76,95%CI:1.52~2.01,P<0.001)呈显著正相关。对同时有12和24个月随访记录的220例HIV感染者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随访血小板计数与女性(β=10.50,95%CI:2.24~18.74,P=0.013)、基线血小板计数(β=0.71,95%CI:0.65~0.77,P<0.001)和随访时间(β=1.60,95%CI:1.20~1.99,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β=-0.42,95%CI:-0.78~-0.06,P=0.021)呈负相关。结论 抗病毒治疗后,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加。女性HIV感染者平均血小板计数持续高于男性,应关注HIV感染者血小板计数的性别差异,及时给予干预,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2010-2019年HIV感染者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情况、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国家HIV感染者ART库,分析德宏州2010-2019年开始ART的HIV感染者。用累积发生函数(CIF)估算HIV感染者的死亡概率,用亚分布比例风险模型(F-G模型)比较发生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7 068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388例,非艾滋病相关死亡570例。对于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研究对象接受ART后第1、2、3、4、5、7、9年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7%、3.46%、4.47%、5.03%、5.84%、6.61%、7.40%和1.63%、3.11%、4.68%、6.02%、7.42%、10.49%、12.75%。F-G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开始ART年龄较大、男性、未婚、注射吸毒感染途径、基线BMI低、基线CD4+T细胞计数较低、基线肝纤维化指数(FIB-4)>3.25、基线贫血是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开始ART年龄≥45岁、男性、傣族、景颇族、未婚、注射吸毒感染途径、基线BMI低、基线FIB-4>3.25、基线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60 ml·min-1·1.73 m-2、基线贫血是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0-2019年德宏州HIV感染者开始ART后死亡的累积发生率较低,发生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累积发生率总体高于艾滋病相关死亡的累积发生率。艾滋病相关死亡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应针对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成年人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CD4+T淋巴细胞(CD4)纵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德宏州2007-2016年开始ART的成年人HIV/AIDS的回顾性队列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免疫重建良好的定义为HIV/AIDS经ART后CD4恢复至基本正常(>500个/μl),据此将HIV/AIDS分为4个组,采用轨迹分析模型描述和分析每组ART后CD4免疫重建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共7 605例HIV/AIDS,开始ART年龄MP25,P75)为36(30,43)岁,男性4 641例(61.0%),汉族3 232例(42.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 624例(60.8%),随访时间MP25,P75)为6.1(4.1,8.1)年。CD4未恢复正常组、CD4基本恢复正常组、CD4恢复正常组和CD4维持正常组的构成比分别为34.4%(2 617)、39.8%(3 030)、20.6%(1 562)和5.2%(396)。与CD4未恢复正常组作为对照组相比,开始ART年龄<35岁、女性、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性传播感染途径、基线无机会性感染、开始ART时CD4≥200个/μl、含替诺福韦(TDF)标准的ART方案、确诊到开始ART时间<1年是促进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良好的影响因素。结论 德宏州ART后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情况呈多种状况,在基线CD4较高水平时开始ART有助于CD4恢复至正常水平。建议尽早开始ART,注意随访和关注CD4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HIV感染的注射吸毒者(IDUs)未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14年12月德宏州现存活的经注射吸毒传播的HIV/AIDS数据并开展专题调查,分析未参加MMT的比例及相关因素,并对其未参加MMT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德宏州应参加MMT的HIV感染的IDUs共987例,以男性、35~44岁、农民为主,分别占94.6%(934/987)、53.0%(523/987)、77.2%(762/987),未参加MMT的比例为60.0%(592/9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66,95% CI:1.21~5.87)、景颇族(OR=3.05,95% CI:1.97~4.71)等是未参加MMT的危险因素;非农民职业(OR=0.46,95% CI:0.31~0.70)、傣族(OR=0.53,95% CI:0.36~0.79)、确证感染时间≥10年(OR=0.60,95% CI:0.45~0.81)等是未参加MMT的保护因素。未参加MMT的原因包括路程远289人(48.8%)、怕暴露124人(20.9%)、不能坚持每天服药59人(10.0%)、担心副作用47人(7.9%)、其他73人(12.3%)。结论 德宏州HIV感染的IDUs中未参加MMT的比例高,女性、农民、景颇族、文化程度低、确证感染时间短等均是未参加MMT的影响因素,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HIV感染的IDUs的MMT入组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调查2013年云南省德宏州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基因型分布和耐药毒株传播水平.方法 根据HIV耐药警戒线调查实施方案,对2013年1-8月德宏州符合要求的54份年龄在16~25岁,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进行HIV-1基因型检测和耐药毒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 48份样本完成了基因型及耐药鉴定,中国籍占45.8%,缅甸籍占54.2%.通过进化分析对pol区进行分型,主要的基因型包括:C亚型(41.7%)、URF(31.3%)、CRF01_AE(12.5%)、CRF07_BC(10.4%)、CRF08_BC(2.1%)和B亚型(2.1%).中国籍感染者中首位的基因型是C亚型,而外籍感染者中首位的基因型是URF.在1份缅甸籍样本序列中检测到1个针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突变位点(K103N),按照耐药警戒线的统计方法估算耐药毒株流行率为< 5%.结论 本次调查提示德宏州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中存在复杂的基因型,HIV-1耐药毒株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为控制耐药传播水平的上升,应进一步规范本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管理,并针对跨境传播开展包括耐药传播在内的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潞西市农村健康人群的乙型脑炎免疫水平,为制定乙脑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潞西市设为乙脑监测点,于流行季节前后分别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采用间接法ELISA检测乙脑IgG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流行季节前(5月)采集血清199份,阳性21份,阳性率10.55%,流行季节后(11月)采集血清209份,阳性58份,阳性率27.75%,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潞西市乙脑免疫水平较低,有发生乙脑流行危险,要通过疫苗接种提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实施消除碘缺乏病效果。方法按照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评估方案,检测学龄儿童甲状腺、碘盐、尿碘,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碘缺乏病组织、管理、健康教育综合评估95.8分,检查8~10岁学生甲状腺500人,查出甲状腺Ⅰ度肿大3人,甲状腺肿大率0.6%;抽查学生碘盐381份,合格率100%,碘盐中位数为28.49mg/kg;抽检学生尿样300份,尿碘中位数为270.21ug/L,<50ug/L的尿样占0.67%。结论德宏州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仍需持续做好成果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39.
目的查明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及原因。方法根据GB/T 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结果所有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均未检出,17份样品中有8份样品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食品或容器所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缅甸拉咱市恶性疟药物抗性现状,为中国第六轮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缅甸拉咱市城区建立研究站,镜检发热病人和/或疑似疟疾病例,筛查疟疾患者。选择城区及郊区4村的单纯恶性疟现症患者,用WHO推荐的体外微量试验测定恶性疟原虫对6种抗疟药的敏感性。结果体外微量测定43例,成功27例,测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咯萘啶、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哌喹的抗性率分别为100%、0、25.9%、22.2%、7.4%和0,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8.0、49.4、22.3、24.3、11.8和5.6/44.8nmol/L。结论缅甸拉咱市流行株恶性疟原虫对氯喹100%抗性,对咯萘啶、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具有一定程度抗性,对氯喹、咯萘啶和青蒿琥酯抗性呈逐渐增强趋势,对哌喹和双氢青蒿素/哌喹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