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239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05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总结运用同期两镜或三镜术中留置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的治疗经验。方法从1992年10月-2014年8月,我们运用同期两镜或三镜术中留置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的手术方式,即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术(LUD),对207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181例胆管引流获得成功(87.4%)。输尿管导管插管失败12例(5.8%),其中中转为鼻胆管引流7例,T管引流2例,放弃胆管引流3例。输尿管导管打折或堵塞导致无任何液体流出2例(1.0%)。输尿管导管早期滑脱导致胆汁性腹膜炎2例(1.0%),再次腹腔镜下放置输尿管导管及腹腔引流管1例和放置T管及腹腔引流管1例而治愈。术后胆漏4例(1.9%),经腹腔引流管引流自愈。乳头切开术后发生轻症胰腺炎3例(1.4%)。术后经输尿管导管胆管造影无残石,胆管切口一期缝合术后有轻度狭窄影像2例未处理,乳头区狭窄影像1例未处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同期两镜或三镜术中留置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作为对象,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测定两组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TNF-α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大小、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下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大小≥3 cm、低分化、肿瘤分期Ⅲ~Ⅳ期者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明显高于肿瘤大小<3 cm、中高分化、肿瘤分期Ⅰ~Ⅱ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联合测定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一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P <0. 05)。结论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与TNF-α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存在紧密联系,能反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且三者联合测定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能获得较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163例OSAHS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66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用多导睡眠脑电监测仪(PSG)进行睡眠脑电监测,并测定外周血sdLDL的含量。结果 OSAHS患者sdLD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不同程度的OSAH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HS患者sdLDL明显升高,且与OSAHS的程度有关,在OSAH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4.
综述了中药药效/药动学(PK/PD)近十几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其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方法等,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邓永红 《中国药业》2007,16(19):54-55
目的分析产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为预防其发生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4-2006年新生儿窒息113例的病历资料。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74%,引发原因中90.26%为胎儿高危因素,93、81%为分娩时高危因素,65.49%为母体高危因素,多数是多种因素同时存在。结论胎儿高危因素、分娩时高危因素、母体高危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自我监护意识,预防早产,采取综合监测指标提高产科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功能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修复和烧伤后期功能部位瘢痕挛缩整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在135例病员(烧伤61例,整形74例)共179个功能关节部位创面,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整张薄皮片(0.15~0.20mm)组合成复合皮一次性移植覆盖。结果本组患者复合移植皮98。3%存活,随访6~9个月,移植部位皮肤外观光整,柔软有弹性,功能恢复良好,供皮区不留瘢痕。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是早期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和后期关节功能部位瘢痕挛缩整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刘军  李勇  刘耀  曾蓉  赵煜 《四川中医》2006,24(3):98-99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非洲小儿遗尿的疗效。方法:将72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温针灸组(41例)、对照组31例,分别进行温针和针刺治疗,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判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温针灸组患儿痊愈平均治疗次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对改善非洲小儿遗尿证有明显作用,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8.
四川省医疗机构217例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朝辉  管玫  樊新星  钟光德  吴锐 《中国药房》2006,17(23):1811-1812
目的:探讨克林霉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2002年~2006年8月收集的克林霉素致21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8种系统及性质类型,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及过敏性休克;导致因素包括克林霉素化学性质、制剂过程及不合理用药等。结论:应从多方面对其加以监测,以避免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Co.SMZ与黄连联合应用对于脑膜炎球菌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两倍稀释法对比观察Co.SMZ、黄连及Co.SMZ联用黄连的体外抗菌作用,测定上述两药单用及联用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两药联用时,对脑膜炎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单用黄连时增大8倍,较单用Co.SMZ时增大4倍;杀菌活性较单用黄连时增大16倍,较单用Co.SMZ时增大8倍。结论:Co.SMZ与黄连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0.
免疫性血管炎血液高凝状态及药物治疗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管炎是否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检测外周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性标志Annexin V,ELISA法检测凝血酶原片断F1 2,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电镜观察血管病理改变。结果免疫性血管炎急性期血小板数量异常增高,为(931.33±254.19)×109/L,与正常对照组(640.67±132.22)×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聚集功能和由Annexin V检测的血小板活性标志明显升高,分别为(38.9±13.4)%比(20.9±8.5)%(22.55±6.00)%比(6.31±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片断F1 2活性在模型组有明显增高,为(215.93±66.04)pmol/L,与正常对照组(128.22±6.46)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上述各指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注射(IVIG)不能降低血小板数目和功能,仅能降低凝血酶原片断F1 2活性。但阿司匹林和IVIG对血管炎病理改善的作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性血管炎存在血液高凝状态,阿司匹林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轻血管炎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