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3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100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27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9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540篇
预防医学   72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 编制适用于我国12~35月龄幼儿的睡眠状况评估量表,评价其信度、效度和可行性,为评估中国幼儿睡眠情况提供适宜的评估工具。 方法 建立条目池,通过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预调查对条目进行初筛和修改。采用抽样调查方法,2019年7-11月从全国6个社区、6个乡镇和两家睡眠门诊选择12~35月龄幼儿看护人进行现场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51份。采用项目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可行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评价。 结果 幼儿睡眠状况评估量表(12~35个月)包含睡眠节律、夜醒情况、入睡行为、日间嗜睡,睡眠呼吸和异态睡眠6个因子20个条目,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5.55%。所有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介于0.83~1.00。量表入睡潜伏期、夜醒次数、睡眠时间3个条目与简明婴儿睡眠问卷呈正相关(r=0.41、0.69、0.42,P<0.001)。除日间嗜睡外,社区幼儿量表总分以及其他5个因子得分均低于门诊幼儿(P<0.05)。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72,两周重测信度为0.84,完成率为92.6%。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量表的因子结构模型较为合理、稳定。 结论 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区分不同幼儿的睡眠状况,有助于及早发现幼儿的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父母身高对7岁以下儿童身高的影响效应,为个体儿童生长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中父母身高信息完整的161 297名儿童为分析对象,参照中国儿童身高标准计算儿童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和父母身高中值的Z分值,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儿童身高与父身高、母身高、父母身高中值的相关性,并按父母身高分组,比较各组儿童身高的差异。 结果 1)儿童身高与父身高、母身高和父母身高中值正相关(r=0.13~0.42,P<0.05),且与父母身高中值的相关系数最高;2)按父母身高中值分为矮身材、偏矮、中等偏下、中等偏上、较高、高身材6组,各组儿童平均身高依次递增,父母矮身材组儿童身高比父母高身材组低1.9~14.7 cm,年龄越大差值越大;3)父母身高偏矮组子女身高第3百分位(P3)比中国儿童身高标准P3低0.6~4.8 cm,而父母较高身材组P3则比身高标准P3高0.6~4.7 cm;4)父母矮身材、偏矮、中等偏下、中等偏上、较高和高身材组的儿童身高Z分值与父母身高中值Z分值差值依次为1.27±0.99、0.61±0.92、0.18±0.89、-0.19±0.90、-0.61±0.93、-1.17±0.92。结论 7岁以下儿童身高与父母身高正相关;矮身材父母的子女身高明显低于高身材父母子女;矮身材父母子女身高高于家庭遗传身高;个体儿童身高评估和解释时,不可忽视父母身高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的骨折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加“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基线调查和2019年队列随访中骨折调查资料完整的12056名(男童49.4%)学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分组、BMI分组、骨折史及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与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的2年累计发生率为3.1%(95%CI:2.8%~3.4%),其中男童(4.1%)明显高于女童(2.1%),P<0.01;且在男童中呈现随年龄递增而在女童中递减的特点。骨折的发生部位以上肢为主(69.0%),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男女童中均发现,骨折史是未来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男童:RR=1.81,95%CI:1.18~2.64;女童:RR=3.11,95%CI:1.74~5.13)。另在男童中发现,较长时间与频率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120 min/d)和频繁饮用含糖饮料(≥1次/周)也可增加其未来骨折发生风险。结论北京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骨折率受到性别、年龄、骨折史和生活行为习惯的影响。应面向不同个体开展相应的预防策略,以避免儿童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儿童身体脂肪分布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2017年北京基线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MI、全身体脂肪质量指数(FMI)、躯干脂肪质量指数(TFMI)、四肢脂肪质量指数(AF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维生素D水平及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1960名儿童[年龄(11.0±3.3)岁,男童占49.7%]进行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为(35.0±11.9)nmol/L,维生素D缺乏率为37.2%。BMI、FMI、TFMI和AFMI与维生素D的关联性具有性别差异(交互P<0.05),在男童中呈负相关(BMI:β=-0.56;FMI:β=-0.59;TFMI:β=-0.60;AFMI:β=-0.59;均P<0.05),在女童中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FA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风险在男女童中均呈正相关,VFA每增加1个标准差,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95%CI:9%~25%)。结论儿童内脏脂肪水平越高维生素D水平越低,腹型肥胖儿童和体脂肪过多的男童是维生素D缺乏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5.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sIL-2R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测定了2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30例正常儿童,10例新生儿脐血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患儿组sIL-2R为716.60±30.10U/ml;正常儿童组为384.47±88.03U/ml(p<0.01);新生儿脐血为446.20±55.68U/ml,与正常儿童比较P>0.05。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测定了患儿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CD8细胞数升高,CD3细胞和CD4细胞数、CD4/CD8比值下降,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显著性差别。提示反复呼吸道感染儿有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及免疫调节紊乱。  相似文献   
56.
人群中腺病毒中和抗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南京、成都、海口四市1253份不同年龄组人群中4,7型腺病毒中和抗体进行了调查。结果,人群中4,7型腺病毒总阳性率分别为31.0,22.2%。不同城市人群腺病毒抗体阳性率不一,北京地区高于其他地区。7型腺病毒抗体阳性率有由南往北逐渐增高的现象,表明北方7型腺病毒感染多于南方。  相似文献   
57.
北京新发现的人偏肺病毒N蛋白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了解新近从北京地区发现的人类偏肺病毒 (humanmetapneumovirus ,HMPV)N蛋白编码基因的特征。方法 从经RT PCR检测HMPV阳性的临床鼻咽洗液标本中进行HMPVN蛋白全基因扩增、克隆至pUCm T载体中并进行测序 ,与GenBank中的多株HMPVN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经扩增并测序 ,标本BJ1816和BJ1887N蛋白基因全长为 1185bp ,编码 394个氨基酸。BJ1816N蛋白基因与国际上第一株HMPV分离株NDL0 0 1和GenBank中其它的多株HMP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86 .2 %~ 99.0 %和 96 .2 %~ 99.7%。BJ1887N蛋白基因与以上进行比较的各株HMP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86 .6 %~ 97.0 %和 96 .4 %~ 99.5 %。BJ1816和BJ1887之间N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 86 .6 %和 96 .4 %。提示BJ1816和BJ1887分属于HMPV的两个不同的基因进化簇。结论 从基因水平进一步证明新近发现的婴幼儿肺炎的新病原确为HMPV ,提示北京地区婴幼儿中同时存在两个不同进化簇 (即基因型 )的HMPV感染。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不同状态时外周淋巴细胞肾上腺素能受体 (βAR)及β2 ARmRNA水平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配基结合受体分析法 ,放射免疫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PT PCR)及原位杂交等方法测定哮喘患者不同状态下 β2 AR密度 ,β2 ARmRNA水平 ,血浆cAMP和cGMP水平。结果 缓解期哮喘患者外周淋巴细胞 βAR的密度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血浆cAMP水平无显著差异 ,而发作期哮喘患者βAR及血浆cAMP水平均较正常人明显降低 ;缓解期哮喘患者外周淋巴细胞β2 ARmRNA水平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结论 βAR数量、功能及其信使核糖核酸水平与哮喘不同发病状态有关 ,其改变仅为哮喘病程中伴随出现的变化 ,不是其发病的原发因素。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分解剂在体外及体内抗柯萨奇 B3病毒 (CVB3)及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小柴胡汤分解剂通过体外微量细胞培养 ,作用于被 CVB3直接损伤的细胞模型及经腹腔感染 CVB3m Balb/ c小鼠心肌炎模型 ,分析不同浓度分解剂的效应。结果 :在体外细胞上分解剂 A、B液自 1∶ 32稀释度对 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已丧失 ,至 1∶ 2 5 6稀释度时 ,仍能对抗 CVB3对细胞致病变作用。在体内分解剂 A、B液治疗组小鼠 35只 ,心肌炎发生率 37.14% ;而 2 0只对照组小鼠心肌炎发生率 5 9.1%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χ2 =4.6 8,P <0 .0 5 ) ,在预防给药组更为明显 (P <0 .0 1)。结论 :小柴胡汤分解剂 A、B液在体内、体外均具有抗病毒及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索肺炎支原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顺序饱和液相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夹心酶免疫放射分析法对30 例肺炎支原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进行了肿瘤坏死因子( T N F) - α和白细胞介素- 8( I L- 8) 的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 T N F- α及 I L- 8 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 T N F- α和 I L- 8 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T N F- α在肺炎支原体所致下呼吸道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 I L- 8 升高的重要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