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6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17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781.
目的观察青海省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分离的布鲁氏菌的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 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 MLVA)分型, 探讨其与既往青海省布鲁氏菌分离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 采集青海省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全血样本, 对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test, RBT)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样本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 采用传统生物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BCSP31-PCR和AMOS-PCR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同时, 应用MLVA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基因分型, 并结合既往青海省不同宿主分离的70株布鲁氏菌的基因型,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共采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全血样本1 466份, 从其中64份RBT阳性样本中分离培养出2株布鲁氏菌, 分别命名为QH2013054、QH2013062, 经传统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羊种布鲁氏菌生物Ⅲ型。MLVA分型结果显示, QH2013054与QH2013062菌株在Bru16位点有差异, 为不同...  相似文献   
782.
目的 了解青海省成年人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3—8月,在青海省8个市(州) 34个县(区)各抽取1 000名18~80岁成年人开展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调查,内容包括棘球蚴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主要症状和国家优惠政策等5方面9小题,答对1题计1分,答对6题以上判定为合格。同时收集被调查者的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民族、教育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地区类型、参加棘球蚴病知识健康宣教。计算棘球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合格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合格率的影响因素。使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7 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 359份,回收率为89.2%。棘球蚴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4.2%,合格率为57.2%(19 076/33 359)。知晓率位居前3的地区分别为西宁市(70.5%)、海西州(68.9%)和果洛州(68.0%);合格率位居前3的地区为西宁市(68.8%, 2 617/3 803)、果洛州(67.4%, 1 844/2 734)和海西州(65.4%,2 811/4 299...  相似文献   
783.
目的:调查青海省不同地区人群膳食碘摄入量,为科学补碘、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提供依据。方法:2018-2019年,依据青海省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区划、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共抽取1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1个村,每个村抽取20户世居者,采集每户家庭盐样、每个家庭成员24 h尿样,检测盐碘、尿碘;在每个村按东、西、南、北、...  相似文献   
784.
目的 通过分析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对不同饵料的喜食性,为新型灭獭药物D型肉毒毒素毒饵饵料的配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疫源地观察确定有獭洞穴10个,每洞穴间隔100 m,每5个洞穴为1组,分为2组。布旗做好标记,在每洞穴口放置饵料梨、苹果、面包、红萝卜各250 g, 12 h观察1次,并将剩余饵料称重后收回添加新饵料,连续观察10 d。结果 喜马拉雅旱獭对人工投放的饵料有喜食性和选择性,面包饵料的摄食量最高,平均每日摄食量为201 g,其次为苹果96 g、梨72.5 g、红萝卜22.5 g。结论 野生喜马拉雅旱獭不仅喜食晨露绿色植物的嫩尖,也喜食人工投放食物,食性有所改变并不单一。饵料面包可作为D型肉毒毒素毒饵配制,为下一步野外新型灭獭药物D型肉毒毒素毒饵饵料的配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85.
目的 通过分析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灭獭药物,为有效降低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喜马拉雅旱獭密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含2 500万MLD/250g的D型肉毒毒素面包毒饵投放已选定的5个鼠疫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高密度地段试验区,每个试验区面积约100hm2,并设1个对照试验区。在试验区堵洞24h后记录灭后旱獭洞开洞数并计算灭獭率。对照区不投放面包毒饵,记录24h后旱獭洞盗洞率。结果 4个试验区灭獭率分别为72.93%、85.96%、92.11%、82.95%,平均灭獭率为83.48%。对照实验区旱獭洞盗洞率为70.37%。结论 D型肉毒毒素灭獭效果较好,可加工面包毒饵进一步做灭獭应用杀灭效果实验,为更有效、环保、科学的开展多途径保护性灭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6.
目的 了解青海省果洛、黄南州鼠疫菌CRISPR遗传多态性和地区分布特征,为该地区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DNA提取,利用PCR技术对设计的相应引物的CRISPR 3个位点YPa、YPb、YPc进行扩增、测序,通过软件工具CRISPR Finder和NCBI数据库,分析鉴定其间区序列,推测基因序列来源。结果 26株鼠疫菌在CRISPR 3个位点发现17种间区序列,分别为YPa 9种、YPb 5种、YPc 3种。所有试验用菌株可分为5种CRISPR基因型(G7、G22、G22-a1′、G24、G30),其中G22和G22-a1′为该地区主要基因型。结论 青海省果洛、黄南州鼠疫菌CRISPR基因遗传位点具有多态性,地理分布区域特征明显,为本地区建立鼠疫菌基因库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87.
目的 对青海省海北州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内次要宿主高原鼠兔体表媒介蚤进行调查,掌握次要宿主高原鼠兔体表媒介蚤种类、构成比和总蚤指数。方法 在海北州4县选4个点5km内用洞口法捕获高原鼠兔,1鼠1袋分装,用杀虫气雾剂喷杀高原鼠兔,用检蚤镊采集其体表媒介蚤。结果 经显微镜鉴定媒介蚤3科3亚科5属6种共216匹。结论 加强对青海省海北州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次要宿主高原鼠兔的监测和灭鼠工作,防止与人伴生的次要宿主引起较大且猛烈的人间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788.
目的 降低青海省4个水库库区喜马拉雅旱獭和鼠密度,防止水库蓄水时随着水位的升高,库区内喜马拉雅旱獭和鼠向非淹没区迁移,致使库区周边喜马拉雅旱獭和鼠密度增加,引发鼠间和人间鼠疫流行。方法 按水流的方向选3条路线,即靠水库中心河道、水库两边最高淹没线处,顺水流方向用路线法调查喜马拉雅旱獭密度;鼠密度用鼠夹法,用花生或黄豆作诱饵,选取不同生境的路线用5 m夹线法调查鼠密度,昼行鼠调查时鼠夹晨放晚收,夜行鼠调查时鼠夹晚放晨收。结果 青海省4个水库库区喜马拉雅旱獭密度为0%,“引大济湟”库区鼠密度为0.31%;哇沿水库鼠密度为0.16%;马什格样水库鼠密度为0.32%;尕干水库鼠密度为0.80%,鼠密度均小于1.00%。结论 青海省4个水库库区喜马拉雅旱獭密度为0%,小型鼠密度均小于1.00%,达到《鼠疫控制及其考核原则与方法》(GB 15922—1995)要求的控制标准,无蓄水后发生鼠疫的风险。  相似文献   
789.
目的 了解青海地区新冠肺炎及鼠疫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升民众应对新冠肺炎、鼠疫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方法 采用二阶段抽样,从3个市(州)随机抽取6个县,向当地县域群众随机发放自制问卷,调查新冠肺炎和鼠疫防控知识与行为知晓情况。应用Epidate中文版进行数据库构建和数据录入,检查核对后将数据以Excel文件导出,通过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在回收的调查问卷,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知晓及格率为78.46%,平均得分(75.82±16.43)分;鼠疫防控知识知晓及格率91.89%,平均得分(86.46±15.94)分。调查地区、职业类别、性别、文化程度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知晓情况有影响,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地区、职业类别、年龄、文化程度对鼠疫防控知识知晓情况有影响,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海地区人群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掌握欠佳,对鼠疫防控知识掌握较好,今后应加强新冠肺炎和鼠疫防控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790.
目的 对青海省乌兰县和同德县喜马拉雅旱獭采集到的鼠疫噬菌体进行分离及流行病学分析,掌握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鼠疫防控预警。方法 利用Luria-Bertani(LB)液体培养基和双层琼脂平板进行纯化,分析噬菌体裂解谱,噬菌体分离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乌兰县与同德县100份喜马拉雅旱獭肠道样品分别分离到噬菌体14株和1株,分离率为14.00%和1.00%,两地噬菌体的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3,P=0.001);喜马拉雅旱獭的爪子、肝脏和脾脏样品均未分离到噬菌体。鼠疫噬菌体裂解谱结果显示,乌兰县1株噬菌体分离株仅能裂解18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32.73%,其他13株与同德县的1株噬菌体基本可全部裂解所选的55株鼠疫耶尔森菌,裂解率为89.09%~100.00%。结论 乌兰县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样品的鼠疫噬菌体分离率较高,符合当地动物间鼠疫疫情高发现状;同德县虽长期处于鼠疫疫情静息状态,但喜马拉雅旱獭所采集的样品分离到鼠疫噬菌体,或可间接指示该地区动物间鼠疫疫情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