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医生是全球公认最高尚的职业之一,被喻为白衣天使。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高速发展,知识爆炸,市场力量介入医疗体系,医疗卫生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疾病全球化所带来的压力及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医师们越来越难以承担他们对患者和社会所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92.
目的基于导致那他珠单抗撤市的不良反应报告及其审评途径,深入分析其撤市原因,为更安全有效完善类似生物制剂的报告方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和美国FDA网站,纳入病例报道及审评途径、药品上市撤市审评相关情况的信息。结果最终纳入4篇病例报道及14篇官方文献。那他珠单抗第一次上市后的临床试验中有3例发生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其中2例通过血透纠正。重新上市两年后,32000例受试者中共发现3例新发PML(0.06‰),但未见死亡报道。鉴于那他珠单抗其治疗多发性硬化(MS)、克罗恩病(CD)的不可替代性,FDA决定在严密监控下病人仍可用此药。结论①那他珠单抗治疗MS和CD的最严重不良反应均为PML,目前可防可治。上市期间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均提示现有审批制度相对完善可行,可供其他高风险药物如中药注射剂的快速审评或标准审评上市提供借鉴。②那他珠单抗重新上市对其他药物研发公司不仅是重要的风险管理先例,也为一些有可疑副作用的药物重返市场或重新开展临床试验的可能性带来了希望。③由于那他珠单抗是经快速通道审评,在研GoodClinicalPractice(GCP)研究与上市后评价是交叠进行,因此必须不断进行追踪,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93.
循证医学术语介绍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为循证医学术语介绍的第3篇文章,我们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论文中以“循证”一词作为前缀的名词与短语,分析它们出现的频次、年代、发表语种、所在期刊,揭示彼此之间的联系,探索学科发展规律与趋势。  相似文献   
94.
外用维A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外用维A酸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外用硫磺制剂、过氧苯甲酰、抗生素比较。方法 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选择有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做系统评价。结果 截止2002年,纳入15个临床试验2439例患者。有4个临床试验示外用维A酸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RR(相对危险度)=1.87,95%CI(可信区间)为1.13~3.11],尤其对非炎性皮损(RR=12.70,95%CI为4.09~39.40)。有3个临床试验示维A酸疗效优于硫磺制剂(RR=1.75,95%CI为1.42~2.16)。与过氧苯甲酰对照的7个临床试验以及与抗生素对照的3个临床试验尚不能下结论。所有临床试验示外用维A酸制剂后,可出现红斑、脱屑等局部不良反应,虽无证据显示其系统不良反应,但对孕妇须非常谨慎。结论 外用维A酸治疗寻常痤疮有效,并优于硫磺制剂,但尚无证据表明优于过氧苯甲酰或外用抗生素。有局部不良反应。需进行更多质量高、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证实外用维A酸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95.
医学科研资料Meta-分析所获得的有效真实的结果,对临床医疗和卫生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统计分析纳入文献的覆盖范围及比例,数据质量,发表性偏倚及其影响程度,异质性检验结果,统计方法的选用是否合适,以及合并效应量的临床意义和外部真实性,随着新文献的纳入,Meta-分析结论应加以更新.  相似文献   
96.
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十余年来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临床学科,引起了医学界很大的兴趣,许多学科纷纷冠以“循证”二字,例如:循证医学实践、循证护理、循证精神卫生、循证口腔病学、循证管理……,其核心是提示人们在医学实践中不能单凭临床经验或过时的或不够完善的理论知识处理问题,而要  相似文献   
97.
高脂血症非药物干预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高脂血症患者常规与强化非药物干预的成本效果分析,从卫生经济学方面探讨经济有效的降脂方法。方法采用学校为基础的随机对照研究,常规组160人,强化组162人。强化组给予根据“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制定的系统的非药物干预;常规组不给予主动干预。两组的成本均采用直接费用代替。干预效果采用血脂下降程度评价。结果强化组各血脂指标成本效果比均优于常规组;组内比较:强化组甘油三酯成本效果比最低(170),常规组也为甘油三酯成本效果比最低(525);增量分析:总胆固醇增量成本效果比最低为63。以失访率和血脂下降为不确定因素作敏感性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但主要效果和成本效果比对经济学评价无明显影响。结论6个月系统非药物干预的经济效果优于常规非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98.
正大约在1 500万年前,人类的尿酸酶基因和启动子发生系列遗传突变,导致肝脏不能将尿酸降解为尿囊素排出体外,结果使人类比其他哺乳动物(大猩猩除外)的尿酸水平更高~[1]。这种突变体现了适者生存的优势,增高的尿酸水平在人类食物中维生素C和钠含量较低时具有神经刺激剂、抗氧化剂和升高血压的作用。但是,尿酸升高提供的生存优势在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后就失去了,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很多  相似文献   
99.
目的:应用CT与常规MRI和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3种方法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并进行成本效果的比较分析。 方法:选择2003-01/2004-11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患者180例。①对180例病例均行CT、MRI及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三者检查时间间隔〈1h。②根据临床随访和随访CT或常规MRI诊断结果进行评估;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出现相应神经症状,持续24h以上,排除其他疾病,经CT和(或)常规MRI随访证实。③应用成本-效果分析进行经济学评价。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及文献报道推算3种方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直接医疗成本的影响。 结果:1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80例中有142例为脑梗死,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正确的例数分别为18,73,142例。②CT,常规MRI、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查出1例真阳性的费用为1200,1800元及976元,增量分析中。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的增量比为943。③根据推算,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所产生的效益高于CT及常规MRI,与CT相比,可节约23.78%的医疗费用,与常规MRI相比,可节约14.64%的医疗费用。 结论:常规MR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准确、非侵袭定量化的特征。从成本效果比的角度可以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系统评价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系统评价是通过收集、评价和合成日益增长的原始临床研究结果,得出有关干预措施的综合效果,为卫生决策和临床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证据.它采用了科学、明确、可重复的研究方法以减少偏倚因素的影响,因此与传统综述不同.系统评价特别适用于某一干预措施的利弊,根据单个临床研究结果难以确定,或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时.而质量差的系统评价可能误导决策者和临床医师.本文将介绍系统评价的基本方法,以期望对愿意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