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9篇
  免费   89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7篇
临床医学   572篇
内科学   68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44篇
预防医学   14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引起霍乱流行的霍乱弧菌菌株在遗传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都带有霍乱毒素(CT)的基因ctxAB.对O139群菌株的分析中,发现一种新的不含ctxAB的CTXΦ基因组,其中的rstR基因和ig-2区与已发现的CTXΦ基因组的相应序列无明显同源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我国5岁以下儿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病例临床与病原学特征,分析其可能的感染来源,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防控与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间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哨点医院儿童腹泻标本、调查及回访问卷;对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菌株进行生物分型、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 结果 2010—2020年共监测11 377例,分离到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63株,包括61株O:3血清型、2株O:9血清型菌株,5岁以下腹泻儿童感染率0.55%(63/11 377)。不同性别儿童对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岁感染率高于≤1岁病例(χ2=44.836,P<0.05),感染患儿中1~5岁发热比例高于≤1岁(χ2=11.508 ,P<0.05),随访病例未发现后遗症。我国儿童感染O:3血清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PFGE带型存在多样性,优势带型为K6GN11C30021、K6GN11C30012。 结论 我国5岁以下儿童感染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生物血清型以3/O:3为主,偶有4/O:3与2/O:9。根据患儿感染特点与高发季节推测食源为主要感染来源,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科学有效防治老年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描述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10004例,就诊延迟6146例,就诊天数中位数为22(8,56),就诊延迟率为61.44%;2011—202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427.926,P<0.001),不同性别(男性x2趋势=243.848,P<0.001;女性x2趋势=185.402,P<0.001)和年龄组(≤<70岁x2趋势=281.925,P<0.001;70~80岁x2趋势=123.219,P<0.001;>80岁x2趋势=20.175,P<0.001)患者就诊延迟率也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汉族、本地户籍、因症就诊、Ⅰ型肺结核患者相比,其他少数民族(OR=1.308, 95% CI: 1.177~1.454)、因症推荐(OR=1.392, 95% CI: 1.108~1.749)、Ⅱ型(OR=3.314, 95% CI: 2.071~5.302)、Ⅲ型(OR=3.149, 95% CI: 2.104~4.713)、Ⅳ型(OR=2.695, 95% CI: 1.741~4.171)患者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高,流动人口(OR=0.707, 95% CI: 0.631~0.792)、转诊(OR=0.658, 95% CI: 0.597~0.726)、追踪(OR=0.873, 95% CI: 0.778~0.980)患者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较高,民族、户籍、患者来源和诊断分型是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石灰水对埃及伊蚊生活史幼期不同阶段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室研究,评价生石灰对防治埃及伊蚊的干预效果,为生石灰用于埃及伊蚊的防治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将一定数量的埃及伊蚊依据不同发育阶段(卵、Ⅰ~Ⅳ龄期蚊幼、蛹)分别饲养于石灰水中,观察蚊幼活动情况,记录不同时期相应孵化时间、孵化率和死亡率,同时将实验室过夜自来水(实验室脱氯水)饲养蚊虫作对照,分析比较不同饲养环境、不同发育阶段埃及伊蚊发育的变化差异。结果对照组埃及伊蚊卵的平均孵化时间为1.75 d,而试验组(1.3 g/L石灰水饲养)埃及伊蚊卵的平均孵化时间为3.84 d,是对照组的2.19倍,孵化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02,P<0.05)。试验组埃及伊蚊卵孵化率为59.3%,对照组为89.3%,两组之间孵化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38,P<0.05)。Ⅰ~Ⅳ龄试验组蚊幼死亡率分别为44.0%、92.0%、97.3%、98.7%,显著高于对照组蚊幼死亡率,两组之间死亡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5.79~276.53,P<0.05)。试验组蛹的死亡率为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死亡率,两组之间死亡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5,P<0.05)。对照组埃及伊蚊卵、蚊幼和蛹的死亡率分别为10.7%、2.3%和2.0%,三组之间死亡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09,P<0.05)。对照组埃及伊蚊卵的死亡率明显高于蚊幼和蛹。试验组埃及伊蚊卵、蚊幼和蛹的死亡率分别为40.7%、83.0%和98.7%,三组之间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88,P<0.05)。结论石灰水对埃及伊蚊不同发育阶段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蛹的杀灭作用最大,其次是蚊幼和卵。随着埃及伊蚊幼虫年龄的增长,石灰水对其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但生石灰对埃及伊蚊成蚊的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现场验证。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青海省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学校肺结核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青海省2015—2019年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信息并分析描述其治疗转归现况,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因素。  结果  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9.08%,呈逐年上升趋势(χ2 =120.630, P < 0.001)。不同市(州)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7.866, P < 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发生就诊延迟、复治和非全程督导管理是影响治疗转归的危险因素。  结论  学生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较高,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关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6.
来身德 《医学动物防制》2001,17(10):524-525
<正> 2000年6月13~17日,民和县总堡乡哈家、三元村,大庄乡塔窝村由于食用病牛肉发生一起不明原因的中毒事件,6月14日接县卫生局报告后,即由省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县防疫站、乡卫生院及县动物检疫部门专业人员共同赴现场挨门逐户摸底调查,并将病牛肉全部查封。  相似文献   
37.
内蒙古面临着多种类型疫源地鼠疫流行和复燃的风险。蒙古旱獭疫源地虽然暂未在国内发现动物间鼠疫流行,但过去检出过阳性血清,同时蒙古旱獭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且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毗邻的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的蒙古旱獭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持续流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时隐时现;长爪沙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并频频波及人间。由于蒙古旱獭和达乌尔黄鼠鼠疫耶尔森菌菌株毒力明显高于长爪沙鼠鼠疫耶尔森菌菌株,且在历史上曾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因此内蒙古自治区鼠疫防控重点应在常规鼠疫监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蒙古旱獭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流行动态的监测,警惕该两个疫源地复燃并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3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流行, 使全社会重新认识了传染病发生、流行及防控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即便是当前对传染病防范的认知、应对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已有历史上最好的基础。在传染病的监测预警中, 研究和利用各类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相关因素的数据, 以期在传染病发生的早期甚至发生前识别疫情信号, 成为传染病防控研究的重要命题。病原体是传染病发生的原因, 所以以病原学为核心的实验室监测是传染病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了基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细菌性传染病实验室监测预警系统, 其核心是识别病原、识别暴发、识别来源, 在鼠疫、霍乱、流脑等细菌性传染病的早期发现、溯源和精准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期重点号围绕实验室监测在细菌性传染病预警和防控中的作用, 从流行和暴发菌株特征分析、与流行病学调查的联合应用、与常规病例监测体系的融合等方面开展研究, 体现了实验室监测在传染病风险评估和疫情调查中的作用, 同时对实验室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场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以期为推动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跨越发展提供新思维。  相似文献   
39.
产气荚膜梭菌通过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人类和动物患气性坏疽、肠炎和肠毒素血症。目前,已知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20多种毒素和水解酶。不同的毒素类型与特定的疾病类型相关。毒素分型已由毒素基因的分子检测替代了传统的血清分型方法。因此本文围绕产气荚膜梭菌毒素种类、基本特征、致病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展望,为后续的毒素分型等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免疫抗原筛选、抗体制备以及相关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浙江省MSM网络临时性伴的HIV感染状况知情交友(知情交友)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6-12月在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台州市和绍兴市,由社会组织和自愿咨询与检测门诊招募符合研究对象标准的MSM,招募样本量为793人。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采用面对面方式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知情交友行为等信息。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MSM 767人中,最近6个月发生网络临时性行为302人,发生网络型临时性行为、网络/场所混合型临时性行为者分别占62.6%(189/302)和37.4%(113/302)。在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中,已告知、已询问和已知晓者分别占54.6%(165/302)、49.2%(146/297)和42.9%(82/191),知晓网络临时性伴HIV阴性状况后坚持使用安全套者占75.8%(113/1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中未询问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25~34岁(aOR=2.17,95%CI:1.20~3.91)、最近6个月网络临时性伴数>2个(aOR=2.13,95%CI:1.27~3.57)、不认为网络临时性伴HIV感染风险较高(aOR=1.96,95%CI:1.14~3.35)、既往HIV检测数>1次(aOR=0.38,95%CI:0.22~0.66)。结论 浙江省MSM网络临时性伴的知情交友的意愿较高,但知情交友行为及知晓对方HIV检测结果的比例较低,针对MSM的网络临时性伴较多、认为网络临时性伴感染风险低和HIV检测次数较少者,需加强健康教育和促进知情交友的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