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84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教育与大众媒体互动合作机制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众媒体报道艾滋病的现状,探索大众媒体与健康教育机构之间的互动合作模式。方法以艾滋病的宣传报道为切入点,对15名从事艾滋病宣传报道的负责人或记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影响大众媒体与健康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因素主要是资金、观念与机制。大众媒体与健康教育机构之间合作的最佳方式是相互理解、优势互补,建立健全双方长期、定时的信息交流机制和良好的互动合作机制,前者提供宣传平台,后者提供健康信息。结论大众媒体与健康教育机构之阃的合作既有基础,又有必要。加强两者的合作,将是一项双赢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1卡介苗(BCG)接种皮肤的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1.1BCG接种正常皮肤反应用标准剂量的BCG0.1mL,接种于新生儿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2~3周左右,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至接种6~8周时,脓疱体积最大。之后脓疱吸收或破溃结痂,痂脱落后留下瘢痕。反应期间在接种部位淋巴汇流处(同侧腋下和锁骨上)淋巴结轻微肿大,一般直径不超过1cm,之后自行消退。正常反应过程一般2个月左右。1.2BCG接种不正常皮肤反应发生率非常低,Domon-kos报道20万例BCG接种者仅27例有合并症。最近有报道在11万余例接种者中有51例出现合并症…  相似文献   
3.
4.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 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 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对判定麻疹病例的价值。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3-2015年天津市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和麻疹排除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追溯保存的病例血清,开展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重新对麻疹排除病例进行归类。结果共收集到326例麻疹病例血标本,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67例,排除病例59例,≥20岁病例占92.33%(301/326)。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显示,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中麻疹IgG高亲和力抗体的比例分别为66.95%(158/236)和91.23%(5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1)。根据判定标准,15.25%(9/59)排除病例被重新判定为麻疹病例,其中8例是高亲和力抗体,有含麻疹成分疫苗(MCV)免疫史,判定为继发性免疫失败病例;1例为低亲和力抗体,有典型的麻疹临床症状,无MCV免疫史。结论麻疹IgG抗体亲和力试验能够提供有参考意义的血清学证据,可以减少麻疹急性期血清学诊断中由于IgM抗体假阴性而造成的错误排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和学生视力不良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小学生视力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89所中小学共623间教室、24 7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照度计监测教室采光照明环境,标准对数视力灯箱检测学生裸眼视力。采用SPSS 24.0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天津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7.86%,黑板反射比、黑板面平均照度、黑板面照度均匀度、课桌面平均照度、课桌面照度均匀度合格率分别为58.11%,53.13%,73.19%,66.61%,75.12%。单因素分析显示,黑板反射比、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平均照度、课桌面照度均匀度是否合格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11.29,62.54,61.71,6.59,P值均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黑板反射比、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平均照度不合格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均呈正相关[OR值(OR值95%CI)分别为1.19(1.11~1.27),1.27(1.17~ 1.37),1.11(1.02 ~1.20),P值均 < 0.05]。  结论  天津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问题较严重,黑板反射比、黑板面平均照度、课桌面平均照度是中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营造良好的教室采光照明环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天津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谱的特征、变化情况及城乡差异。方法 1999-2021年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计算不同亚组人群和主要伤害原因的构成比、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并比较城乡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死亡原因构成比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伤害死亡风险的季节差异用死亡率比值及其95%CI表示。结果 1999-2021年,伤害是天津市0~14岁儿童的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死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为31.08%,低于城市的37.82%。儿童伤害的总体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5.54%,P<0.001)。溺水和道路交通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P<0.001)。意外中毒的标化死亡率仅在农村地区呈下降趋势(AAPC=-8.09%,P<0.001),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自杀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地区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在10~14岁农村儿童中呈上升趋势(AAPC=4.58%)。跌倒/坠落标化死亡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伤害死亡的总体风险和溺水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夏季最高;道路交通伤害在城市为秋季最高,在农村为夏季最高;意外中毒死亡风险在城乡均为冬季最高。结论 近年来天津市儿童伤害死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儿童伤害死亡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在未来政策制定中,应充分考虑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8.
9.
华北地区2003年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华北地区2003年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华北地区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共送检血清标本646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5.4%,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为1 974.5。不同年龄组、不同省、不同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小年龄组(20~24岁)与高年龄组(≥30岁)、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人群麻疹抗体GMRT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产生的麻疹抗体水平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结论流动人口尤其是小年龄组人群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对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宁 《实用预防医学》2014,(8):1023-1024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过去30多年已造成2 500多万人死亡。随着人们对该疾病的不断认知,一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推进HIV/AIDS治疗和预防的进程。纳米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新型纳米抗HIV药品的研发成为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AIDS抗病毒治疗和预防领域的研究进展、应用前景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