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87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8岁是儿童脑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该阶段儿童大脑及其功能具有较强可塑性,而早期经验的剥夺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停滞,甚至萎缩并构成永久性损害。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大部分来自游戏,而游戏的开展离不开成年人的参与,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游戏力对脑功能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成人游戏力对儿童脑功能发育,如在感觉和动作、注意力和意识、学习和记忆中的作用。本综述还简述了游戏类型对脑功能的影响及现有的挑战,以期从父母、教师等成人参与游戏的角度来促进儿童脑功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户外时间对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并评估其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差异,为预防近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队列研究设计,在2019年调查了江苏、上海、福建、山西、河南、湖南、甘肃、重庆、广西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 046名1~5年级小学生,现场对其近视情况进行检查,并在2020年对该群体再次进行随访,现场检测近视发生情况,并在2020年视力测量后一周内对近视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户外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2020年,基线时为1~5年级的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7.5%,其中,1~2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3.0%,3~5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31.7%。控制协变量后,在1~2年级小学生中,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的0.76倍(95%CI:0.62~0.93,P=0.008);而对于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才对近视发生有显著保护作用,其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学生的0.75倍(95%CI:0.61~0.93,P=0.007)。结论 1~2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达到1 h户外时间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而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需达到3 h户外时间可能才会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因此,针对不同年级小学生预防近视的户外时间推荐应有差异,年级越高,户外时间相应增加,降低其近视发生率。但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因素对近视的作用,采用综合手段防控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0—2010年中国15~19岁女性青少年结婚和生育的地区不平等性。方法 利用1990—201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计算中国15~19岁女性青少年的已婚率和生育率。将各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计算女性青少年已婚率和生育率的不平等绝对指数(slope index of inequality,SII)和集中指数(concentration index,CI),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衡量已婚率和生育率与人均GDP的关联。结果 1990—2000年,全国15~19岁女性的已婚率从4.7%下降至1.2%,但在2010年反弹至2.1%。生育率从1990年的22.0/1 000人下降至2000年的6.0/1 000人,2010年进一步下降为5.9/1 000人。1990年,15~19岁女性青少年已婚率和生育率地区层面的社会经济不平等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II和CI均P>0.05)。SII分析显示,2000和2010年,人均GDP最低人群的已婚率比最高人群分别高2.4%(95%CI:0.4~4.4)和2.3%(95%CI:0.3~4.2)。与此同时, 2000年和2010年人均GDP最低人群的生育率比最高人群分别高12.9/1 000人(95%CI:5.4~20.5)和9.3/1 000人(95%CI:4.6~14.0)。已婚的CI值在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0.32(P=0.02)和-0.17(P=0.03), 生育的CI值在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0.37(P<0.01)和-0.26(P<0.01)。2000年,人均GDP上升100%,已婚率平均下降1.4%(95%CI:0.1~2.7),生育率平均下降7.9/1 000人(95%CI:2.9~12.8)。2010年,人均GDP上升100%,已婚率平均下降1.5%(95%CI:0.1~2.9),生育率平均下降6.7/1 000人(95%CI:3.2~10.1)。结论 2000年和2010年存在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地区层面的社会经济不平等性,生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女性青少年更容易早婚早育;减少收入不公平、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可能是改善早婚早育地区不平等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10~17岁中小学生耐力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10~ 17岁中小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资料完整的10 ~ 17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68 458名,将耐力跑测试时间≤同年龄、同性别第25位百分数(P25)时间值确定为耐力素质好,耐力跑测试时间≥同年龄、同性别P75时间值确定为耐力素质差.比较不同耐力素质者,耐力跑时间的差异,同时,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及多水平模型分析城乡、BMI、饮食、运动、锻炼意愿等因素对耐力素质的影响.结果 68 458名研究对象中,耐力素质好者有34 239名(50.0%),耐力素质差者有34 219名(50.0%).耐力素质好者的比例,乡村学生为53.8%(18 285/33 996),高于城市学生的46.3%(15 954/34 462)(x2=384.16,P<0.01);肥胖学生为12.2%(448/3660),低于BMI正常[55.2%(28 183/51 028)]、超重[29.3% (2012/6874)]和消瘦的学生[52.1% (3596/6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0.08,P<0.01).;每天吃早餐的学生为52.5%(25 534/48 679),高于从来不吃或每周吃1~2次早餐的学生[41.3%(3209/7768)](x2=438.31,P<0.01);每天喝牛奶的学生为51.7%(11 580/22 379),高于从来不喝或有时喝牛奶的学生[49.2%(22 659/46 079)](x2=39.84,P<0.01);体育课充足的学生为55.3%(18 961/34 314),高于体育课不足的学生[44.7%(15 278/34 144)] (x2 =756.41,P<0.01);每天体育锻炼lh及以上的学生占58.6% (9484/16 195),高于锻炼lh以下学生[47.4% (24 755/52 263)](x2=619.82,P<0.0l);愿意参加长跑锻炼学生占60.1%(19 287/32 118),高于意愿为“一般”[45.4%(10 569/23 272)]和“不愿意”[33.5%(4383/13068)]学生(x2 =2909.61,P<0.01).多水平分析显示,耐力素质差的风险,乡村学生低于城市学生(OR=0.80,95%CI:0.77~0.82);消瘦(OR=1.11,95%CI:1.05~1.17)、超重(OR =2.69,95%CI:2.55~2.85)及肥胖(OR =7.71,95% CI:6.97 ~8.52)学生高于BMI正常的学生;从不吃早餐或每周吃1~2次早餐(OR=1.20,95%CI:1.13 ~ 1.26)、每周吃3~5次早餐的学生(OR=1.13,95% CI:1.08~1.18)高于每天吃早餐的学生;每天喝l袋牛奶的学生(OR=1.09,95%CI:1.02~1.17)高于每天喝2袋牛奶的学生;体育课不足的学生(OR=1.20,95%CI:1.16~ 1.24)高于体育课充足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足lh的学生(OR=1.34,95%CI:1.29 ~ 1.40)高于每天锻炼lh及以上的学生;长跑锻炼意愿为“一般”(OR=1.67,95%CI:1.61~ 1.73)和“不愿意”的学生(OR =2.72,95% CI:2.60 ~2.85)高于“愿意”的学生.结论 城乡居住差异、BMI、吃早餐、喝牛奶、体育课、运动时间及锻炼意愿与中小学生耐力素质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eHEALS汉化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并用该量表分析高中生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方法将英文版“eHeahhLiteracyScale(eHEALS)”翻译为中文并进行修订;使用eHEALS汉化量表对11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利用EpiData3.02软件录入数据,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HEALS汉化量表的Cronbach’sd系数为0.913,因子分析载荷系数在0.692—0.869之间。eHEALS汉化量表总分平均值为(28.58±7.00)分,高中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在不同地域、母亲文化程度、健康态度和自评健康状况间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eHEALS汉化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高中生在获取、应用网络健康信息与服务方面自我信心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6.
探讨2014年中国11~18岁青春期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研究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63 464名11~18岁青春期男生的身高、体重、首次遗精情况和睡眠时间等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较充足组和睡眠较少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18岁男生的平均睡眠较充足报告率为30.02%(19 054名).从总体上看,首次遗精报告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睡眠较充足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4.54%(107名)增长到18岁的98.59%(2 167名);睡眠较少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5.29%(244名)增长到18岁的98.64%(5 855名).14,15岁年龄段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情况与睡眠是否充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控制城乡、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后,相对于睡眠较少组,睡眠较充足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的OR值为0.92(95% CI=0.87~ 0.97),居住在农村、身高、BMI均与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呈负相关(P值均<0.05).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睡眠时间越长,首次遗精的发生概率越低,OR值为0.94(95% CI=0.92~ 0.97).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在省份水平不具有组内聚集性(ICC<0.01),在年龄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内聚集性(ICC=0.72).结论 青少年睡眠情况与男生的首次遗精时间有密切联系,可能是影响男生青春期发育与性成熟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睡眠时间,保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了解1周、上学日、周六周日视屏时间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为改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提供参考.方法 对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校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分别抽取城市中学、城市小学、乡村中学、乡村小学各4所学校,对抽中学校的学生共2 670名进行身高、体重等体格测量并连续记录1周运动行为日记.分析不同时段视屏时间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北京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为32.28%,上学日视屏时间超过3h的学生仅占2.13%,但周六周日视屏时间超过3h的学生升至16.10%.在控制混杂因素后,1周日均视屏时间>2~3 h组与>3 h组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是≤2 h组的1.388和1.590倍,上学日日均视屏时间>2~3 h组与>3 h组的学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分别是≤2 h组的1.553和1.775倍.未发现周六周日不同视屏时间组学生超重肥胖风险不同.结论 1周日均与上学日日均视屏时间>2h是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应关注学生在上学日和周六周日的视屏时间.  相似文献   
8.
分析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与户外活动时间联合作用对中国学生视力的影响,旨在为制定防控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2年基线调查,在中国7 个省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7 210 名中小学生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青春期发育指标与户外活动时间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成4 组.分年龄、性别探讨视力不良检出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与户外活动时间联合作用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结果 所调查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0.9%.不论男、女生,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与户外活动时间的不同联合分组之间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74.17, 262.06,P 值均<0.01),均表现为已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 2 h 组最高(男女生分别为76.0%,77.8%),其次是已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71.9%, 73.8%),未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最低(62.9%, 56.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地区、学习习惯等因素后,已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的风险明显高于未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OR 值(OR 值95%CI) = 1.46(1.27 ~ 1.69) ]; 分性别分析发现,男女生呈现相同趋势[OR 值(OR 值95%CI) 分别为1.38(1.13~ 1.67),1.54(1.24 ~ 1.90) ].结论 中国学生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和户外活动时间与视力不良有密切关联; 不论男、女生,已出现青春期发育且户外活动时间较短者更易发生视力不良.在学生进入青春期前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预防未来视力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国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双重负担。2005-2014年全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总体检出率仍然较高。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现新的流行趋势,2005年乡村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年均增长值超过城市,2014年部分地区乡村学生肥胖检出率开始接近或超过城市。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其中耐力素质下降尤为显著。儿童青少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明显增加。在营养改善和经济投入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一个正处于接受教育、生长发育过程中,共同生活在学校环境的特殊群体。学校卫生又称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以保护、促进和增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校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和阶段。本文主要从学科体系、学生健康状况监测制度、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生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我国学校卫生学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