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评价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清蛋白(Alb)的性能,探讨尿Alb/肌酐(Cr)比值(ACR)联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损伤评价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Alb的精密度、正确度、分析测量范围(AMR)、检测限、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并分析其与免疫散射比浊法的相关性和偏差。选取220例T2DM住院患者,检测尿Alb、尿Cr、血Cr,计算ACR和e GFR并进行分析。结果尿Alb在11.11~298.76 mg/L范围内批内、批间不精密度均小于厂家声明的标准。正确度验证显示两种诊断系统尿Alb校准品测定结果符合验证要求;CAP室间质评物(U-A、U-B)、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20-B)结果符合CAP校准验证/线性评价误差界限所规定的标准,相对偏倚小于基于生物学变异设定质量规范中的适当允许偏倚(<16.4%)。AMR验证显示尿Alb在5.08~347.93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学比对显示透射比浊法与散射比浊法检测尿Alb结果相关性较好,平均绝对偏差为8.6 mg/L,平均相对偏差为14.52%,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220例T2DM患者按照正常Alb、微量Alb、大量Alb尿分组,分别有10.9%、45.7%、66.7%的患者e GFR<60m L·min-1·1.73 m-2;在e GFR≥90 m L·min-1·1.73 m-2的患者中,15.7%有微量Alb尿,7.1%有大量Alb尿。结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Alb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满足实验室要求,联合应用ACR和e GFR有助于评估T2DM患者肾脏损伤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C28-A3c方法评价CMIA检测VitB12的精密度、正确度、抗干扰性、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告范围(CRR)、生物参考区间。采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有证参考物质SRM 1955、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发放的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评估CMIA系统检测VitB12正确度。结果:VitB12在108.84~874.43 pmol/L时,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厂家声明的标准。正确度验证显示测定有证参考物质NIST SRM1955,结果符合验证要求;检测CAP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显示,结果均符合CAP校准验证/线性评价误差界限所规定的标准,VitB12浓度在89~1 057 pmol/L范围内通过线性验证,95%验证区间也包含其指定均值,相对偏差均小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TEa:靶值±25%)。抗干扰性评估显示在TG≤20 mmol/L、Bil≤300μmol/L、Vit C≤1.5 g/L时对VitB12检测系统(CMIA)无显著干扰。AMR验证判断最佳拟合方程为二元一次多项式,VitB12浓度在0~1 107 pmol/L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CRR上限为110 700 pmol/L,最大稀释倍数为100倍。生物参考区间验证显示本研究选择的参考个体VitB12水平符合厂家试剂说明书给定参考区间,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无显著差异。结论:CMIA检测血清VitB12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满足实验室要求,其可为实验室提供可靠的VitB12结果,为实验室评价人群VitB12营养状况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国居民预期寿命和去死因预期寿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系统分析2013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预期寿命及主要疾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程度,揭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居民健康水平及公平性提高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综合利用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死亡登记数据,采用指数模型、漏报调整及简略寿命表等方法,系统估算我国居民2013年人均预期寿命水平及疾病影响程度。结果 2013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为75.8岁,较2010年的74.8岁提高约1岁。其中城市约为77.4岁,农村约为75.1岁,城乡差距约为2.3岁;东部地区约为77.2岁,中部地区约为75.8岁,西部地区约为73.5岁,东西地区差距约为3.6岁。2013年造成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损失的前10位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管和支气管癌,道路伤害,肝癌,胃癌,高血压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食道癌,共造成寿命损失7.97岁。结论 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已处于较高水平,地区间差异依然存在,应制定针对不同地区的疾病管理、医疗救治及危险因素干预政策,使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中国居民高盐饮食对死亡和期望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定量估计中国居民高盐饮食相关的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并分析在不同的控制场景下相关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的变化。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2013年死因监测数据,以及全球疾病负担对中国居民24 h尿钠的估计值,按照比较风险评估理论,采用人群归因分值计算2013年中国居民高盐饮食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应用相同的方法预测在达到不同的控制目标下,归因死亡和期望寿命损失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居民归因于高盐饮食的死亡约143万人,占全部死亡的15.6%,其中男性94万(17.4%),女性49万(13.0%),造成中国居民期望寿命损失达2.17岁(男性2.49岁,女性1.71岁)。高盐饮食导致心脑血管病、慢性肾病和胃癌死亡分别约120万人、5万人和18万人,占该疾病死亡的31.5%、30.8%和64.8%。如果实现到2020年食盐摄入量下降10%,到2025年下降15%的慢性病防治规划目标,以及2025年下降30%的WHO自愿性目标,将分别避免死亡约22万人、34万人和73万人,人均期望寿命损失将分别减少0.30岁、0.45岁和0.95岁。结论 高盐饮食给中国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慢性肾病和胃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开展有效的综合减盐干预,将带来很好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变化趋势,以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为完善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8、2003和2008年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资料和分析报告,对老年人患病、就诊、住院及费用情况进行时间趋势与增长率变化分析。结果:1998—2008年,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从29.0%上升到43.2%,慢性病患病率从50.2%上升到59.5%,两周就诊率从31.7%略降至28.3%,住院率从7.9%增加到13.8%,因经济困难应住院未住院的比例仍然较高。结论: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经济负担能力仍大大制约老年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对人口老龄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卫生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中国居民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5年中国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特征,为肿瘤防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采用死亡率指标,描述中国居民恶性肿瘤不同年龄、性别、省份、癌症死亡分布情况。结果 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59.01/10万,≥70岁人群死亡率最高(1 102.73/10万),5~14岁年龄组死亡率最低(5.40/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2.15倍,死亡率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是安徽、青海、四川、广西和河南,以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和结直肠癌死亡率最高。结论 中国恶性肿瘤死亡存在年龄、性别、省份和癌谱的差异,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利用区域心电信息平台实现医疗资源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卫生信息化对医疗资源整合的作用出发,分析心电信息系统构建模式在不同阶段对医疗资源整合的影响,结合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区域心电信息平台构建为例提出实现区域专业医疗资源整合的设想,并介绍北京市朝阳区在此方面的尝试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积极配合新医改中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卫生部近年陆续召开了卫生信息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会议。2012年6月,卫生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正式启动。主要围绕健康档案信息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就符合性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健康档案标准符合性测试的概念及开展这项工作的意义。然后从数据标准、共享文档、平台技术服务这三个方面的测试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用例设计的基本思路及用例编写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改前后就诊患者对就诊机构评价的变化,为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8年第4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以及2011年医改阶段性评价调查的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就诊患者对就诊机构的评价以及影响病人不满意的因素。结果医改实施两年后,门诊患者对就诊机构各方面的满意度均有升高。费用高、设备差、药品少仍然是就诊患者最不满意的3个方面。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就医过程中候诊时间、就诊环境及对医生的信任程度等因素会影响患者满意度。结论提高患者满意度需要进一步提高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医疗安全、缩短候诊时间、改善就医环境。营造医患和谐环境,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是我国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而公益度的测量评估是落实公益性原则的重要手段。本文阐明了公益性、公益度等紧密相关的若干概念,论述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为什么是公益性,提出了通过制度安排来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发展方向,并提出通过建立公益度的测量与评估方法和相应制度,来评估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