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2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市城市居民食管癌的病因研究:烟酒因素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1984年10月~1985年10月西安市城市居民138例食管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吸烟为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M-H为4.12(95% CI为1.57~6.54)。OR与吸烟量、吸烟年限有显著剂量效应关系。吸烟作为食管癌的可能致病因子其潜隐期为37.19年。饮酒与食管癌的联系不显著(χ2=1.03,P﹥0.05)。作者认为吸烟单独或与其它因素共同作用下可能参与食管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OCSP分型和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OCSP临床分型的构成及不同亚型与预后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登记2002年1月~200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17例脑梗死患者,按照OCSP标准分型并进行随访,分析各亚型与预后及复发的关系。结果OCSP各亚型构成比分变为:TACI占7.3%,PACI23.3%,POCI6.0%,LACI63.4%,分型与预后明显相关,TACI的预后最差,POCI和LACI预后相对较好,PACI次之,卒中复发与分型无明显相关。结论OCSP分型作为一种脑梗死临床分型方法,可以为脑梗死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五型病毒性肝炎的暴露因素与临床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菁  张景霞 《医学争鸣》1996,17(3):181-184
比较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打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五型肝炎的症状和体征。连续收集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293份,用ELISA法检测了五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指标,并进行了流赞美同学调查。暴露因素:丙肝的肠道外暴露外明显多于甲肝;甲肝和戊肝有较高的“甲肝”患者接触史;乙肝,丙肝和丁肝有高的“乙肝”接触史,与甲肝,戊肝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抗HBV药物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 (3TC)和干扰素 (IFNα) 2种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药物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探讨妊娠早期用药的可能性。方法 收集昆明种小鼠的单细胞受精卵 ,采用微滴培养法连续培养 72h ,观察不同浓度3TC和IFNα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以胚胎发育到各期的比例为判断发育效果的标准。结果 当IFNα浓度高达 1 0 0 0u/m ;3TC 50 0 μmol/L时 ,胚胎发育率呈下降趋势 ,尤其是培养液中 3TC浓度达 50 0 μmol/L时 ,发育至 4 -细胞、8-细胞及桑椹胚期的胚胎数明显减少 (P <0 .0 5) ,但在IFNα浓度 <50 0U/ml;3TC <30 0 μmol/L时 ,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基本无抑制作用。结论 在正常治疗剂量下 ,IFNα和 3TC对早期胚胎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急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血清学分型与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了西安市住院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293份,用ELISA进行分型检测,并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甲肝占65.19%,乙肝占10.92%,丙肝占4.78%,丁肝占3.75%,戊肝占4.44%,诊断不明者占10.92%。结果表明,在西安市住院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肝为主要类型;与以往结果比较,甲肝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后移;除乙肝外,各型肝炎中男性均多于女性,尤以丁肝和戊肝为著;甲肝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滋养层细胞中的HBV DNA.HBV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量(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感染组滋养层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在PBS清洗后12 h时A值为0.942,96 h时上升为1.264.PCR检测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感染组细胞HBV DNA均为阳性.PBS彻底清洗后0、12、36、60、84 h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的HBV DNA分别为:<103,3×104,6×105,5×105,3×105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到感染组滋养层细胞膜附近存在包涵素(Clathrin)形式的内吞小体形成,并且发现内吞小体内存在病毒颗粒样结构.在感染组细胞粗面内质网内发现HBsAg特异性的纤维丝状结构.结论 HBV可能经包涵素依赖的细胞内吞形式进入滋养层细胞,进而实现感染细胞或通过胞释作用将病毒排至细胞的对侧而实现穿越滋养层细胞屏障.  相似文献   
7.
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与遗传因素关系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从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探讨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方法健康小学生634名接种3针血源性乙肝疫苗,共筛选出29我、弱应答,同时选择30名强应答作为对照,对无、弱应答和强应答一级亲属中符疫苗接种条件的对象接种3针乙肝疫苗,观察免疫反应。另外,从无、弱应答和强应答中选择部分对象检测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C,DR,DQ座位等位基因。结果小学生无、弱应答率为  相似文献   
8.
人胎盘组织和滋养层细胞膜联素V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膜联素V(AnnexinV)在人胎盘组织的表达及其分布,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胎盘细胞的可能方式.方法收集血清学HBsAg阳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39例、血清学HBsAg阴性孕妇足月胎盘组织4例,将培养的滋养层细胞制成细胞爬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组织和滋养层细胞中的Annexin V.随机选取7例胎盘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对Annexin V进行重测.结果Annexin V存在于人类胎盘组织中,位于滋养层细胞、间质细胞及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结论胎盘中含有丰富的AnnexinV,推测其可能是乙肝病毒进入滋养层细胞并感染胎儿的潜在受体.  相似文献   
9.
免疫预防后HBeAg与HBV宫内感染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免疫预防后母亲及其新生儿HBeAg阳性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及婴儿产生抗.HBs的影响。方法 以194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所生的196例婴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分析母亲或新生儿HBeAg阳性对HBV宫内感染的发生、新生儿HBV持续感染及其与婴儿抗.HBs产生的关系。结果 196例新生儿有10例发生宫内感染,母亲或新生儿HBeAg阳性是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R值分别为4.76(1.28~17.67)、5.53(1.49~20.48),共有1例HBV宫内感染慢性化的婴儿,其出生时HBeAg也阳性。在出生于HBeAg阳性母亲的婴儿、HBeAg阴性母亲的婴儿之间,在出生时HBeAg阳性的婴儿、出生时HBeAg阴性的婴儿之间,在1,4,7月龄随访时各组间抗-HBs的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可自由通过胎盘,因此该指标不能作为宫内感染与否的判断指标。免疫预防后母亲及新生儿HBeAg阳性与否在宫内感染和慢性化中仍起重要作用。但对婴儿抗-HBs的产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用套式PCR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HCV基因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HCV基因型分布的特点.方法:根据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基因序列,合成一条通用引物和四条型特异性引物用于套式PCR扩增反应,所得不同长度的扩增产物分别对应于HCVⅠ、Ⅱ、Ⅲ和Ⅳ基因型,用此方法对采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西藏和新疆共455份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进行了基因型分析.结果:在我国HCV基因型分布以Ⅱ型(66.2%)为主,其次为Ⅲ型(20.2%),并有一些混合型(11.4%)及少量Ⅰ型(2.2%).结论:除新疆地区HCV混合型(43.1%)较多外,其它地区HCV基因型分布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