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12月—2016年6月对西安某医学院本科生采用匿名自填问卷形式调查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性行为和相关性知识、性态度等。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有性行为作为病例组,无性行为作为对照组,单因素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4.32%(430/9 950)。在发生性行为者中,男性中存在商业性行为的占13.6%(37/273),女性存在商业性行为的占4.3%(6/139),P<0.01;男男同性性行为构成比为12.5%(33/265)。年级(OR=0.65,95%CI=0.55~0.78)、月生活开支(OR=0.65,95%CI=0.52~0.80)、婚恋状况(OR=0.55,95%CI=0.44~0.71)、接受性教育(OR=1.77,95%CI=1.15~2.71)、婚前性行为态度(OR=1.30,95%CI=1.04~1.64)、交往前性行为态度(OR=0.69,95%CI=0.52~0.91)、对同性恋态度(OR=1.51,95%CI=1.14~21.99)、同学性行为估计(OR=1.62,95%CI=0.56~0.68)是与性行为发生有明显关联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学生性行为发生率相对较低,和性态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研究了炭疽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的最佳安全、有效剂量,为进一步在小鼠体内进行多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炭疽疫苗分为4个剂量组,经皮下接种小鼠,每周采集尾血。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PAIgG抗体和抗芽孢IgG抗体;以体重、免疫反应、血液学指标以及病理学等指标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疫苗接种后,小鼠能够对各剂量产生免疫反应,1/5和1/10剂量组能诱导较高、较快血清抗体滴度的增加,免疫12周后,血清抗体效价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1/20和1/40剂量组抗体滴度相对较低,各个剂量组间抗体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10人用剂量组是安全和有效的最佳剂量,可作为炭疽疫苗与其他疫苗联合接种或炭疽疫苗改进的小鼠实验用量。  相似文献   
3.
烟台海难援救军人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影响海难援救军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方法:采用PTSD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理表(LES),艾森克问卷(EPQ)和自行编制的涉及应激事件强度和人口学等因素的调查表,在海难事件后1个月对参与善后援救军人进行调查,并分析统计其影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PTSD的得分高低与能否获取经济帮助,对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善后处理中打捞和目睹的尸体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事件评分,善后处理中抢救幸存者的数量和EPQ的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TSD得分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身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附加因子量表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阴性症状项目数呈负相关。结论:该海难事件是一强烈的应激事件,PTSD发生率高,LES量表分和EPQ的N量表得分与PTS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望通过改善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方法,积极争取支持,以降低其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HBsAg进入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情况,为HBV宫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胰蛋白酶(0.25%)-DNase Ⅰ(0.15 U/ml)联合消化法,获取纯度较高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将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分为6组,HBsAg-anti-HBs 复合物组(Ⅰ),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和高滴度anti-HBs阳性血清共同孵育物组(Ⅱ), 热灭活的HBsAg、HBeAg、anti-HBc均阳性血清组(Ⅲ),HBsAg组(Ⅳ),热灭活的正常人血清组(Ⅴ),及正常细胞培养液组(Ⅵ,空白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细胞铺片,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的感染状况。结果所获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纯度较高,符合后续实验要求。用鼠抗人anti-HBs免疫组化检测收集的细胞铺片,发现Ⅰ、Ⅱ组均有大量HBsAg阳性信号,Ⅲ组细胞亦有少量HBsAg阳性信号出现,其他各组细胞均未发现HBsAg阳性信号。结论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能将HBsAg-抗HBs复合物中的HBsAg,但不能将单独的HBsAg“摄入”胞内。  相似文献   
5.
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安辉  门可  张景霞  徐德忠  闫永平 《医学争鸣》2003,24(24):2287-2289
目的 :建立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细胞的实验方法 .方法 :培养HepG2细胞传至 6孔板中 1 2h后 ,加2 0mL·L-1 DMSO继续孵育 1 2h .而后进行HBV阳性血清体外感染HepG2的实验 .感染组用HBV阳性血清 ,阴性对照组用HBV阴性血清 ,空白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 .实验开始后HepG2细胞在 2 0mL·L-1 DMSO的浓度下继续孵育 2 4h ,而后用PBS清洗 ,洗 8次 ,PBS洗后每隔 1 2h收集一次细胞培养上清 .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细胞中的HBVDNA .结果 :HBV阳性血清感染组 ,在PBS洗后 1 2h的细胞培养上清中ELISA检测到HBsAg阳性 (A =0 .8) .PCR检测显示HBV阳性血清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HepG2细胞中HBVDNA阳性 ,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BVDNA阴性 .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用HBV阳性血清进行HBV感染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发热筛查在防控SARS中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发热筛查在北京防控SARS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了北京航空系统、铁路交通系统、公路主要交通干道检疫检查站等进行调查。采用与各部门主管人员座谈、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各系统自建立以来投入人力、物力情况、筛查人流量、筛出的发热人员数,结合疫情数据库分析,从流行病学专业角度对发热筛查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从2003年4月26日—6月14日,各交通系统共检测约700万人,设备总投入在4000万以上,在5月6日前共筛出9例SARS确诊病人,以后再无确诊病例,发热筛查工作量随着客流量加大而繁重,每日平均测查体温20多万人次,动用人员近1800人,筛查SARS的成本效益很低。结论 在SARS后期交通系统发热筛查措施对SARS防控作用极为有限。因此对目前的发热筛查方式应进行适当调整,科学筛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滋养层细胞中的HBV DNA.HBV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量(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感染组滋养层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在PBS清洗后12 h时A值为0.942,96 h时上升为1.264.PCR检测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感染组细胞HBV DNA均为阳性.PBS彻底清洗后0、12、36、60、84 h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的HBV DNA分别为:<103,3×104,6×105,5×105,3×105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到感染组滋养层细胞膜附近存在包涵素(Clathrin)形式的内吞小体形成,并且发现内吞小体内存在病毒颗粒样结构.在感染组细胞粗面内质网内发现HBsAg特异性的纤维丝状结构.结论 HBV可能经包涵素依赖的细胞内吞形式进入滋养层细胞,进而实现感染细胞或通过胞释作用将病毒排至细胞的对侧而实现穿越滋养层细胞屏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胶体金探针标记乙肝病毒(HBV)全基因转染的人胎盘滋养细胞(HPT-8-HBV),示踪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HPT-8-HBV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HBV全基因转染HPT-8细胞,G418筛选,通过ELISA、免疫组化对转染细胞进行检测;采用胶体金标记的HBsAg单克隆抗体作为探针(简称胶体金探针)对转染细胞中的HBsAg进行标记示踪。结果成功将质粒pcDNA3—3HBV转染到HPT-8,转染后第1、2代培养上清ELISA检测显示HBsAg阳性,免疫组化检测第2代转染细胞中HBsAg阳性;通过胶体金探针标记发现HBsAg存在于转染滋养细胞中的粗面内质网、分泌泡、空泡和溶酶体内,以及细胞膜和绒毛上。结论可以从重组质粒pcDNA3—3HBV转染的滋养细胞的树脂切片中获得HBsAg的超微结构定位。  相似文献   
9.
HBV全基因组克隆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HB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 方法:构建HBV全基因克隆质粒pcDNA3-3HBV,稳定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 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HBsAg,HBeAg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HBcAg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S基因mRNA的表达,PCR检测细胞上清液DNA. 结果:成功构建了HBV全基因克隆质粒pcDNA3-3HBV,稳定转染HepG2后,培养上清HBsAg,HBeAg阳性,细胞内HBcAg呈核浆型分布,且以浆型分布为主. RT-PCR证实有HBV S基因 mRNA 的表达,上清中HBV S及前S基因阳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培养上清中HBV 滴度达1×108拷贝/L. 结论:重组质粒pcDNA3-3HBV能在HepG2细胞中表达、转录、复制,该细胞培养体系能产生较高水平的HBV.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的绒毛滋养细胞体外原代培养的方法以及建立人滋养细胞株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胰酶和胶原酶I混合消化法消化绒毛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体外培养,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方法对培养出的细胞进行形态和骨架评价。结果: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平铺生长,有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合体滋养层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丰富;胞质丰富,内质网扩张明显,有丰富的糖原颗粒、髓样小体和明显的脂滴,以及细胞间紧密的桥粒样结构连接;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检测到角蛋白18和波形蛋白均为阳性。结论:采用胰酶和胶原酶I混合消化法可获得较纯的滋养细胞,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外形和骨架,确定该体外传至56代的细胞株为滋养细胞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