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赵亮  王绍林 《医学信息》2018,(10):124-125,128
目的 探究在麻醉准备室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和七氟烷面罩吸入对患儿开静脉及入手术室诱导时的镇静程度和苏醒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D组和S组,每组30例。D组于麻醉准备室予右美托咪定2 μg/kg滴鼻,S组患儿于麻醉准备室予8%七氟烷面罩吸入。两组患儿均于麻醉准备室开放静脉,入手术室后以相同麻醉方式诱导,术中吸2%~3%七氟醚维持。记录患儿开放静脉和麻醉诱导时的镇静评分、麻醉过程中HR、MAP变化、拔管时间和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患儿于麻醉开放静脉时镇静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D组诱导时的镇静程度更好、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但两组患者麻醉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过程中,D 组的HR、MAP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准备室中右美托咪定滴鼻及七氟烷面罩吸入均能有效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恐惧,有利于静脉通路的顺利开放。其中右美托咪定滴鼻的患儿入手术室诱导时镇静效果更好、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更低,有利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头臂干与气管的解剖形态和位置关系,为机械性呼吸道阻塞的诊疗和临床气管切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福尔马林固定后的成年男性标本70例,女性标本21例。自颈部至胸部分离并暴露喉部和气管全长,分离主动脉弓及其三个分支,显露头臂干与气管的解剖位置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值。结果 头臂干与气管的位置关系中,不交叉型占3.30%,不完全交叉型占71.43%,完全交叉型占25.27%。男性标本的主动脉弓、头臂干和气管的外径及气管长度均较女性粗大(P<0.05),而主动脉弓和头臂干与环状软骨间的距离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头臂干上方的气管软骨环数量最少仅3个,最多可达10个,男女两组的均数无差异(P>0.05)。结论 头臂干与气管的位置关系复杂,在机械性呼吸道阻塞的诊疗和气管切开术时,需注意预防头臂干和主动脉弓的损伤。  相似文献   
23.
谢郁芳  张先翠 《循证护理》2023,(7):1210-1215
综述糖尿病病人围术期高血糖对其术后转归的影响,并针对发生机制、临床预测因素、血糖控制目标等进行分析,发现围术期高血糖与器官损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存在着明显的联系,以期给临床医护在血糖管理方案的制定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利于病人围术期安全和转归。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鸦胆子苦素D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鸦胆子苦素D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试剂盒测定葡萄糖消耗量、乳酸生成量、ATP含量和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鸦胆子苦素D对PI3K、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鸦胆子苦素D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1、2、4 μmol/L鸦胆子苦素D均可降低MDA-MB-231细胞中ATP含量, 减少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 降低HK、PFK、PK和LDH的活性(P<0.05);2、4 μmol/L鸦胆子苦素D可抑制细胞中PI3K、p-Akt蛋白的表达(P<0.05)。 结论鸦胆子苦素D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抑制有氧糖酵解过程,减少细胞能量供应。  相似文献   
2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2):189-192
目的:探讨纳布啡多模式镇痛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下单侧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组)、对照组(C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2 mg/kg,术毕前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术后纳布啡自控镇痛;C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硫酸吗啡0.2 mg/kg,术毕前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术后吗啡自控镇痛。分别记录术前(T0)、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48 h(T5)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最高镇静(Ramsay)评分、首次镇痛按压时间、无效按压次数、术后并发症及胸引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检测T1~T4时刻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最高Ramsay评分、首次镇痛按压时间、无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N组术后并发症降低(P<0.05);胸引管拔出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T1~T4时刻TNF-α和IL-6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P<0.05)。结论:纳布啡可调节免疫应答,减少炎性因子产生,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6.
右美托嘧啶作为麻醉辅助用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即可以静脉应用于麻醉诱导、术中、拔管前抑制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减少全麻药用量,也可以硬膜外、蛛网膜下腔给予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提供镇静、镇痛作用等。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全胰切除术(total pancreatectomy,TP)治疗胰腺良恶性疾病的指征、安全性、可行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行全胰切除术的11例胰腺良恶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慢性胰腺炎3例,胰腺导管腺癌4例,胰腺黏液癌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11例均成功施行全胰切除术,其中腹腔镜下全胰切除术2例。术后并发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出血1例。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术后每日胰岛素总量(31.22±4.79)U,血糖控制基本稳定。结论 全胰切除术在治疗胰腺良恶性疾病中是安全、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胰腺癌患者,可以提高R0切除率。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和内镜技术的发展,肝外胆道结石的治疗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内镜辅助手术由于其微创、精准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手术方式成为治疗胆石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以及胆道镜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治疗方案的多样化。本文就肝外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诊疗方案在胆囊结石治疗上的相关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80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保胆取石组(37例)和胆囊切除组(43例),对2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例数、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24 h疼痛程度、术后结石复发、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等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组患者的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组留置引流管例数明显多于胆囊切除组,而保胆取石组的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24 h疼痛程度小于胆囊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组术后随访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术后6个月、术后1年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改善(P<0.05)。胆囊切除组术后随访未发现胆管结石。 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明确,安全可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是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外另一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应根据患者的胆囊和全身状况以及本人意愿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从而实现胆囊结石治疗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芜湖市某游乐场员工传染病及急救知识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2022年6—7月便利抽样方法选择芜湖市某游乐场323名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线上调查,选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传染病及急救知识量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接受培训情况、传染病知识及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学习急救知识的途径及态度等,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芜湖市某游乐场323名员工传染病及急救知识得分总分为(14.67±3.22)分,传染病得分为(10.32±2.18)分,文化程度、是否发生意外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培训次数、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均是员工传染病及急救知识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芜湖市某游乐场323名员工传染病及急救知识处于中等水平,应重点关注低文化程度、未发生过意外状况、低家庭收入、培训次数少、对急救知识需求低的员工,对其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提升员工的传染病急救知识水平,促进水上乐园行业救生良性的发展,从而不断完善大众水上娱乐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