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神经生长因子加速猪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实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s,NGF)对猪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小白家猪6只,用控温控压仪在其背部制成24个直径为2.5cm的深Ⅱ度创面,随机分为4组,每6个创面为1组,即等渗盐水对照组,NGF1、2.5、5μg/ml治疗组。治疗后3、5、9d进行组织学检查、羟脯氨酸测定、细胞DNA周期分析及各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结果 治疗组上皮增生活跃且上皮化较对照组提前;治疗组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均有一个先下降后升高的过程,尤其在第5天,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细胞DNA周期分析表明,治疗组在S期细胞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多;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结论 局部应用NGF能促进烧伤深Ⅱ度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许炳元  杨敏杰 《江苏医药》1995,21(7):493-493
我科从1992年6月~1993年4月,对11例大面积烧伤27个部位采用微粒皮移植、异体皮更植治疗的方法进行移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受皮区创面面积由小到大,微粒皮肤移植受区与供区之比为10:1。并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进行了微粒皮肤移植工具的改进,简化了手术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3.
注液肿胀法止血在烧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2年10月~2003年1月,笔者单位在患者切削痂术中应用注液肿胀法止血,其中创面削痂15例、切痂5例、供皮区取皮15例。手术面积约1000~1200cm^2。手术部位:肢体13例,头面部8例,躯干14例。选择同期常规方式削痂10例、切痂10例、供区取皮10例。结果比较,注射肿胀法止血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12月 14日 ,我院烧伤科收治了一例烧伤后并发急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严重病例 ,经鞘内冲洗加多粘菌素鞘内注射后获得治愈。患者 ,男 ,2 5岁 ,已婚 ,消瘦 ,因四肢汽油火焰烧伤后 2小时 ,急诊入院。诊断 :TBSA4 0 % ,Ⅲ度面积 2 5 % ,集中在双下肢 ,入院后按烧伤常规处理 ,抗休克 ,抗感染治疗。于伤后第5天在腰麻下行双下肢切痂 ,戊二醛猪皮覆盖术 ,切痂面积2 5 % ,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次日凌晨病人感头痛 ,且高热不退 ,头痛进行性加剧 ,术后第 3天出现了呕吐 ,怀疑颅内感染可能 ,故即行腰穿 ,脑脊液外观尚清。化验示 :蛋…  相似文献   
15.
王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7053-7053
褥疮是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形成局部组织溃疡坏死,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治疗褥疮的方法很多,我科在2005~2006年对8例压疮患者应用德莫林喷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在治疗呼吸道吸入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吸入性损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以NS500ml 低分子肝素100U/kg作持续气道内滴入并按同样浓度作气道冲洗,1次/d。对照组以NS500ml 庆大霉素16万U作持续气道滴入,同时冲洗1次/d。以纤维支气管镜形态学观察两组气管黏膜愈合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后3、7、14d气道冲洗液SOD的变化。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治疗组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与对照组分别提前4、5、11d(P<0.01);治疗组气道冲洗液SO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气道滴注促进呼吸道吸入性损伤后气道黏膜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与分组 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05-2007年本院收治的35例烧伤患者作为早期肠内喂养组,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27.9±2.4)岁,烧伤总面积(71±10)%、Ⅲ度(45±16)%TBSA,其巾最大烧伤面积为99.5%、最大Ⅲ度面积为95.O%TBSA.选择未行早期肠内喂养治疗的2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31.0±3.0)岁,烧伤总面积(74±9)%、Ⅲ度面积为(44±12)%TBSA.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对126例以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术前行心理护理及体位训练,术后细心观察病情,加强饮食、体位护理等措施.结果 经6个月随访,总有效率84.1%,未发生并发症.提示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新方法,科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潘宇红  黄璇  丁羚涛  陈江  龚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510-2511,2513
目的检测严重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体内免疫状态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0%的患者64例,按烧伤面积将严重烧伤患者分为2组:Ⅰ组39例(TBSA 30%~50%),Ⅱ组25例(TBSA〉50%);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烧伤患者伤后1、3、7和21d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G-CSF的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G-CSF在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增高(P〈0.01)。(2)烧伤Ⅱ组IL-6水平在伤后7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在伤后1d就显著高于烧Ⅰ组(P〈0.01)。(3)烧伤II组IL-4、G-CSF水平在伤后3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10水平在伤后1d就显著高于烧伤Ⅰ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体内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并且不同烧伤面积的烧伤患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早期监测严重烧伤患者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重组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 viral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Ⅱ,vMIP-Ⅱ)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方法以pET32a(+)-vMIP-Ⅱ为重组趋化因子vMIP-Ⅱ克隆基因的表达质粒,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为表达菌,在IPTG诱导下表达出一个由2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vMIP -Ⅱ的融合蛋白(26×103).经细菌裂解、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肠激酶消化以游离vMIP-Ⅱ及阳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目的蛋白,以配体结合实验鉴定纯化产物的生物学活性.结果从1 L 发酵菌液中可获得高纯度目的蛋白约4~6 mg.配体结合实验表明,该产物能与CCR5结合[Kd=(10.90±1.07) nmol/L].结论采用本方法可获得高表达、高纯度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病毒趋化因子vMIP-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