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足烧伤创面感染的主要菌株之一.近年来其感染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MRSA对多种抗菌素和创面外用药物具有耐药性,其感染常常难以控制,造成创面移植皮片溶解,产牛毒素休克综合征、创面脓毒症.百多邦对MRSA高度敏感,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2010年6-8月笔者单位治疗了5例特重度烧伤后期并发高钙血症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0 ~45(32±14)岁,均为火焰烧伤,烧伤总面积(85±12)%、其中Ⅲ度达(75±15)%TBSA,入院时患者均无器质性病变.入院后患者均行治疗性气管切开,常规补液抗休克,平衡液与血浆体积比约为1∶1,适当补充全血,患者休克期度过平稳.  相似文献   
3.
潘宇红  黄璇  丁羚涛  陈江  龚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510-2511,2513
目的检测严重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体内免疫状态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烧伤总体表面积(TBSA)〉30%的患者64例,按烧伤面积将严重烧伤患者分为2组:Ⅰ组39例(TBSA 30%~50%),Ⅱ组25例(TBSA〉50%);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烧伤患者伤后1、3、7和21d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G-CSF的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烧伤患者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G-CSF在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增高(P〈0.01)。(2)烧伤Ⅱ组IL-6水平在伤后7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在伤后1d就显著高于烧Ⅰ组(P〈0.01)。(3)烧伤II组IL-4、G-CSF水平在伤后3d明显高于烧伤Ⅰ组(P〈0.05或P〈0.01),并持续较长时间。烧伤Ⅱ组血清中IL-10水平在伤后1d就显著高于烧伤Ⅰ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体内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处于失衡状态,并且不同烧伤面积的烧伤患者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早期监测严重烧伤患者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由于自体皮源匮乏,切痴后需同种异体皮及自体微粒皮移植,及早封闭创面.2005年1月一2009年12月,我科共施行同种异体皮及自体微粒皮移植术76例,总体效果较好,但其中10例患者因为多种原因导致部分或全部微粒皮肤移植失败,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药浸浴与常规应用磺胺嘧啶银治疗对烧伤后残余创面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80例烧伤残余创面随机分成浸浴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浸浴组应用本院自制的中药配方进行浸浴,然后以柏竭珍珠膏纱布覆盖,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浸浴、换药;对照组以洗必泰外洗创面,常规1%磺胺嘧啶银纱布包扎,隔日换药;浸浴组浸浴前及浸浴后第7天分别作创面细菌培养,对照组和浸浴组同一时间点分别作创面细菌培养。观察两组的细菌清除率及疗效判定。结果:浸浴组创面细菌清除率82.5%,对照组创面细菌清除率40.0%,两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疗效比较:浸浴组有效率85.0%;对照组有效率52.5%,两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残余创面细菌量直接影响创面愈合,中药配方浸浴能有效清除细菌,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特重型烧伤尤其是烧伤面积(TBSA)90%且Ⅲ°烧伤面积(BSA)90%的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高.我们总结5例特重型烧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烧伤病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复发感染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6例烧伤总体表面积(totalbodysurfacearea,TBSA)〉15%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试验分组:(1)按烧伤面积将患者分为三组:Ⅰ组39例(TBSA15%-49%),Ⅱ组32例(TBSA50%-69%),Ⅲ组25例(TBSA70%-99%);(2)根据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将患者进一步分为脓毒症组(33例)和非脓毒症组(63例);(3)根据脓毒症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1例)和生存组(22例)。人院24h内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筛查抗HCMVIgG及HCMV—DNA,而后每隔1周左右采集病人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CMV—DNA水平。结果(1)I组、Ⅱ组和Ⅲ组的HCMV复发感染率分别为53.8%、50.0%和80.0%,Ⅲ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9,P〈O.05)。(2)三组烧伤患者HCMV首次复发时间及每次复发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平均首次复发时间为入院后第14天,每次复发持续时间约为12天。(3)脓毒症组HCMV的复发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x^2=4.431,P%0.05),HCMV复发感染率与死亡率不相关(x^2=0.688,P〉0.05)。结论烧伤患者HCMV复发感染率高,HCMV复发感染可能对烧伤后脓毒症的发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抗休克煎剂治疗烧伤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江苏省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0例重度烧伤休克患者以随机数据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鼻饲抗休克煎剂,1剂/d,150 ml/剂.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后24、48、72 h的血乳酸值,心率、尿量及烦躁、口渴、汗出、肢厥等体征和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入院72 h时,治疗组血乳酸值、心率、尿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485、3.219、7.429,P均<0.01),烦躁、口渴、汗出、肢厥休克症状的消失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0.16、7.37、5.63、4.29,P均<0.05).结论 抗休克煎剂配合治疗重度烧伤休克,可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减少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胃肠营养加免疫调节剂黄芪对烧伤早期免疫功能低下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007年3月-2008年4月,笔者观察肠内营养加黄芪对烧伤患者IL-2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于伤后1h内来院,随机分为烧伤对照组(A组)、烧伤后肠内营养治疗组(B组)和肠内营养加黄芪治疗组(C组)。每组10例患者。A组男7例,女3例;年龄7~51岁,平均32岁,  相似文献   
10.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心肌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心肌损害的影响. 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的20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 TBSA的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编号并分为2组,单数号进入治疗组、双数号进入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包括采用第三军医大学公式补液复苏、抗感染、支持治疗、器官保护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加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50 g/L)中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d.于伤后12、24、48、72 h分别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测定各时相点血浆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心钠素水平.对数据进行t检验. 结果 治疗组患者各时相点cTnI、CK-MB、心钠素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大部分时相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36 ~2.918,P<0.05或P<0.01.伤后12h,2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处于峰值,治疗组分别为(28±10) ng/mL、(76±13) U/L、( 430±87) pg/mL,对照组分别为(38±11)ng/mL、(87±10) U/L、(453±91) pg/mL.伤后24 ~ 72 h,2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逐渐下降. 结论 重度烧伤后早期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肌细胞损害,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