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compound glycyrrhizin,GL)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疗效,从Treg、Th17细胞及促炎因子方面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27例初发HSP病人作为治疗组,26例作为疾病对照组,2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在疾病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GL(0.5~2.0 ml/kg)静脉注射7 d治疗;留取治疗前后全血PBMC行流式检测Treg、Th17细胞阳性率,血浆ELISA法检测促炎因子TNF-α,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inducible protein-10,IP-10),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浓度变化。结果:①临床症状:治疗组皮疹消退时间较疾病对照组有缩短趋势,肾损害有缓解,1月内紫癜复发率低;②Treg、Th17细胞比例:治疗组治疗前Treg细胞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9);疾病对照组治疗后Treg低于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P=0.006,P=0.013)。治疗组治疗前Th17细胞阳性率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水平(P=0.024,P=0.013);治疗后Th17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337)。疾病对照组治疗前Th17亦明显高于治疗后水平(P=0.014)。③炎症因子:2组HSP治疗前血浆IL-17,IFN-γ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13,P=0.010);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P=0.154),疾病对照组两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18,P=0.970)。治疗组治疗前血浆TNF-α、IP-10均高于治疗后(P=0.011,P=0.037),疾病对照组治疗前后2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247,P=0.709)。结论:①GL治疗儿童HSP,可减轻肾损害、短期内减少紫癜复发。②HSP患儿急性期,具有促炎作用的Th17和抗炎作用的Treg可能共同参与了其免疫发病。③GL具有下调Th17、上调Treg细胞比例,降低血浆IL-17、IFN-γ、TNF-α、IP-10水平的作用,提示GL可能具有一定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在佐治儿童HSP免疫炎症方面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尤其不含GluR2的AMPA受体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针对性调控BDNF及AMPA受体,保护海马神经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孕17~18 d SD大鼠8只,取胎鼠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爬片,同批细胞爬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BDNF实验组(BDNF组)、特异性阻断不含GLuR2 的AMPA 受体的阻断剂1-萘乙酰精胺三盐酸(1-naphthylacetyl spermine Trihydrochloride,NASPM)对照组(N+NASPM组)、BDNF+NASPM实验组(BD-NF+NASPM组)4组,各组随机选择爬片2张,共3批细胞爬片应用于实验。各组应用Synapto GreenTM C4(FM1-43)结合激光共聚焦标记突触囊泡,活体追踪同一视野给予相应处理前后2次染色突触囊泡变化;应用膜片钳记录AMPA受体mEPSCs频率及幅度变化。结果:BDNF组与N组第2次染色比较,荧光强度BDNF组(750.23±137.81)明显高于N组(554.41±16.42)(χ2=7.22,P=0.030);而BDNF组添加NASPM后,荧光强度(525.93±72.64)较BDNF组有明显减少(χ2=13.18,P=0.000),表明BDNF对不含GLuR2的AMPA受体调控可能是BDNF使功能突触囊泡增多的机制之一。BDNF组较N组AMPA受体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从(1.730±0.217)增长到(3.340±0.280)(P=0.000),幅度从(-16.30±1.98)增加到(-25.00±2.57)(P=0.000)。BDNF组使用NASPM后,频率(1.740±0.207)(P=0.000)及幅度(-15.50±2.52)(P=0.000)均减小,表明BDNF能通过对不含GLuR2的AMPA受体调控来增加AMPA受体的功能。结论:BDNF可能部分通过调节不含GLuR2的AMPA受体,来参与BDNF增强AMPA受体功能及活化突触囊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对心脏发育早期相关转录因子胰岛素基因增强结合蛋白1(Insulin gene enhancer protein 1,Islet-1)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祖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干预(0、0.5、1.0、2.0、4.0 μmol/L),噻唑蓝(Methyl thiazoyl tetrazolium,MTT)比色实验检测SAH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SAHA的合适干预浓度,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祖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Real-time PCR检测Islet-1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Real-time PCR技术检测Islet-1启动子区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结果:SAHA 0.5、1.0 μmol/L处理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率有所提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HA 2.0 μmol/L处理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率相当(P >0.05)。SAHA 4.0 μmol/L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SAHA 2.0 μmol/L处理48 h后心肌祖细胞H3乙酰化水平与对照组比升高7.23倍(P<0.05)。Islet-1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提高了4.68倍(P<0.05),Islet-1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是对照组的2.08倍(P<0.05)。结论:在心肌祖细胞中,组蛋白H3高乙酰化水平促进Islet-1表达,Islet-1受到组蛋白H3乙酰化调控。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2、7(BMP2、BMP7)对小鼠胚胎肝干细胞(HP14.5)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表达BMP2、BMP7、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作为4个组分别感染HP14.5,诱导其分化,在病毒感染后的第1、4、7天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读数,在第7天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ALB)的表达情况;并在第4、7、10天通过PAS染色、尿素氮合成功能检测,观察诱导后HP14.5向肝细胞方向的分化成熟度.结果 BMP2组、HGF组荧光素酶读数较GFP对照组明显上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诱导7d后BMP2组、HGF组细胞质内表达肝细胞特有的ALB,而GFP对照组几乎无表达;糖原染色可见BMP2组、HGF组胞质存在紫红色颗粒,呈阳性反应;尿素合成功能检测显示BMP2组、HGF组培养液中尿素氮随时间而升高.BMP7组诱导后,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荧光素酶活性、PAS染色和尿素合成检测均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结论 BMP2具有一定的诱导HP14.5向成熟肝细胞分化的作用,并初步具备肝细胞的合成分泌功能,而BMP7对其无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儿童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disease,H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disease,NHL)和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中的表达意义,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50 例淋巴瘤(HL 26 例、NHL 24 例)和 32 例WT中 P-gp 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P-gp 在 HL、NHL、WT 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7.7%、70.8%、65.6%。(2)HL和 NHL 中 P-gp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WT 与癌旁对照组中 P-gp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3)HL的乳酸脱氢酶的量、有无纵膈病变对P-gp表达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5);NHL 的临床分期对 P-gp 的表达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WT的组织分型、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术前化疗对 P-gp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P=0.25、P=0.64、P=0.45)。结论:(1)P-gp的高表达与儿童HL、NHL和WT的耐药密切相关,是这3种肿瘤预后的不利因素。(2)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肿瘤耐药蛋白的表达情况针对性地选择化疗药物,使肿瘤患儿用上敏感的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氯化锂-匹罗卡品所致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小鼠皮层和海马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的表达变化,探讨 MMP-2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C57/BL6小鼠 48只,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化锂-皮罗卡品制备SE模型,在确定模型成功后8 h采取动物标本进行检测。使用 RT-PCR测定 MMP-2 mRNA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 MMP-2蛋白表达变化,免疫组化观察 MMP-2分别在海马与皮层的分布规律与特点。结果:(1)海马组织中,对照组与实验组MMP-2 mRNA的表达分别为 0.155 5±0.018 1和 0.743 1±0.014 4,皮层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0.204 9±0.018 5和0.871 6±0.037 0,实验组MMP-2 mRNA的表达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0,P=0.000;t=-71.83,P=0.000)。(2)MMP-2蛋白水平的表达,在海马组织中分别为 0.084 5±0.009 6和 0.728 4±0.245 1,在皮层组织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 0.155 6±0.003 9和0.912 5±0.027 7,实验组MMP-2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2,P=0.000;t=-6.99,P=0.000)。(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MMP-2在皮层广泛表达,在海马的表达增加主要以 CA1、齿状回、CA3区为主。结论:SE后小鼠海马及皮层内MMP-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表达增加的区域以海马CA1、齿状回及CA3区为主,提示 MMP-2与癫痫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目的:调查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儿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规律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学特点,为VAP的预防和呼吸机管路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目标性监测PICU接受MV治疗的患儿第4天和第7天VAP发生情况,分析其下呼吸道和呼吸机管路的细菌定植规律及与MV时间的关系。结果:MV第4天组和第7天组在VAP发生率(P<0.05)、Y型接口处和冷凝水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菌落数(P<0.05)、下呼吸道和呼吸机管路细菌培养的一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39.2%)为导致VAP的主要菌群,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47.3%)为呼吸机管路的最主要定植菌群。结论:VAP的病原学与呼吸机管路细菌定植密切相关,MV时间和细菌定植规律影响VAP的发生。尽早脱机、关注Y型接口处的细菌污染、规范化管理冷凝水以及有效控制呼吸机管路的细菌定植对临床预防VAP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先天性血管环(CVR)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CVR病例,从病史中截取CVR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信息;根据出我院时的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或放弃治疗组,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99例CVR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55例,女44例,中位年龄7.3月龄。肺动脉吊带(PAS)51例,双主动脉弓(DAA)32例,右主动脉弓+左主动脉导管/韧带15例,左主动脉弓+右迷走锁骨下动脉1例。入院时仅呼吸系统表现51例(51.5%),仅心血管系统表现8例(8.1%),仅消化系统表现2例(2.0%),呼吸+心血管系统表现33例(33.3%), 5例无临床症状。CVR+心内畸形64例(64.6%),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ASD) 31例、室间隔缺损(VSD) 2例,ASD+VSD 9例,CVR+其他复杂心脏畸形22例。气管狭窄69例,食管狭窄14例,喉软骨发育不良10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9例。超声心动图诊断CVR 54/99例(57.4%),CT血管造影诊断CVR 87/95例(91.6%),超声心动图或CT血管造影未诊断病例均通过CT血管造影或超声心动图诊断;2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发现气道狭窄;14/17例(82.3%)行钡剂食管造影检查示食管受压扭曲、狭窄。手术治疗57例,其中死亡4例,术后脱机困难放弃治疗6例;内科治疗42例,1例死亡,10例脱机困难放弃治疗。死亡或放弃治疗患儿的PAS比例(17/21 vs 34/78)、年龄(6.2 vs 15.5月龄)及合并肺发育不良(6/21 vs 3/78)显著高于存活组。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CTA检查可提高CVR诊断率;PAS、年龄、合并肺发育不良是CVR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患儿与正常儿童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非综合征型唇腭相关基因。方法:采用离心柱法分别提取正常儿童和NSCL/P患儿腭部组织各3例的总RNA,经纯化后逆转录为cDNA,利用荧光染料(Cy3)标记aaUTP,转录合成标记的cRNA,经纯化及质检后与Agilent 4 × 44 k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荧光信号图像,对芯片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倍数差异和t检验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采用上海博豪生物在线分析系统进行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关联分析,明确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选取特定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筛选出差异基因共254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151个,表达下调的有103个。选取5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ADH1C(t=5.132,P=0.000)、RDH10(t=2.960,P=0.039)、HIST1H2BD(t=4.446,P=0.001)3条基因表达下调,KAT2B(t=-4.945,P=0.000)、FOSB(t=-3.666,P=0.005)2条基因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芯片结果表达趋势一致。结论:NSCL/P患儿基因表达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基因,有助于阐明NSCL/P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儿童Wassel Ⅳ-D复拇畸形术后继发性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1年10月,对9例Wassel Ⅳ-D型复拇畸形术后发生继发性畸形患儿进行软组织重建:术中对组织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屈肌腱结构及走向、骨关节的解剖结构,并行肌腱止点移位,A2滑车重建,关节囊松解和紧缩,大鱼际肌止点移位.术后克氏针固定4~5周,支具固定3个月.结果 术中发现9例均存在指间关节桡侧皮肤挛缩,拇指末节桡偏,关节囊桡侧挛缩,尺侧松弛;拇长屈肌腱位于近节指骨桡侧偏前,无鞘管包裹,A2滑车缺如;拇长屈肌腱止点附着于拇指末节基底,其中1/3居中,2/3位于桡侧;拇指末节向桡侧旋转10°~15°.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24个月,根据Tada等制定的标准评价:优7例,良1例,差1例.结论 采用软组织重建可以有效地治疗Wassel Ⅳ-D型复拇畸形术后继发性畸形,拔除克氏针后支具的使用,对防止继发畸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