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别合成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全抗原。方法采用琥珀酸酐法对分子结构进行修饰,产生易反应的官能团,并与载体蛋白偶联,从而具备免疫条件,用高性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检测偶联物及偶联蛋白的分子量,用商品化的T-2和DON免疫试剂盒与偶联物进行棋盘滴定验证。结果T-2和DON的全抗原及BSA的分子量分别为67641.6、66680.4、66297.7,偶联物与免疫试剂盒中T-2和DON的抗体均呈阳性反应。结论合成的T-2、DON全抗原为相应抗体的制备和免疫学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四川、福建和广西贝类及其养殖环境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特征。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86株副溶血性弧菌对8种抗生素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结果 186株副溶血性弧菌总耐药率为69.35%,主要耐受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氨苄西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的几何均数大于耐药解释标准。4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中介。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氯霉素、环丙沙星等4种抗生素100%敏感。按照分离省份、采样环节和样品种类分类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氨苄西林耐药谱3个采样环节中养殖场的耐药率最高为73.68%,3个省份中四川菌株的耐药率最高为70.94%,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58份样品中,有44份样品分离出2株及以上菌株,样品分离菌株的耐药谱多态率为77.27%(34/44)。结论贝类及其养殖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养殖环境可能是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主要来源,需加强贝类养殖过程的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13年北京部分市售整鸡样品中沙门菌和弯曲菌的定量污染水平、沙门菌血清型和弯曲菌种水平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2013年5—7月采集北京市售整鸡样品33份,进行样品中沙门菌和弯曲菌的定量检测,并分别对沙门菌和弯曲菌进行血清分型和种水平鉴定。结果 19个样品检出沙门菌,检出率为57.6%;5个样品检出弯曲菌,检出率为15.2%;阳性样品中沙门菌和弯曲菌平均污染水平分别为119.4 MPN/100g和58.6 CFU/g。分离出的166株沙门菌被鉴定为14种血清型,最常见的为肠炎沙门菌,其次为印第安纳沙门菌。从同一样品中分离到共11种2个以上不同血清型组合的沙门菌,最常见的血清型组合为肠炎-印第安纳沙门菌。结论 2013年5—7月北京部分市售整鸡中沙门菌污染率较高、污染水平严重、血清型复杂。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分析统计方法对实验室间能力验证结果评定的影响,探讨不同实验方法的可比性。方法制备了天然污染小麦粉的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DON质量控制盲样,对全国47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粮食监测中心进行含量测定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用稳健统计算法A进行指定值、标准差和z比分数的计算;并用z比分数对参加考核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共43家检测机构按时提交了检测结果,A、B、C 3水平合格率分别是63.2%、93.8%和83.5%,考核总体合格率为79.1%。结论通过考核进行实验室间比对,了解我国DON检测水平的现状、各机构的检测水平差异和检测方法间存在的差异,探讨了不同统计学方法评价测试结果的适用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测定方法。方法葡萄酒样品经9-羟基吨衍生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以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乙腈-0.02mol/L乙酸钠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器的激发波长为233 nm,发射波长为600 nm,衍生化反应时间30 min,外标法计算含量,并与GC-MS方法比较,评价HPLC-FLD方法可靠性。结果 EC在10~5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7%~106.0%,相对标准偏差为1.4%~2.8%,定量限为15μg/L。HPLC-FLD和GC-MS两种方法对葡萄酒的EC含量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HPLC-FLD适合于葡萄酒中EC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细菌RNA聚合酶β亚基编码基因(rpo B)的克罗诺杆菌种鉴定PCR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克罗诺杆菌进行种水平鉴定。方法通过rpo B基因设计针对克罗诺杆菌7个种的引物,以9株参考菌株作为参照,对261株2012—2014年收集的我国婴儿配方食品和谷基辅食类食品及临床腹泻病例来源的克罗诺杆菌进行种水平鉴定。结果 9株参考菌株PCR结果与对应大小一致,261株克罗诺杆菌中的179株为阪崎克罗诺杆菌,56株为丙二酸盐克罗诺杆菌,13株为尤尼沃斯克罗诺杆菌,11株为都柏林克罗诺杆菌,2株为苏黎世克罗诺杆菌,分别占总菌株数的68.58%、21.46%、4.98%、4.21%和0.77%。结论建立的克罗诺杆菌PCR法种水平鉴定具有特异、便捷、灵敏等优势,可为我国食品安全克罗诺杆菌的风险监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悬滴悬浮培养法培养ESC。白藜芦醇0.44,4.4和44μmo.lL-1处理ESC 96 h。光学显微镜下记录每组自发心肌搏动数;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实时PCR方法测定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PPARγ共激活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tTFA)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COXⅣ)的基因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PARγ,α辅肌动蛋白和PGC-1α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0.44和4.4μmo.l L-1可增加ESC细胞分化为自发搏动的心肌细胞数,并明显上调分化的ESC心肌特异性基因α-MHC表达,约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5.6和3.7倍;上调心肌细胞特定标识蛋白α辅肌动蛋白的表达,约为正常对照组的1.7和2.1倍;提示白藜芦醇可以促进ESC分化为心肌细胞。白藜芦醇干预各组均可上调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同时白藜芦醇0.44和4.4μmo.lL-1可以明显上调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白藜芦醇4.4μmo.lL-1处理组线粒体数目增多,提示线粒体生物合成可能是E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重要机制。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激动PPARγ受体并上调由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从而促进ESC分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影响ABI3500xl全自动测序仪测序过程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提高测序的准确度和成功率并降低成本。方法对PCR反应体系、产物纯化方法进行优化。将Big Dye分别稀释8、16和32倍进行测序PCR反应,比较不同的Big Dye稀释倍数对PCR产物测序结果的影响;使用CENTRI-SEP柱纯化法、Big Dye Cleaning Beads磁珠法和乙醇乙酸钠EDTA法对测序PCR产物进行纯化,比较不同纯化方法对测序结果的影响。结果 Big Dye稀释8倍和16倍时,PCR反应体系的测序结果正常,而稀释32倍时测序结果出现碱基误读;3种不同的测序PCR产物纯化方法均可得到满意的测序结果。相比之下,CENTRI-SEP Kit纯化方法所需时间最短(0.5 h),但是成本较高;乙醇乙酸钠EDTA纯化方法成本最低,但耗时较长(2 h);磁珠纯化法所需时间(1 h)和成本介于CENTRI-SEP Kit法和乙醇乙酸钠EDTA法之间,但不适于高通量操作。结论 ABI3500xl全自动测序仪测序过程中,Big Dye稀释16倍时所得测序结果准确且成本较低;3种测序PCR产物纯化方法均可得到准确的测序结果 ,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操作者具备的实验条件选择最适纯化方法 ,以减少测序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9.
亚硝胺是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类化学致癌物,在食物、饮用水、烟草、酒精饮料、化妆品中广泛存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可能使亚硝胺的人体内暴露水平潜在增加。亚硝胺能够在不同种属动物中诱发肿瘤,但目前人体研究资料不足。亚硝胺的致癌作用机制除造成DNA损伤、修复无效致体细胞突变等传统认识之外,新的研究还着眼于炎症微环境塑造及其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食源性亚硝胺及其前体化合物的致癌性研究进展,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国内外相关食品卫生法规和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国11省成年中药消费人群的情况,了解居民食用中药的具体方式和用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国11个省市中药消费人群过去6个月中药食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到11省中药消费者4 446名,有2 120人(47.68%)仅食用过中草药,有1 509人(33.94%)仅食用过中成药,还有817人(18.38%)同时食用了中草药和中成药。中草药最常见的服用方法是煎服(49.10%),其次是采用煮汤泡水的方法(39.43%),采用冲服中药配方颗粒者占21.08%.不同性别和文化水平的中药消费者中,食用中成药的比例并未发现差异,但不同年龄、城/乡、职业、收入、目的和不同省份中药消费者食用中成药的比例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过去半年中药消费者采用煎服和生食的方式食用中草药的持续时间(P50)为7d,采用冲服方式的持续时间仅为3d,食用蜜丸的持续时间为7d,而食用其它中成药时间为5d。对食用频次进行调查,发现每日生食中草药频次为1次,煎服为2次,冲服为3次,中成药均为每日食用2次。结论〓本研究获得我国成年居民中药食用方式、频次、剂量,以及不同人群中药食用方式的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