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8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武汉市地铁工作人员营养与饮食行为状况,分析饮食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武汉市地铁集团402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膳食摄入及日常饮食行为情况,运用秩和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地铁工作人员日均蔬菜类、水果类、蛋类、奶及奶制品和水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畜禽肉类摄入量高于建议量;三班制和四班制员工的蔬菜摄入量低于不轮班和两班制员工(P<0.05)。不经常吃早餐的比例,客运值班员和行车值班员高于行政管理人员(χ2 = 19.307,P<0.05),三班制和四班制高于不轮班(χ2 = 20.513,P<0.05)。点外卖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χ2 = 10.195,P<0.05),客运值班员和行车值班员高于电动客车司机和行政管理人员(χ2 = 31.061,P<0.05),三班制和四班制高于不轮班(χ2 = 19.735,P<0.05)。51.3%的员工吃饭过快。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OR = 0.595,95%CI:0.357~0.990)、非行政管理人员工种(客运值班员:OR = 0.169,95%CI:0.036~0.794; 行车值班员:OR = 0.095,95%CI:0.020~0.452; 电动客车司机:OR = 0.107,95%CI:0.022~0.527)与健康饮食行为呈负相关,年龄小(20~25岁:OR = 4.568,95%CI:1.784~11.694;>25~30岁:OR = 3.553,95%CI:1.528~8.261)与健康饮食行为呈正相关。结论 武汉市地铁工作人员存在某些食物种类摄入不合理情况,性别、年龄和工种是健康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中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状况及耐消毒剂基因携带菌株的同源性,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CRKP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8—2019年武汉市3所三级医院临床住院患者分离的非重复性CRKP菌株, 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方法对药敏结果进行复核,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cepA,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同时携带qacEΔ1和cepA基因的CRKP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共收集62株CRKP, 77.42%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ICU), 40.32%来自痰标本。所有CRKP均为多重耐药菌, 对厄他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为100%, 对临床其他常见抗菌药物也呈现高度耐药。耐消毒剂基因检出率为95.16%(59/62), 其中qacEΔ1、cep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64.52%(40/62)、91.94%(57/62), 38株(61.29%)同时检出qacEΔ1和cepA。PFGE结果显示, 38株CRKP可分为A~K共11个型别, 以E型为主, 占42.11%(16株)。 结论 武汉地区CRKP菌株耐药形势严峻, 广泛携带耐消毒剂基因, 存在不同医院、不同科室间的克隆传播, 应加强流行病学监控, 合理使用消毒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马路边绿化带及老旧居民区土质地面鼠洞分布现状,检验城市地下井周边土质地面更容易有鼠洞的经验是否可靠。方法在武汉城区马路边绿化带、老旧居民区土质地面选全部落在距离井盖5 m范围内的"井盖附近样方"及所有点距离最近的地下井井盖超过5 m的"远离井盖样方",记录样方中鼠洞数量及与井盖是否"零距离"接触,分析多种因素与土质地面样方是否有鼠洞的关联性。结果 "井盖附近样方"及"远离井盖样方"鼠洞阳性率分别为7.3%和3.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鼠洞密度分别为0.052和0.018个/m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零距离"和"非零距离"样方鼠洞阳性率分别为17.7%和3.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鼠洞密度分别为0.069和0.023个/m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马路边绿化带和老旧居民区样方鼠洞阳性率分别为2.4%和8.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鼠洞密度分别为0.030和0.040个/m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7)。结论城市地下井盖附近土质地面更可能有鼠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武汉市15岁及以上的城乡常住居民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3个区36个居委会(村)2 551名1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直接上门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特征成年居民的吸烟情况进行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19年武汉市成人的现在吸烟率和现在每日吸烟率分别为23.5%和19.8%;男性高于女性,其中男性现在吸烟率及现在每日吸烟率分别为44.8%和38.2%,女性现在吸烟率及现在每日吸烟率分别为2.4%和1.6%;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职业的成年现在吸烟率和现在每日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OR = 89.689,95%CI:35.407~227.191)、年龄25~44岁(OR = 8.797,95%CI:2.977~25.991)、年龄45~64岁(OR = 10.437,95%CI:3.421~31.837)、65岁以上(OR = 10.558,95%CI:1.455~76.623)、在家中暴露于二手烟(OR =9.777,95%CI:5.701~16.767)、在商店看到过卷烟推销的广告和标牌(OR = 2.230,95%CI:1.012~4.913)的居民现在吸烟概率高,家中有不允许吸烟规定的(OR = 0.559,95%CI:0.342~0.912)的居民现在吸烟概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汉市成年居民吸烟率较高,需针对低文化程度、女性、中老年男性及留守老年农民等重点人群采取特别的戒烟干预措施,并引导公众有意识地远离吸烟,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武汉市2010—2018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武汉市2010—2018年病例历史卡片和随访数据库,对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新发现HIV/AIDS病例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8年间,新报告16岁及以上HIV/AIDS 5 404例,新报告病例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HIV/AIDS在报告后14 d内接受首次CD4细胞检测的比例由2010年的42.0%上升至2018年的75.4%(χ2趋势= 251.594,P<0.001)。CD4细胞及时检测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样本来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现比例呈上升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报告年份、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性病史、样本来源和人口性质是影响CD4细胞检测及时性的相关因素;年龄、婚姻状态、职业、感染途径、性病史及样本来源是影响晚发现的相关因素。结论 武汉市2010—2018年间新发现HIV/AIDS首次CD4细胞检测比例和及时性均有明显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对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晚发现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总体晚发现现象仍然比较严重,50岁及以上、已婚有配偶、无稳定职业以及因症状就诊的患者是重点关注人群,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加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全社会推广防艾宣传教育、扩大检测覆盖面,完善检测体系,提高患者发现率是当前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综合大学开设公选课现代急救知识技能的必要性及健康传播意义,分析综合大学公选课传播现代急救知识技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传播学视域下公选课现代急救知识技能实施健康传播的策略,从而提升大学生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同时依托综合大学公选课以大学生为主体,利用自身社会辐射效应成为急救知识的普及传播者和行为促进者,实现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老年人群生活方式评分与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方法 以2016年武汉市某区参与体检的2139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吸烟、饮酒、饮食、运动、体质指数、腰围情况计算其生活方式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别探究生活方式评分与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血脂水平和尿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与生活方式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武汉市市政水厂中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衍生物的浓度水平,并初步评估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方法 对武汉2019年市政水厂的水源水(n = 20)、出厂水(n = 20)和管网末梢水(n = 165)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衍生物浓度进行检测,评估其经饮用水暴露对人群的健康风险。结果 10种目标化合物在三种水中均有检出。在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浓度含量最高的分别为3,4 -二羟基苯甲酸(3,4 - DHB, 5.52 ng/L)、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P, 0.26 ng/L)、3 -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3 - Cl - MeP, 0.12 ng/L)。依据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规定的MeP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tP)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对MeP和EtP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经饮用水的MeP所致儿童与成人的健康风险分别为0.116×10-9和0.080×10-9,EtP所致儿童与成人的健康风险分别为0.232×10-9和0.160×10-9。结论 饮用水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健康风险<1,说明人群对该物质的暴露水平很低,处于安全的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9.
狂犬病是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之一, 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为疫苗可预防疾病, 正确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可以有效预防人狂犬病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临床研究取得诸多进展, 2018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2018版)》。为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 国家疾控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狂犬病疫苗工作组及特邀专家修订并发布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本文对比《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 解读新版规范的更新要点及支持依据, 以指导临床应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汪鹏  李冬冬  王帅  吴倩 《实用预防医学》2021,28(11):1378-1380
目的 通过对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在新冠肺炎病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新冠肺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方法,对1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发病就诊信息、接触史、暴露史、既往史等进行调查,对可能的新冠病毒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进行分析,为病例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本例患者有明确的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和集贸市场、医院等高风险环境暴露史,但有其他传染病流行病学史,为病例的进一步诊断提供了方向。 结论 对临床表现高度疑似但无病原学证据支持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除了重点关注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史外,应同时关注其他相关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史,全面的调查分析可为病例的临床诊断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