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患者(AMI)溶栓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4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溶栓再通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病后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结果溶栓再通组病人在各时间点的HRV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组内比较,3月、6月时的HRV均高于2周时(P<0.05)。2周时再通者室性心律失常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溶栓后冠脉再通可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衍生物 (rhTNF α)治疗鼠脑胶质瘤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改造人肿瘤坏死因子α形成rhTNF α ,体外培养鼠脑胶质瘤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rhTNF α,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颅内立体定向种植C6细胞制成鼠脑胶质瘤模型 ,10天后MRI增强测量肿瘤大小 ,腹腔注射rhTNF α ,治疗后第 8天、15天、2 1天分别用MRI增强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体外实验 :加入rhTNF α 5天后 ,大部分C6细胞死亡 ,细胞存活率随rhTNF α的递增而降低。体内实验 ,治疗 8天后肿瘤即开始缩小 ,治疗 2 1天后 ,MRI未见明显肿瘤强化灶。结论 rhTNF α能有效治疗鼠脑胶质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监测氮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的危险性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间因ACS入住急诊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通过组间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价各因素与ACS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共调查100例患者,其中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1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4例.平均年龄(61.62±10.45)岁,男性61例(61%),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为83(83%)例和17(17%)例.与存活组相比,年龄、性别、高血压史、NT-proBNP、TnIUItra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95%CI:1.02-1.05, P<0.01)、性别即男性所占比例(OR=1.04,95% CI:1.01-1.06,P<0.01)、高血压史(OR=1.05,95%CI:1.03-1.08,P<0.01)、NT-proBNP(OR=1.17,95% CI:1.12-1.24, P<0.01)、TnIUItra (OR=1.11,95% CI:1.07-1.14, P<0.01)与ACS患者死亡有显著相关性.通过ROC曲线检验NT-proBNP的预测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P<0.01,95%CI:0.798-0.812).结论NT-proBNP升高将显著增加ACS患者死亡风险,可作为ACS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田丹  魏捷  晏晨  吴莎  黄青  刘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8):645-648
目的:评估急诊预检分诊评分(EDTS)在急诊入院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从2018-11-01—2018-12-31期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入院的患者中筛选符合标准的病例,收集每名患者信息,分别计算EDTS分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急诊住院患者共584例,其中男363例(62.16%),女221例(37.84%),最终好转出院患者528例(90.41%),死亡患者56例(9.59%)。死亡患者入院EDTS分值高于好转出院患者(14.93±7.66vs.23.53±11.47,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DTS为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OR=1.103,P0.001;EDTS评分对患者预后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95%CI:0.658~0.801,P0.01)。结论:EDTS评分对急诊入院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具备作为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难治低氧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作为其常规治疗手段,虽能改善氧合,但也可引起通气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y-associated lung injury, VALI)。随着认识发展,对VALI发生机制的认知逐步发生压力伤、容积伤、剪切伤以及生物伤的转变,最终以应力、应变以及耦合的机械能作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决定因素。传统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包含小潮气量、低平台压以及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的滴定。为了进一步实现个体化保护,驱动压及跨肺压的临床应用不断被强调。驱动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顺应性,当以低水平驱动压为目标进行通气参数调整时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下肺的非生理性应变,并降低通气的机械能。而跨肺压作为直接扩张肺的压力,不仅避免了因患者胸壁顺应性差异及腹内压升高带来的对实际肺泡压的误判,同时能更加精准地预测肺的过度膨胀,避免VALI的发生。然而跨肺压的监测需要通过测量食管压,这种操作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跨肺压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急性期全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危重病人,39例使用TPN,21例先用TPN支持,后改用肠外营养(PN)加肠内营养(EN),再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或口服饮食。结果7例因原发病而死亡,其余53例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治愈出院。结论TPN在危重病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PEP-1-SOD1融合蛋白转导入大鼠心肌组织的能力及其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EP-1-SOD1融合蛋白转导进人大鼠心肌组织的能力,并测定转导的目的蛋白酶活性.方法:实验分为SOD1组和PEP-1-SOD1组,分别经大鼠尾静脉注射500 μg纯化后的SOD1及500μg纯化后的PEP-1-SOD1融合蛋白入大鼠体内,于注射后0.5,1,2,4,8,24 h时间点取心脏(n=6,每组,每个时间点),经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6 h后行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P-1-SOD1进入大鼠心肌组织的能力和分布情况.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SOD1活性.结果:PEP-1-SOD1组注射后0.5 h时,大鼠心肌组织中即出现均一的明亮红色荧光信号,分布于细胞浆及细胞核,具有时间依赖性的特点,荧光强度最强点为1 h时间点,而SOD1组未见到红色荧光信号.于注射后0.5 h时SOD1活性开始升高PEP-1-SOD1组为(85.37±1.67),SOD1组为(52.23±0.67),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后1 h时SODl活性可达高峰,PEP-1-SOD1组为(119.16±1.37),SOD1组为(53.47±1.02),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4 h逐步下降;SOD1组各时间点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P-1-SOD1融合蛋白能以天然活性形式迅速高效的转导人大鼠心肌组织,并保持酶活性达24 h.  相似文献   
10.
李涛  魏捷 《医药导报》2008,27(4):423-424
目的 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急性发热的疗效. 方法 将老年呼吸道感染急性发热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 治疗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入热毒宁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入赖氨匹林注射液0.9 g,静脉滴注. 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12 h的体温,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给药1,2,6,12 h时退热效果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 P<0.01, P<0.05, P<0.01),治疗组退热平缓、作用有效而持久,对照组退热迅猛而作用时间相对较短;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 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比赖氨匹林更适合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急性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