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吴明月 《安徽医药》2015,36(5):630-632
随着口腔种植学科的快速发展,如何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医患沟通技能,成为口腔种植临床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通过不断提高学生临床技能、坚持学生医德教育及法律意识的培养、强化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学习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究羟基磷灰石(HAp)壳聚糖(CS)复合微球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评估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纳米 HAp 和CS 复合物通过微流体技术自组装成微球支架,显微镜下形态学观察。将 P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微球行体外共培养,计算前6 h 黏附率。培养1、3、6、9 d,计算增殖率并用 GraphPad Prism 6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行扫描电镜及共聚焦扫描式显微镜检测,观察细胞黏附及分布。将细胞微球复合物填入自制模具中培养14~21 d,进行形态观察。结果显微镜镜下微球为完整的圆形,大小一致。BMSCs 与微球体外培养6 h,黏附率达90%以上。6 d 时,BMSCs 的增殖率达到最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微球上有大量 BMSCs 黏附定植并分泌大量胞外基质将微球连接成整体;共聚焦扫描式显微镜结果可见明显的细胞骨架微丝蛋白。细胞微球体外模具培养18 d 后,形成了结构完整的组织块。结论HAp-CS 微球是一种良好的促BMSCs 种子细胞黏附定植的支架材料,是促进细胞生长的有效支撑载体,与共培养细胞形成的复合组织块有望应用于体内动物实验修复标准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在大鼠颞下颌关节(TMJ)骨关节炎(TMJ-OA)中的作用。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和TMJ-OA组,TMJ-OA组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MIA),Control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von-Frey测量头部退缩阈值(HWT)评估疼痛行为;苏木精伊红(HE)、番红固绿染色观察TMJ组织学结构变化;qRT-PCR检测大鼠髁突软骨(MCC)中SGK-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白介素(IL)-1β、环氧合酶(COX-2)mRNA表达。HE染色观察三叉神经节(TG)组织病理变化以及检测TG中SGK-1、COX-2 mRNA的表达。结果 MIA关节腔内注射28 d可引起大鼠头退缩阈值(HWT)降低,MCC及软骨下骨结构紊乱,TG神经纤维空泡样变。qRT-PCR检查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TMJ-OA组大鼠MCC和TG组织中SGK-1表达升高(P<0.05)。结论 SGK-1可能通过关节局部软骨破坏和炎性疼痛传导两种途径参与TMJ-OA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5.
6.
张莹  唐旭炎  曹颖 《安徽医药》2018,22(1):109-110
目的 研究探讨氧化锆嵌体近远中面制备固位沟能否提高其黏接固位力.方法 收集完整新鲜离体磨牙10颗,统一制备嵌体洞型,CAD/CAM制作氧化锆嵌体.黏接后,测试嵌体从实验牙上脱位的力值.再于嵌体近远中面制备深度0.5 mm的固位沟,二次黏接后,测试嵌体从实验牙上脱位的力值.结果 对制备固位沟前(0 mm)和制备固位沟后(0.5 mm)两组嵌体脱位力值进行配对t检验(t=6.45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氧化锆嵌体近远中面制备固位沟可以提高其与黏接剂之间的黏接力,增强氧化锆嵌体的固位力,减少修复体的脱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压电骨皮质切开术即Piezocision技术在解除下牙列拥挤病例中的疗效。方法:选择需减数四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正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20例,平均分为Piezocision组10例和传统正畸组10例,对两组下牙列拥挤的排齐时间、牙根吸收及术后的疼痛不适进行对比,使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iezocision组下牙列拥挤解除所需时间(93.10±10.20)d较传统矫正疗程(120.30±8.01)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列排齐前后两组牙根长度均无明显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ezocision组术后1周内患者诉疼痛不适和术区肿胀,但不影响正常生活。结论:Piezocision技术能够加速解除下牙列拥挤,且不伴发牙根吸收发生的风险,患者对该技术在治疗中应用的接受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2013,(6):418-420
牙周炎的预后是临床诊治的基础。选择合适的维护间隔时间和治疗方案是口腔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使用牙周风险评估系统可以筛选出患牙周炎的高危人群,对未患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对已患病者进行全面动态地评估,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确定合适的复诊间隔,维持牙周状态的长期健康稳定。有助于将以治疗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预防为主的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9.
章成凤  侯爱兵 《医学综述》2012,(20):3441-3443
单侧后牙反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错畸形,单侧后牙反患者在下颌的闭口运动中,常由于存在干扰及没有适当的牙尖引导,使下颌发生侧向移动,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颌骨肌肉等方面的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口颌系统的健康。现就单侧后牙反这一错畸形对下颌骨、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低血性疾病危害性大,致死、致残率高,已成为临床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而血运重建对低血性疾病有明显疗效.血管发生和成熟需要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质量浓度下共同作用,正常的脉管系统需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精确控制.在不同的时间和特定的微环境下,同一种生长因子的质量浓度亦不相同,也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β1、VEGF受体和低氧诱导因子等.在血管生成和组织功能重建过程中,血管新生的方向性受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定向迁移的影响,分支形态发生也受VEGF空间梯度的高度调节,体现出VEGF表达的空间分布特性.血管生长因子的时间空间控制需建立组织内细胞因子的定量标准,从而精确地控制损伤组织部位血管形成;寻找合适的传递系统,使组织内生长因子达到特定的部位.了解血管生长因子的时间、空间特性对新生血管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血管生长因子的这一特性,将为治疗血管性疾病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