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从代际差异视角探讨1999—2019年青春期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变化特点和趋势,为改善家庭教育支持环境、促进青少年高质量发展助力。  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于1999、2009和2019年在同一地区且同一初、高中对2 5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的9个因子在不同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7~72.52,P值均 < 0.01),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F1、M1)、父亲过分干涉(F3)随年份变化均值递减(F1:46.72±9.41,45.87±11.33,43.61±11.27;M1:51.56±9.38,51.03±11.59,46.23±12.27;F3:19.03±4.00,18.29±4.32,17.95±4.51),其他教养方式得分均为2019年高于2009和1999年(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外)。性别上,父母家庭教养方式(除女生父亲拒绝、否认因子外)存在年份差异,性别总体变化趋势与总人群趋势相同。在初高中学生中,父母教养方式在年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2~47.27,P值均 < 0.05),无论初中还是高中,F1和F3因子变化趋势与总体的递减趋势相同。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个年份均将父母教养方式分成2个维度,但不同年份的因子载荷不同。  结论  不同年代青春期学生对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体验及父亲过分干涉行为在减少,且存在明显的性别与学段差异。应注重需求的多样化与群体差异化,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切实促进青少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生活态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生活态度之间的关系,促进对生命的尊重。方法对两所大学一、二年级72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女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为36.8%,高于男生的23.6%(X2=15.21,P<0.001);有自杀意念者(简称有者,反之无者)认为生命珍贵的65.1%,低于无者的75.1%(X2=7.56,P<0.01);在遭受打击易想到结束生命者为9.3%,明显高于无者2.6%(X2=15.64,P<0.001);赞同“什么都可以舍弃,惟独生命不能舍弃”无者与有者比较有差别(X2=14.55,P<0.001);有者“遇重大事件常有精神崩溃感”比无者出现率高(X2=34.48,P<0.001)。结论低年级女大学生自杀意念出现率高,有者对生命持消极态度。高校应加强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预防性干预。  相似文献   
3.
成年后肥胖和超重与母乳喂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与成年后肥胖和超重的关系.方法 选择哈尔滨市35~45岁符合标准的健康居民768人,以体质指数(BMI)作为肥胖和超重的判定标准,观察成年后肥胖和超重与母乳喂养的关系.结果 不同哺乳方式居民的肥胖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超重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非母乳和纯母乳喂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非母乳喂养居民和母乳喂养居民(纯母乳喂养 混合母乳喂养)肥胖、超重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21).不同母乳喂养时间者肥胖和超重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1、0.974).在影响成人肥胖的各种因素中,母乳喂养可使成年后肥胖的危险性降低18.4%,出生体质量、母亲BMI和能量撮入水平为危险因素,可使肥胖的危险性分别增加到1.516、1.922和1.738倍.结论 母乳喂养对于成人肥胖和超重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刑警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参加黑龙江省侦破命案指挥员培训班的236名刑警进行调查。结果刑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5.4%。GHQ总分与精神质(P)、情绪稳定性(N)、消极应对分数之间呈正相关(r1=0.341,r2=0.437,r3=0.329,P<0.01),与内外倾(E)、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分数之间呈负相关(r4=-0.224,r5=-0.151,r6=-0.131,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N、P、E、消极应对有意义,其方程为y=39.031 0.465X1 0.512X2-0.330X3 0.21X4。结论黑龙江省刑警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性格内向、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问题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媒体对大众防烟/控烟(以下简称控烟)的正面影响,强化新媒体在控烟知识传播中的作用,为制订有效的新媒体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网上与面对面的方便抽样调查方法,对664名大众进行自编调查问卷统一调查。结果:有26.5%的受访者认为新媒体对其的控烟意识产生了正面影响,正面影响在年龄(χ~2=10.03,P=0.04)、吸烟情况(χ~2=7.17,P=0.007)、控烟知识关注程度(男性χ~2=29.03,P=0.000;女性χ~2=32.83,P=0.000)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新媒体对女性医护教师的正面影响大(P0.01),不同类型媒体对女性控烟意识产生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媒体对大众控烟态度的正面影响作用逐渐显露,并受年龄、吸烟情况和控烟知识关注度等的影响,与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无明显关系,应有针对地加强其正面影响力度,减少或消除烟草公司利用新媒体阻碍我国控烟履约进程的一切行动。  相似文献   
6.
王丽敏 《健康世界》2011,(11):81-83
儿童多动症是学龄期儿童的一种常见多发行为问题。家里有个“坐不住”的孩子,是源于精力旺盛,还是得了多动症?家长朋友们别苦恼,听专家来讲讲儿童多动症。  相似文献   
7.
探讨职业院校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与性风险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关系,为制定性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利用问卷星软件对内蒙古某职业院校796名学生进行性知识、态度、行为与性风险的匿名在线问卷调查.结果 在性知识方面,男生性病知识高于女生(Z = 5.48,P<0.01),在生殖健康、避孕和性病知识方面高职生得分高于中职生(Z值分别为3.27,5.82,5.06,P<0.01),医学生在生殖健康基本知识、避孕知识、性病知识和艾滋病知识得分均高于非医学生(Z值分别为5.87,6.48,3.73,4.72,P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家庭性健康教育现况及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家庭性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4个地区1181名家长对孩子家庭性教育的态度、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于开展家庭性教育有86.6%家长认为有必要,有初中生的最高(92.7%);支持学校开课的,以有初中生的最高(91.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有意识学习相关知识的比例最低,为52.8%;有初中女生的家长告诉过自我保护的比例最高(94.5%);有初中生、健康爱好的家长认为自己胜任教育的比例分别为54.3%和50.1%;幼儿园孩子的家长最低,为39.4%。结论哈尔滨市家长对性教育态度积极,但应重点加强对有不良嗜好、文化水平低、有幼儿园孩子的家庭性教育意识的提高和知识普及,有初中生的家长急需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应激抑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与应激、抑郁的关系,为预防心理危机发生,降低自杀危险性提供有效对策。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13)和自编自杀意念调查表对71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男、女生自杀意念倾向检出率分别为23.7%和36.7%。应激水平高的学生出现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低者的2.40倍;重度抑郁者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是无者的1.88倍。多因素分析:应激水平高、抑郁程度重的女生更容易出现自杀意念倾向。结论对应激能力差、抑郁明显的自杀意念学生实施早期有效的学校干预,有利于心理危机和自杀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描述某城镇非毕业班中学生强迫问题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自编问卷,对722名城镇中学生进行了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强迫问题检出率为12.5%;其中男生为13.3%,女生为11.8%;高中(16.0%)比初中(8.5%)严重(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强迫问题的危险性是有兴趣的2.90倍,父母不关心心理健康的家庭学生强迫问题发生率高.结论 中学生强迫问题突出,急需提高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