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骨水泥椎间融合术(PCIF)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价值,并与经皮骨水泥椎间盘成形术(PCD)作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37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29例采用PCIF治疗(A组),8例采用PCD治疗(B组)。A组包括L3~4椎间盘节段4例、L4~5椎间盘节段20例、L5~S1椎间盘节段5例;B组包括L3~4椎间盘节段1例、L4~5椎间盘节段6例、L5~S1椎间盘节段1例。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Macnab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来评价疼痛、日常运动功能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 上述37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变化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和1年VAS和O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PCIF和PCD均为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但PCIF较PCD能明显降低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且长期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2.
方睿  牟凌 《护理学杂志》2013,28(13):51-52
目的 总结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特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7例(40条患肢)糖尿病足患者行介入治疗,采取个性化的护理.结果 27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肢不适症状明显缓解,足背动脉搏动增强,皮温升高.9例足部溃疡或坏疽患者,7例溃疡面愈合良好,2例溃疡面减小.2例坏疽患者仅行足趾截肢术.结论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截肢平面.围术期消除患者消极心态、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和防范出血是巩固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联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percutaneous nucleoplasty,PCN)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选择颈部前外侧经气管、食管与颈动脉鞘之间入路,用穿刺针插入椎间盘中心,然后依次使用椎间盘旋切系统及等离子消融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37例.结果 治疗37例患者,1例手术失败,有效率为80.6%;1例等离子刀头断裂,但随访无后遗症.结论 PCD联合PCN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AB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检测522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ABI,按其结果分为:A组(ABI≥0.9)、B组(ABI〈0.9且≥0.7)、C组(ABI〈0.7且≥0.4)、D组(ABI〈0.4),比较各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分析ABI与症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52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血管病变症状者占46.74%,ABI异常者(〈0.9,B、C、D组)占17.24%;ABI正常者(≥0.9,A组)与C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形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间歇性跛行47.83%、疼痛23.91%、皮肤发凉17.39%、溃疡26.09%、坏疽4.35%,A组分别为9.95%、24.31%、14.58%、5.56%、0。4组年龄、病程、运动强度、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饮食控制、静脉血糖、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ABI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呈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及年龄是AB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BI对于无症状性血管病变筛查有良好作用;但ABI正常(≥0.9)人群中,仍有部分有血管病变症状表现,对于病程长、高龄或高糖化血红蛋白患者应当重视,应进一步进行血管评估。  相似文献   
5.
口服营养补充是无肠内营养禁忌证的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患者首选的营养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口服营养补充顺 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提高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对于实现营养治疗目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到来自患 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制剂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临床实践情境中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并不理想,亟待进一步规范口服营 养补充的临床管理实践,以提升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具体内容包括:①营养治疗的最佳团队建设;②口服营养补充治疗 计划实施前的患者评估;③口服营养补充患者的健康教育;④口服营养补充不耐受症状的预防与处理;⑤影响营养素摄入的疾病和 症状的处理;⑥提高患者对制剂接受度的方法;⑦患者的随访与监测。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是脑梗死血管再通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研究者试图通过多种影像学资料预测脑梗死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风险,尽早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制订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笔者回顾性分析了多种影像学方法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评价3T磁共振血管成像(3.0-Tels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T MRA)对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大血管彩超结果,对下肢血管狭窄>50%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3T MRA检查,并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对照,评价其对髂总、股、小腿和足动脉等4段血管病变诊断的意义。结果 3T MRA能完整显示整个下肢PAD,对踝以上动脉血管病变显像清晰,且病变分布广泛、远端重于近端、呈多节段性狭阻。3T MRA显示的股动脉、小腿动脉的狭窄>50%病变节段数与DSA无明显差异(P=0.965,P=0.846),但其诊断的足部动脉狭阻节段数明显多于DSA(P=0.006)。3T MRA诊断狭窄>50%的动脉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股动脉皆为100%,小腿动脉为95.62%和100%,足动脉为100%和72.22%。两种方法诊断不同节段动脉病变的κ值依次为:股动脉1.000(P<0.001),小腿动脉0.949(P<0.001),足部动脉0.635(P<0.05)。结论 3T MRA可清楚显示糖尿病患者踝以上的动脉病变,对股及小腿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与DSA类似,但对足部动脉可能有夸大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足底动脉弓成形术与常规腔内或内膜下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选择10例糖尿病踝下病变患者,其中5例(研究组)行经足底动脉弓成形术治疗,5例(对照组)行内膜下或常规腔内成形术治疗,两组手术前后足背或足底动脉搏动评分和踝-肱指数(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资料,并随访疼痛缓解、伤口愈合、肢体挽救及靶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无截肢发生,保肢均成功,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研究组2条靶血管闭塞,患者无临床症状出现;对照组2条靶血管狭窄,2例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结论经足底动脉弓成形技术治疗糖尿病踝下闭塞性病变效果优于常规腔内或内膜下成形术,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