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3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38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78篇
临床医学   676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685篇
预防医学   22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81篇
  2篇
中国医学   757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52.
目的 建立全国性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网络,推广由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志工)参与的献血宣教招募模式.保障志愿无偿献血活动健康持续发展.方法 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在深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队(Volunteers for Blood Donation,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Shenzhen Branch)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总队(Volunteers for Blood Donation,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及其分支组织,在多次无偿献血者中招募和培训无偿献血志工,使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网络覆盖到自然村和社区,完善无偿献血志工和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引导志工在定期无偿献血的基础上,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和社区发挥身份优势开展无偿献血和血液科学宣教和捐献者招募、保留、召回及捐献陪伴等志愿服务,并对志工的工作情况加以记录、统计、考评和总结表彰.结果 深圳经过12年的努力建立起了能献血、能宣教、能招募、保留效果好的无偿献血志工和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实现了自愿无偿献血100%满足临床用血(含机采血小板)的目标,1次献血400 ml者达80%以上,再次自愿无偿献血者达50%以上,创建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的理想模式,深受各地同行赞赏.目前已有100多个城市展开.结论 建立以多次无偿献血者为主体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组织,引导有多次献血经历的志工参与献血和血液科学的宣教和捐献者招募等志愿服务活动,是保障自愿无偿献血活动健康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实现了社会各界共同推动无偿献血活动发展的夙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了解本市献血的相关信息,以制定有针对性地宣传招募策略,提高固定献血者的比例。方法以无记名问卷调查表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献血目的、获得献血信息的渠道、影响献血的因素和献血感受等4大类问题。发放调查表1 000份,有效答卷659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6.6%初次和74.0%的重复献血人群表示其献血目的为"挽救生命"和"社会责任",男女献血人群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2)男、女性重复献血人群因"无意间看到献血站(车)"而获得献血信息的分别占64.7%和47.8%,从"新闻媒体"得知献血消息的占47.0%和35.4%,且男女性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选择"朋友推荐"的则分别占26.9%和27.5%。3)男、女重复献血人群选择"没有时间献血"的分别占68.9%和43.4%,"担心献血医用品安全"的占20.5%和25.3%,和"可能影响身体健康"的占16.3%和20.7%(P0.05)。16.9%的女性重复献血者易受到"朋友或媒体的负面宣传"的影响。4)重复献血人群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积极感受与不良感受的比例分别为36.9%和8.4%,初次献血人群分别为10.6%和2.5%,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深圳无偿献血"挽救生命、社会责任"的宣传已经获得广泛认同,而今后的无偿献血的宣传发动的重点内容包括:应针对性地在人流大的闹市区域增加献血点,延长时间;继续加强"献血安全、无碍健康"的宣传;和发挥献血志愿者自身的宣传作用,带动亲朋好友参加献血,不断扩大献血人群队伍,提高献血者中固定献血者(含骨髓志愿者)的比例。  相似文献   
55.
摘 要〕 靶向超声对比剂是一种将传统超声对比剂与能和特定细胞抗原表位或其他指示疾病的受体相结合的配体 通过各种理化方式组合在一起制成能实现对疾病相关分子特征进行影像学检测、局部药物递送等功能的新型对比剂。 目前在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已表现出强大的潜力。很多新型超声对比剂可以实现乳腺癌的靶向成像和多模态 成像,利于乳腺癌的早期检出和分型,具多重优点。但靶向超声对比剂距离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仍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56.
目的调查在孕妇应用硫酸镁和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及死亡等的关联,评价产前应用硫酸镁对早产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检索有关产前使用硫酸镁与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及死亡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文献9篇,共3800个研究例数,其中有5项研究是对孕妇应用硫酸镁有无导致早产儿发生死亡进行病例对照分析,4项研究对孕妇应用硫酸镁有无导致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通过Meta分析,发现产前使用硫酸镁可以降低早产儿发生死亡的概率(OR:0.75;95%CI:0.59—0.95),而与早产儿发生大脑性瘫痪则无相关(OR:0.79;95%CI:0.60—1.04)。结论研究提示产前应用硫酸镁对早产儿发生死亡的几率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 探讨胎儿主肺动脉窗(APW)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产前超声诊断的16胎APW胎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包括APW缺损部位、大小、分型、分流情况及合并其他心内、心外畸形情况。结果 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的16胎APW胎儿中,引产10胎,出生2胎,失访4胎。4胎接受尸体解剖的胎儿引产标本中,3胎超声心动图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1胎病理证实为共同动脉干。2例出生后接受手术治疗,其超声心动图结果均与手术结果一致。15胎APW中,Richardson Ⅰ型2胎(2/15,13.33%),Ⅱ型9胎(9/15,60.00%),Ⅲ型4胎(4/15,26.67%)。APW超声心动图特点为三血管切面或左心室流出道、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可见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间隔回声失落,CDFI示大动脉水平可见双向分流信号。15胎均合并其他心内、心外畸形,包括主动脉弓异常6胎(6/15,40.00%)、室间隔缺损6胎(6/15,40.00%)、肺动脉异常6胎(6/15,40.00%)、动脉导管异常5胎(5/15,33.33%)、静脉异常4胎(4/15,26.67%)、圆锥动脉干畸形3胎(3/15,20.00%)、Berry综合征3胎(3/15,20%)、法洛四联症1胎(1/15,6.67%)、单脐动脉1胎(1/15,6.67%)。结论 产前超声心动图对APW具有诊断价值,能准确评估APW缺损部位、大小、分型及血流情况,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40例,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另外治疗组加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比较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差异及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TNF-α、IL-1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1、2、3、7d时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3、7d时IL-1、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MOD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减轻患者组织器官损伤,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对二类疫苗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知晓情况及态度,探讨二类疫苗接种纳入社保支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9所社康中心前来就诊的1 062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均支持将二类疫苗接种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女性、较高文化程度者、本市户籍人口、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综合医保参加者对二类疫苗接种纳入社保支付信息的了解程度显著较高;青年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管理者、技术人员及服务业人员认为有必要将二类疫苗纳入社保支付范围的比例显著较高。结论将二类疫苗接种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存在巨大需求,但应加大政策宣传,扩大政策覆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