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61篇
药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1]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20年2月28日Guan等[2]研究表明,纳入的1099例COVID-19患者中454例患者需要氧疗,占比达41.3%,其中无创机械通气56例(5.1%),有创通气25例(2.0%~2.3%)。由于普通病房改建的  相似文献   
32.
33.
尚明俊  闵佳  熊颖芬  雷雨  宋晨炜  朱云生 《江西医药》2021,56(8):1237-1239,1241
目的 比较膝关节周围穴位注射0.25%罗哌卡因和超声引导下0.25%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6月至12月间收治的符合标准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分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组(对照组)和膝关节周围穴位注射组(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术侧犊鼻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足三里穴每穴位注入5ml 0.25%罗哌卡因,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找到股神经,回抽针栓确定无回血后,一次性注入20ml 0.25%罗哌卡因,根据研究设计,以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程度评分(Ramsay评分)结果作为两组患者效果比较的依据.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6h、12h、24h、48h的Ramay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h的VAS评分差异也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12h、24h、48h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结论 膝关节周围穴位注射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在术后6h内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无明显优势,但在术后一两天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并且具有镇痛效果完全、无并发症、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和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糖尿病大鼠脊髓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方法 选择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GK大鼠30只,12周龄,体重180~200 g。取大鼠脊髓神经元进行体外分离培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脊髓神经元分为四组:SD大鼠脊髓神经元组(C组)、SD大鼠脊髓神经元+利多卡因组(CL组)、GK大鼠脊髓神经元组(GK组)和GK大鼠脊髓神经元+利多卡因组(GKL组)。C组和GK组置于DMEM高糖培养基中,在37℃,5%CO2O培养箱内培养24 h,CL组和GKL组在相同条件下加入浓度为2 mmol/L的利多卡因培养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神经元中自噬相关蛋白PINK1、mTORC1、AMPK、p-AMPK、LC3Ⅱ和LC3Ⅰ含量,DCFH-DA法检测脊髓神经元中活性氧(ROS)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神经元中PINK1和LC3含量。
结果 与C组比较,CL组、GK组和GKL组脊髓神经元PINK1、LC3含量和p-AMPK/AMPK、LC3Ⅱ/Ⅰ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mTORC1含量明显降低(P<0.05),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GK组比较,GKL组脊髓神经元PINK1、LC3含量和p-AMPK/AMPK、LC3Ⅱ/Ⅰ比值明显升高(P<0.05),mTORC1含量明显降低(P<0.05),ROS含量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利多卡因诱导GK大鼠脊髓神经元的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及ROS的释放,加重对GK大鼠脊髓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行椎管内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下地活动所需时间分别为(8.2±3.4)d、(72.3±27.6)h,对照组分别为(13.2±3.6)d、(103.5±31.5)h,观察组2项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1%和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间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可有效缩短,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魏福生  杨蕾  叶玲玲  马龙先 《重庆医学》2016,(30):4274-427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DEX )对颅脑功能区手术患者唤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 S A )Ⅰ~Ⅱ级,病变累及脑功能区拟行术中唤醒手术患者3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1组、D2组、C组,每组1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麻醉诱导置入喉罩。其中,D1、D2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DEX 0.8μg/kg为负荷量,泵注时间15 min ,继之分别以0.4、0.2μg·kg -1·h-1维持,C组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唤醒试验开始时停用其他麻醉药物。记录各组患者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唤醒时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以及高血压、心动过速、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术中唤醒,并顺利完成手术。D1组及D2组唤醒质量评级明显高于C组( P<0.05);D2组术中唤醒时间明显短于D1组及C组( P<0.05);唤醒时D2组及C组O A A/S评分明显高于D1组( P<0.05);D1组和D2组患者唤醒期间高血压、心动过速、呛咳、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 P<0.05)。结论 DEX可提高脑功能区手术患者的唤醒质量,降低唤醒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麻醉维持DEX0.2μg·kg -1·h-1唤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局部涂抹在患儿包皮环扎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包皮环扎术的患儿60例,包皮过长13例,包茎47例,年龄4~12岁,体重14~38 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达克罗宁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入室前30 min在家长配合下,将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均匀涂抹于包皮过长患儿的阴茎前2/3皮肤、龟头及冠状沟;对包茎患儿,先均匀涂抹阴茎前2/3皮肤,然后用18号直式留置针的外套管插入冠状沟附近,接注射器注入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并反复挤捏龟头及冠状沟数次,达克罗宁胶浆总用量0.2~0.3 ml/kg。C组于相同时点采用相同方法涂抹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儿入室后都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观察并记录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暴露冠状沟时(T_2)、扎线时(T_3)、剪除多余包皮时(T_4)的HR和MAP;记录丙泊酚和氯胺酮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T_3—T_4时D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C组(P0.05)。D组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丙泊酚和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局部涂抹表面麻醉可有效降低全麻下包皮环扎术中患儿体动反应发生率,减轻循环波动,节减全麻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与复合氯胺酮非气管插管麻醉在烧伤手术中的特点.方法 60例择期烧伤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按序贯实验分为氯胺酮组(A组)和瑞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用安定和氯胺酮,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和氯胺酮,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用鼻导管给氧;B组麻醉诱导用安定、阿曲库铵、丙泊酚、瑞芬太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麻醉用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观察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时、术中45 min、术毕5 min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HR和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术毕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诱导后A组MAP明显增高(P<0.05),而B组MAP显著下降(P<0.05);2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A组SpO2明显下降(P<0.05),而B组SpO2稍有增高(但P>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比A组短(P<0.01);A组术中易发生躁动、谵妄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麻醉用于烧伤手术,呼吸循环稳定,苏醒及时,不良反应少,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且便于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异常表达,探讨沉默IFITM3表达对肝癌细胞系HepG2生
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IFITM3的表达情况及
相关性;构建IFITM3小干扰RNA片段(IFITM3 si-RNA),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细胞(HepG2细胞系),同时设置无义序列组
和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IFITM3 mRNA的表达;CCK8(cell counting kit 8)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IFITM3在蛋白水平的表达;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和癌旁组织相
比,IFITM3在肝癌组织中的明显高表达。与无义序列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IFITM3 si-RNA转染组细胞IFITM3表达和细胞增
值率降低,穿膜细胞数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也表明迁移能力降低。结论IFITM3在原发性肝
癌中高表达;IFITM3在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的侯选靶点。
  相似文献   
40.
<正>患者,男,69岁,75kg,因"发现右腮腺区肿物20余年,近期明显增大"入院。吸烟50余年,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疾病史。辅助检查:腮腺区CT提示右侧腮腺内肿块影,疑为混合瘤可能性大;胸部X线片示右上肺第二肋重叠处小圆形高密度影。ECG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完善术前准备后择期全麻下行"右侧腮腺区肿物及腮腺全叶扩大切除术+面神经松解减压术+邻近组织瓣转移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